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踏着晨光,我拜访了少年时代的友人——梅嘉陵。来到了座落在城南的老式教工宿舍,老梅笑呵呵地把我迎进屋里。这是一间兼有卧室、储藏功能的“书房”。刚坐下,却听得几声“吱吱”的鸟叫声。我打量着这“书房”外的阳台,芳香四溢的盆花的上方,挂着一个也算精致的鸟笼。“你看看我喂的小鸟,那毛色多好——”梅嘉陵笑着说,“孩子们很喜欢,也就带回来了。”笼中是四只活蹦乱跳、色彩斑烂的虎皮鹦鹉。这几只小鸟带稚气的叫声,不禁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记得你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写了一本《百鸟争鸣》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对象为与“我”有关的房间,比如:我的教室、我的卧室、我的书房……即使是描写房间,也需要真情实感。爱书的孩子,也许更喜欢书房;爱睡觉的孩子,也许更喜欢卧室;爱上学的孩子,也许更喜欢教室……所以,你应该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熟悉的房间。写房间的要点:一、有顺序;二、有重点。比较简单的文章结构是“总—分—总”,这样的范文很常见,可以模仿。这里的“顺序”,是指观察一间房间的顺序:你可以以房门为固定的点,先介绍房间面积,再概括介绍房间重要的摆设。“重点”是需要你具体描写的,字数较多。一般来说,房间的“重…  相似文献   

3.
<正> 爸爸是个电脑迷,一吃完晚饭,他就钻到书房打电脑。一天,我跟着爸爸来到书房,对爸爸说:“爸爸,我也想学电脑,你能教我吗?”爸爸很高兴,就手把手  相似文献   

4.
题目一相当一段时间,“减负”一直是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学生,你经历了“减负”的全过程,是“减负”最直接的感受者,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镜头对准校园、家庭、社会,调动你的入微感觉,捕捉鲜活的细节,或讲述故事、或吐露心声、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文体不限,自拟标题,700字左右。[构思导引]既可写“减负”给学生带来的实质性好处:如课堂氛围轻松了,作业量少了,课外活动多了……也可以写“减负”中的种种反常现象:有的学校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前松后紧,“减负”一阵风;有的明“减负”——对付上级,实际…  相似文献   

5.
搬进新居,小明的父亲对他说:“你想住哪间?”“当然是靠阳台的那间。”小明答道。父亲:“不过,在打开房间之前,我得考你一个问题。”“好啊,您快说呀,爸爸!”小明急忙应道。“问题是这样:这有5把我家5间新房门的钥匙,每把能打开其中的一扇门,你最多需多少次才能把房门与钥匙一一配对?答对了,你就可以住你想要的那间了。”父亲说。小明不假累索,脱口而出:“最多10次!”父亲为儿子的快速回答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惊讶。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原来小明是这样快速地把问题回答出来的:对于第一次尝试,最多需4次就可以把其中的一扇门打开,也就…  相似文献   

6.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怎么是‘有声’的爱呢?应该是‘无声’的爱呀!”且听我慢慢道来……“臭死了!我说过多少遍了,刚脱下来的鞋子要放到阳台上去晒一下,你怎么老是听不进呢?你看鞋子这么脏也不洗一下,真不讲卫生。还有你……”这不,我刚一进门,这“有声”的爱的“浓香”便迎面扑来,即使你现在是头昏脑胀,也会“精神一振”,做如下几个动作:提鞋奔向阳台,丢下鞋子跑进房间“闭门思过”,坐在椅子上长吁一口气。别以为现在可以耳根清静了,别急,还有呢:“哎呀,你这孩子,鞋子这么脏,又有灰尘,能放在地砖上吗?你知不知道扫地、拖地的辛苦啊…  相似文献   

7.
孩子升上高年级了,特别是男孩子,有的变得比较“油”了,老师的三令五申,他可以当成耳边风。你即使对他吹胡子瞪眼睛,他可能回给你的也只是耸耸肩,一脸狡黠的微笑。那微笑中还可能包含着对你的“轻视”——接触这么久了,老师你就那么“几招”,一如程咬金的“三板斧”——劈完了,你的力道也消去了大半,看你能把我怎么着?  相似文献   

8.
一、引子“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也常常被当成是儿童时代就表现出创造性的典型。在一次“创造课”上,老师问:“我们怎样才能救出那位小朋友呢?”儿童的答案可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说可以找一根绳子,一端扔给那个小朋友,然后将他拉住,让别的孩子去找大人帮忙;有的说可以几个小朋友一齐用力把缸推翻,孩子就得救了;有的说可以找一根很大的抽水管,将缸里的水全部抽干;也有的说可以跳到缸里去,把孩子托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读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时代读的书,几乎是印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再隔多久也不会忘记。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以及他童年时的读书状态,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以躺在书房的安乐椅上悠哉悠哉地读书,有的可以让爸爸妈妈买各种各样的书来读,有的可以钻进阅览室里博览群书……那么我呢,我的童年的读书状态竟有点像解放前地下工作者的地下战斗。小时候家里穷,晚上点油灯也要省着点儿。每当我在油灯下读书晚了,母亲总要唠叨:“快睡觉吧,灯油是要用钱去买的。”我只得先睡觉,等母亲睡熟了再悄悄地爬起来读书。你说这样的读书状态是不是有点…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观摩教学课上,我请学生刘x回答一个问题时,她十分勉强地站起来说:“我不回答你。”我原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忙问:“什么?请你再说一遍。”那学生轻轻地、又十分认真地说了一遍:“我不回答你。” 这时,我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回答虽然平静,但却像热油锅里撒下一把盐,使本来问答和谐、严肃有序的课堂顿时“开了锅”。有的学生在交头接耳,甚至嗤嗤讪笑;也有的怒目而视着刘x。前来观摩的领导和同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我不回答你”弄得瞠目结舌,有的摇头,有的惋惜,有人低眉蹙额,当然也有少数窃喜者。…  相似文献   

