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方特色档案建设不仅是丰富和优化馆藏的重要内容,更是档案馆履行公共责任和文化责任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和回顾我国地方特色档案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的关系,希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档案工作为契机促进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与理论维度对我国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进行双重考察,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揭示规律,探察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的发展脉络。文章从“开发规模—开发主体构成—社会需求—开发创新能力—开发政策体系”五个维度阐释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实践由初步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到持续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认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理论向度,包括致力于对档案利用体系结构内容进行精细化阐释的目标指向;坚持域外借鉴和本土经验相结合,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方法导向;构筑理论框架,厘定体系结构的内容方向。  相似文献   

4.
档案自信源于丰富的档案资源,地方档案文化开发与传播关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首先阐述何为档案自信,概括其与地方文化传播互为促进的关系;其次以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为例,介绍其文化传播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再次分析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因子,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愿景;最后从传播环境、资源、媒介、合作、反馈等角度提出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的传播策略,旨在打造地方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探讨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目的、意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整合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几点设想:发掘利用民族档案文化资源,构建民族地区档案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索民族档案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加强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的研究,开展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夏秀丽 《兰台世界》2017,(15):77-79
地方特色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兼具档案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当前,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诸如开发模式雷同等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需要从受众需求、系统开发、跨地域合作、开发地方独有档案资源以及引入新技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臧茜玉 《兰台世界》2017,(16):20-25
21世纪档案信息化时代,档案网站已经日益成为档案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窗口与平台,合理利用馆藏地方特色档案,加强档案网站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有利于打造档案网站区域特色,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扩大档案网站影响力。基于上海市16家区县档案网站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使其建设更加完善,日后为其他地区档案网站的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基因,反映了特殊时期的文化记忆,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社会记忆构建的视角,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和保护"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事件为案例,探索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与传播路径。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由组织记忆向公共记忆、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固化记忆向活态记忆的转型,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探索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产业化、国际化和多媒体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苏州丝绸记忆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与公众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且相互促进。当前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实践呈现的特点包括:多主题探索,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多形式呈现,丰富公众体验感与获得感;多主体参与,营造活跃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现实背景下,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应当以"大协作观"为新理念引导,基于用户需求开展更精细化的服务,嵌入和应用新型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高校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着手,初步分析高校特色档案的含义,并针对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校特色档案的收集内容、收集方式、开发合作方式等,突破传统,就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索我国工业遗产档案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档案价值,推动我国工业遗产档案开发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文献回顾以及实际调查了解,分析我国工业遗产档案开发的现实障碍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我国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在思想认识、开发主体责任与相关协同机制、开发方式和手段以及开发目的、资源的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进而提出加强宣传树立工业遗产档案观、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开发机制、创新开发方式和手段以及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为导向、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档案的文化之“殇”——兼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的文化属性是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源泉。在文化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人们对档案的文化属性认识还不是很清晰,这直接影响到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笔者从档案的属性、档案是不是文化的积累和积淀、档案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纠葛等几个问题切入,分析了制约档案馆文化功能发挥的几个重要因素,针对档案馆参与地方文化事业规划和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两个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时代的产业需要在信息技术基础结构与文化内容基础结构的双轨上发展。目前 ,我国主要的文化资源收藏馆所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 ,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这是内容基础结构建设的一大障碍。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三者的资源只有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 ,才能够求得共同发展。参考文献 3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背景下,传统档案行业逐渐和各行业相结合催生出“档案+”新行业模式。文章认为,“档案+”新行业模式下档案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具有必要性,通过明确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价值、加大红色档案财政支出和社会参与、整合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渠道、重视年轻化群体、与时俱进发掘红色档案资源等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路径,能够促进“档案+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档案行业影响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兰台世界》2020,(5):62-64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档案馆更应该顺应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要求,做好两者融合,发挥其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展现信息服务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档案科普栏目等具体形式,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不足、新媒体技术应用层次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要把馆藏资源和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中进行有效融合、建立和完善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分享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档案信息文化传播影响力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与旧《档案法》相配套的档案法规体系面临着过时的危险,亟待全面修改。新《档案法》的内容存在十大亮点,我们要从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来把握其实施意义。现有档案法规的制定程序缺乏专家论证,科学性不强;部分内容与新《档案法》冲突,体系性不强;法规与上位法及彼此之间高度重复,未凸显地方特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应当从整体上完善档案法规体系。具体路径包括各地区在修订档案法规时,对档案法规草案进行专家论证,必要时委托第三方起草,提升档案法规立法的科学性;通过立法后评估、定期清理和备案审查,增强档案法规立法的体系性;在档案法规立法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凸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无锡地区高职院校档案发展情况为依托,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拟构建区域型高职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并拓展高职院校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积极开拓高职档案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网站集群系统是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组织的理想终极目标。但是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档案网站建设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存在阶段式发展模式。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集群系统建设的具体发展路径,为仍在探索中的中观层面网站集成提供经验,为宏观层面网站集成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根基,私人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角度来构建私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体系的构成将分为普通大众层,骨干精英层、杰出贡献层三个层次,以期推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情档学科认为博物馆是文化信息数字资源整合的主体之一。博物馆中以其展品为代表的文化信息资源对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借助Citespace分析软件,通过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的绘制,识别出我国图情档学科下以博物馆为主题词的科研文献成果概况、科研机构分布及研究热点词与其研究发展趋势。经分析得知,该学科下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8年)主要是博物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博物馆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博物馆古籍保护管理工作以及古籍文献等主题。第二阶段(2009-2019年)主要探讨三馆馆际合作的资源整合路径、数字资源整合理论模式与合作机制等的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深入探讨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我国图情档学科应以博物馆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资源为视角,开展涵盖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全种类、全范围的全文化信息数字资源整合。最后,本文围绕数字资源整合这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热点,探讨如何从图情档学科的角度出发,有效地涵盖博物馆,构建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为主体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建立为公众文化精神需求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