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要利用童话的这个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行为,推测情节发展,结合环境想象即时情境,这能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感受童话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在单元习作中尝试编童话,在《语文园地》中学习用改正、增补、删除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边读童话边预测,进一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尝试顺着情节猜想。课外,学生阅读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稻草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书籍,交流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对于续编童话故事,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习作起步阶段,学生要顺着情节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仍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若能抓住故事情节设计教学,将促使学生抓住关键点,更好地读懂作品。教师可抓住情节转折点让学生推理逻辑关系,抓住情节关键点让学生思考表达技巧,抓住情节临界点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抓住情节精妙点让学生感受个性化的语言。通过这些,学生能更好地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童话故事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幻想,能给学生带来惊喜,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学童话故事,要创设童话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续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理解童话情节生动、形象有趣、语言优美等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珊 《教书育人》2020,(5):58-5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时若能尝试创设和情境有关的话题,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中,展开交流.关注环境变化和主角形象的关系,关注人物和事件发展的因果,关注情节及其社会意义,这样设置情境话题能促使学生读得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6.
傅超楠 《天津教育》2023,(10):180-182
<正>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集中分布在第一、二学段,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文体,想象力丰富、情节精彩。本文以小学童话教学为载体,以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为研究方向,尝试重塑童话教学范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借助学生喜爱的阅读载体,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关注人物,聚焦个体经历,思维由近及远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可以与身边的世界对话。儿童的阅读经验使其能迅速与其共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能够以多种形式创编童话.情节想象合理,语句通顺连贯. 2.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爱听童话,爱讲童话,更喜欢表演童话。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童话,紧扣童心,让学生在童话中学习英语,以童话人物、情节、悬念为支柱,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由苦变乐,这一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学英语时感受最强、印象最深的部分,会产生最佳的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童话故事以夸张、想象、拟人等手法塑造人物、铺陈故事,传达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低段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续编活动,丰富学生阅读想象。教师要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多角度、多维化引领学生展开合理、合情的续编创造,真正去读懂童话,理解童话,促进语文素养的生成。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夸张的想法,充满奇趣与幻想的表达,更能让学生从童话阅读中获得审美熏陶。低年级学生形象化思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童话故事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审美视角展开童话教学,使学生从美的角度入手理解、感悟童话,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分析幻想意境、表演感受人物、想象体会人情和展开二次创作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美,获得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童话深受孩子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他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拿到《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我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既能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童话深受孩子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他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拿到《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我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既能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童话深受孩子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他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拿到《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我在想,怎样让孩子们既能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数学童话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能在数学与童话间找到契合点,就可以用童话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隐力量。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将童话情节作为线索,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引用童话故事,凸显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的时候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以促使学生全面进步。当学生在分析人物时感受到高尚的人格,在剖析字词时体会到积极的情感,在梳理情节时体会到进取之心,在感受环境时看到淡然的心境,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江西教育》2022,(40):45-47
感受童话的文体特质,既需要从文本内容理解的角度去落实,也需要借助全新情境的创设,在实实在在的表达过程中落实。只有真正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融通,学生才能感受到童话的丰富性。本文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情节轨迹,解构童话的丰富意蕴;借助语言转码,再现童话的丰富细节;强化人物对话,把握童话的独特内涵;迁移全新情境,凸显童话的丰富表达。  相似文献   

17.
童话,深受学生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学生带人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我着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既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感悟快乐要和他人分享的幸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相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能够以多种形式创编童话。情节想象合理,语句通顺连贯。2.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必备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尝试运用朗读学习感受语言美,想象学习领悟情境美,品味语言感悟情感美,表演学习感悟情节美,联系实际学习感悟思想美,编写童话感受创作美,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扩充和思想精神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与分享的能力,全方位让学生智力和精神得到发展,进而在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部编版低段语文教材遵循课程标准,选编了较多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以其浅显直白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富含深刻的道理而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展开丰富的情节联想等学习过程,充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童话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