11.
书若朋友     
夜深人静,一杯香茗,灯下,手捧一书,细细品读,不觉悄然出声,犹如在同一位友情甚笃的朋友侃侃而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的朋友,在我的书房里,就有许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我从书店里请过来的,有的朋友则是叩门而访,有的“朋友”则是不期而遇,我们志趣相投、不忍舍离。  相似文献   

12.
一个爱美老妈,一个搞笑老爸,一个宝贝女儿,再加上优美的音乐.锅碗瓢盆交响曲——凑成了一个现代版和谐而温馨的小家。“嚓嚓、嚓、嚓嚓”,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不时从书房里传出,原来,是老妈在网上看新闻。我跑进书房,用哀求的声音说:“别光顾着自己玩乐.我的肚子早就在唱饥饿曲了呢!”“等一下,把这点儿看完就去给你做饭。”老妈盯着电脑说。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书房。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中学生大都有过“追星”的历史。有的把“明星照”夹在书页,贴在床头;有的剪成“明星”头,迈着“明星”步,一口“明星”腔;有的对“明星”的身世、传闻如数家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自己不就是独特的“这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国标本语文第8册“习作三”:“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一开始,学生的发现与作文所要求“源于生活的发现”有一定距离:有的源于书本——“蚯蚓怎样钻洞?”“乒乓球变圆了”、“菠萝泡盐水后的变化”;有的叙述生活现象——“月亮像弯钩”、“有人把油条摊摆在店外面”。  相似文献   

15.
剪子布时代     
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的栏目也旧貌换了新颜。在这里,你可以和我们的文学社闪亮之星“亲密接触”;你可以发表你的“星级点评”,为你喜欢的SuperStar投上一票;你还可以毛遂自荐,把自己的相关资料寄给我们,过一把“星瘾”。精彩无限,尽在文学社T形台!  相似文献   

16.
写小报习作有什么好处,如何编一份“手抄报”呢?手抄报一般要自写、自画、自编、自排,它不仅能培养你的写作兴趣,打开习作的思路,更能锻炼你的创新能力,所以编“手抄报”也是练习写作的重要形式。!牵手教你学在一张8开或4开的白纸上,请你把它规划成几个版面,并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考虑报上要开哪些栏目,写哪些文章。栏目如“童心妙笔”“今日世界”“江山多娇”“开心屋”“智多星”“心语快递”等等,一切可随你的心意。文章呢?可以自己动手写,也可以选择别人的文章,还可以根据小报的特定要求做一些改动。有的则应根据栏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天,小龙将水龙头打开后便回到书房复习功课了。书房的门是开着的,小龙能听见放水的声音。过一会儿,他听到水流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便对旁边的小弟说:“缸里的水快满了,去把水龙头关掉!”弟弟疑惑地跑到水缸前一看,缸里的水真的快满了。弟弟把水龙头关掉后问小龙:“你怎么听到声音就知道缸里的水满了?”小龙笑着对小弟说:“等你学了声学知识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你学了声学知识后,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吗?通过学习声现象这一章,我们知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的频率越…  相似文献   

18.
王秀琼 《四川教育》2003,(10):39-39
[案例] 师:(出示一幅珍珠鸟图)这是一种很可爱的鸟,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一说,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具体地说。(生有选择地说。)师:(出示珍珠鸟和“我”逐渐亲近的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它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生有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有的从珍珠鸟的角度来说。)师:课文第5、6小节写了我对珍珠鸟没有限制,只有呵护和关心。找出你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各自说理由。)师:课文第5、6…  相似文献   

19.
小蒜煎饼     
<正>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你正在书房写小说,一缕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暖暖的,很舒服。“嘭嘭嘭”,敲门声打乱了你的思绪。“谁呀?”你站起身,边想边出来开门。看到娘站在门口,一手提着鸡蛋,一手提着淘洗干净的小蒜。你双手接过娘拎的东西,微笑着把娘迎进家门。“小茜和涵涵呢?”娘笑眯眯地问。“去上早教班了。”你说着,给娘沏了一杯茶。小茜是你的妻子,涵涵是你不满三岁的儿子。娘系上围裙,挽起衣袖,走进厨房,  相似文献   

20.
雁杰 《湖南教育》2000,(5):62-62
主持人语上期 ,我们一起给书安了个“家” ,那么如何把这个“家”装扮出个性———是现代 ,还是古典?是高雅 ,还是朴素?是热情奔放 ,还是恬淡含蓄?主持人愿与老师们一起关注 ,一起分享这份装扮后的快乐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书能集中有序地排列 ,而不是散乱在家中。然而 ,如何排列却是值得琢磨的。因为 ,图书的装帧颜色、封面字体以及你摆放的方式 ,势必会展示着书房不同的风格。在这里 ,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架。它做为书房中的一个贮藏空间 ,与书桌、会客区的构成关系直接影响整个书房的面貌。一个精心布置的藏书空间 ,不但可以帮助你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