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丽  都业红 《今日科苑》2009,(16):291-291
在我国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过程中,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高等院校正是这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造就者。本文在说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存在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具体包括: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思想,培育创造能力、构建创新型育人机制、营造创新型校园氛围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秦昊 《科教文汇》2007,(10Z):44-44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创新人才,高校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对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溦 《科教文汇》2011,(20):182-183
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核心和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美术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并且探讨了高等美术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突出障碍。如何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青年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科技投入,科技、教育与人才工作体制变革,人才开发制度配套建设,创新文化营造等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力量。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营造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人才开发机制,把高技术产业打造成人才创新高地;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对人才的激励作用,畅通人才与市场的通道,使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之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成果,更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资源严重缺乏,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开展科技活动和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比赛的经验,笔者发现科技活动与科技比赛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小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  相似文献   

10.
李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68-268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而高等教育正是为国家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人才,这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更具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网络环境的发展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我们与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高校应更加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胡慧兰 《科教文汇》2012,(19):165-16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当今,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对建设有职教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耗竭性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路世昌 《中国软科学》2003,(8):118-121,129
耗竭性资源城市具有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将导致地区经济的衰退。本文在系统分析该类地区经济特点和出现衰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是地区经济发展关键的观点,并提出了充分认识区位优势,转变思想观念;制订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以调整组织结构为突破口,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李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56-61
随着全球竞争的高端化,创新愈来愈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建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作为能耗、碳排放大省的江苏,城市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尤为迫切,此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对江苏创新型城市的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把握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加速江苏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间科学是我国航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是以科学发现为任务目标的航天计划,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所到即所得类型的任务越来越少,空间科学任务对实现其目标的技术创新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首先回顾了自空间科学诞生以来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具有技术创新的空间科学任务的培育过程,以及领导这类任务的首席科学家的职责,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和空间科学相关的几个重要的技术创新领域。分析表明,在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未来空间科学任务能否取得科学突破并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将存在于任务所采用的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是否具有独特创新性,以及能否突破已有的探测地点的限制,创造出自己的第1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世界海洋强国的竞争,为了我国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人才的培养被提上重要日程。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对建设海洋强国、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推进海洋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海洋人才的培养现状还存在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培养主体不成体系,培养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我国海洋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加强重视、采用官-产-学-研-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海洋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保障措施等四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以及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不断地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目前这一改革进程仍在继续.东盟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其税制改革的经验对我国下一步的税制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港城分离的中国港口供给侧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港城一体严重束缚了港口的管理和发展体制改革,因此港城分离成为解决港口供给侧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结合我国港口的现实情况和世界港口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适合我国港口发展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即管理体制上港城分离的区域化港口模式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混合所有制运行机制。港口企业通过供给侧改革增强活力和竞争水平,能在更高的水平、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全球竞争,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特色优势战略是民族院校有效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作为行业内的中小竞争者在全国经济学专业竞争中应该扮演市场补缺者的角色,提出了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应以所属院校特色为依托构建品牌特色,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强化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品牌特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C919干线客机一飞冲天标志中国在复杂产品创新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旨在复盘C919研制及技术追赶过程。研究发现:(1)中国从航空产业链最顶端——总体设计开始技术追赶。(2)后发国家实现复杂产品技术追赶的独特模式——主制造商与组件供应商构成的“主供模式”内涵与成长型主供关系特征。(3)国家意志与企业抱负的有机统一是后发国家技术追赶模式成功的重要条件,且以技术追赶与共同成长为导向的成长型“主供模式”不同于以全球价值链低成本采购为导向的成本型“主供模式”,前者强调突破关键技术和推动产业升级。本文既填补了后发国家如何实现复杂产品——干线客机技术追赶的空白,也为后发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重要管理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公共安全通信研究实验室(PSCR)创新挑战赛发展历程、重点领域、竞赛模式进行分析,得出PSCR挑战赛目标明确、紧跟发展、赛制透明、产权明晰等特点突出。针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从政府引导、成果转化、赛制转型、演练试点等角度出发,提出新时代下中国围绕创新挑战赛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先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最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