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一家小社,每年出版新书约100种,近几年来,每年的销售码洋在1000多万元的基础上以递增10%的速度缓慢增长,与某些快速发展的大学社相比,实在令人汗颜。然而遍观全国范围内与我社有着同样理工类背景的大学出版社,似乎没有一家销售码洋超亿元的,只有几家达到中等规模,而且后者多不是以理工类图书为主力品种。于此可见,理工类大学出版社似乎大多步履艰难。 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比较普遍的情况,除了出版社自身的因素之外,理工类大学出版社在生存与发展中所遇到的某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出版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壮大,不少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已成为年销售数亿的出版大户,并朝着股份制、商业性、集团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但是,毕竟还有80%的高校出版社尚停留在年销售几千万元码洋的规模上,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出版社(除清华大学出版社外),大部分发展艰难。目前在面临转制风潮中,又承受着严峻形势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是科技类出版社(不少科技出版社将医学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之一),三是大学出版社.医学图书细分市场主要涵盖医学教材、教辅、保健书、专业书和考试书等几大板块,对此,各类出版社结合自身实力和规模或有所侧重,或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二是科技类出版社(不少科技出版社将医学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之一),三是大学出版社。医学图书细分市场主要涵盖医学教材、教辅、保健书、专业书和考试书等几大板块,对此,各类出版社结合自身实力和规模或有所侧重,或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5.
张峰 《出版科学》2001,(2):24-2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二十多年间,是我国大学出版社迅速发展的时期,从首批恢复和新建的四家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家。这一发展时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第一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各社的出书品种规模、发行码洋的差距不是太大:20世纪90年代是第二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分化阶段。所谓分化,就是出现了一批码洋过亿元,甚至码洋达二至三亿元的大学出版社,而一些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的出版社发行码洋在一至二千万元左右徘徊,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社政司于 2001年 5月 21日至 23日在哈尔滨召开了理工类高校出版社发展研讨会。 38家出版社的社领导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总结分析了理工类高校出版社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理工类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对策,研究了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教育部社政司阚延河副司长到会并讲话。与会社领导认真讨论了社政司草拟的《高校出版社“十五”发展规划要点 (征求意见稿 )》,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研讨会上,大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1.理工类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层次和特色。   目…  相似文献   

7.
1.综合性出版社: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出版门类比较齐全,是美国出版业的中坚力量,如麦格劳-希尔公司。2.专业出版社:主要出版各学科的专著。专业出版社中.既有门类众多的综合性大出版社,也有在某一领域颇负盛名的中小出版社。3.教科书出版社:这类出版社以出版中小学与大学教材著称,如朗文出版集团。 4.学术协会出版社:主要由各类学术协会团体主办,如美国化学会(ACS)出版社。 5.大学出版社:这类出版社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己任,它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出版社,其多数出版社年出书不足30种,但它  相似文献   

8.
罗勇 《现代出版》2001,(3):20-21
目前图书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出版社的编辑在工作上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以一些小型出版社尤其是小型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感触最深。与实力雄厚的大出版社的编辑相比,小出版社的编辑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1)竞争上的不平等。大出版社所拥有的雄厚实力使得社会各界均给予格外的关爱。小社编辑们琢磨出的一些有潜力的选题也往往由于“庙”小请不到“真神”而无法启动;即使是策划好的选题、组好的书稿,也随时有可能被大社“抢”走。(2)通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抵消了大学出版社身处人才密集的大学校园这个优势。的确,身处知识…  相似文献   

9.
王巍 《现代出版》2001,(2):12-14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对出版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部分,大学出版社从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为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的传播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在基础和定位、体制和特征、职能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大学出版社同一般社会出版社 (或称商业出版社 )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大大学出版工作者,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明智的辨析,进而探索大学出版社的运作规律,最终形成中国大学出版业…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实习记者 李广宇 王涛)大学社为我国的学术科研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外界一直以为出版资源丰富的大学社在服务教学科研、繁荣学术出版的征途上会一路凯歌,风光大好,但通过近期与几家中小型大学社社长的接触,记者发现一些中小型大学社正行走在尴尬地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羁绊使一些出版社遇到了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1.
舟自横 《出版参考》2005,(1S):17-17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地方科技出版社因为政策灵活,改革力度大,在与中央社、大学社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势中脱颖而出。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央社的强力复苏和大学社的迅速崛起,地方科技出版社日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一些民营书商渗入到图书策划发行领域,更是让地方科技出版社腹背受敌。在此冲击下,地方科技出版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科技类图书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学术类图书的需求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逐步朝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大学是开展教学、科研的舞台,是学术思想传播的阵地,大学出版社往往承载着大学学术传播的责任,因此大学出版社对于学术图书的出版有着天然的使命。下面就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我国大学出版社中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专著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科技信息传播的媒介,在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全国每年出版的科技专著只占新书、再版书的5%左右,而且有很多内容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专著的匮乏,必将阻滞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科技类大学出版社处于科学技术的中心,承担着科技成果的反映、传播乃至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职能。与其他出版社相比,它们更应该利用科技优势和出版资源,发挥科技类大学出版社的学术优势,为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基本国策出版更多更好的科技专著。…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与历史沿革略述 1.大学出版社的创建与发展规模 追溯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发端,如果按大学建立出版社的时期推算,应是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地处我国一北一东的两家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相继被批准建立出版社.这一历史事实的出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教事业和出版事业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我国66家大学出版社的产生,是我国高教事业、科学事业、出版事业同时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大学教育是有悠久历史的,新中国建立后大学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却未能在决策上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大学出版社起步较晚,发展迟缓。同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发展大学出版事业相比较,也是落后的。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已有508年的历史,在15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社,在两个国家里设有7个办事处,在六个国家驻  相似文献   

16.
周蓉  王嘉 《出版科学》2018,26(2):36-38
科技类精品图书在积累和传播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科技类精品图书及其出版经验为基础,从内容、作者、质量三个维度分析科技类精品图书的特征,总结出版科技类精品图书的有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出版运行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有其鲜明的个性。但是,作为一家具体的大学出版社,还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正确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办社理念。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办社理念的核心是“服务科教、打造品牌、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一、服务科教——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根基   我国的大学出版社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  相似文献   

18.
李开龙 《出版广角》2014,(11):76-79
大学出版社现行的唯规模、唯码洋考评指标存在诸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效益化的发展导向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亟须改造和提升。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特点和发展实际,提出大学出版社企业战略落实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以期为大学出版社有效提升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人曾有机会去参加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年会,并作为访问学者到日本大学一年,顺便考察了日本的一些出版社。 本文拟对国外大学出版社的规模、出书范围、与大学的关系和出版学术著作亏损等问题作些介绍。 美、日、英大学出版社规模 1.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产业集中度和发展不平衡性都要高于整个国内出版业.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家,前四强出版单位销售额占大学出版社总销售额的23.3%,前八强占35%.码洋上亿的出版社只有十多家,很多大学出版社还在5000万以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出版社规模还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