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其二是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了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4.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那么,人的健康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提出健康应包括:(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良好.(4)道德健康.所以,"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是错误的观念,心理活动的不良状态同样是不健康的表现.可见,对心理健康的问题尤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甚于躯体的健康.当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又是统一的.哲学家认为:心理和躯体的关系就象消化和胃的关系一样是功能和结构的关系.那么,如果功能出现问题时,从医学角度讲就应从结构上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作为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经历5年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实践,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达成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至少应该有以下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引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心理健康则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其标准如下:(一)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  相似文献   

8.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三维健康观:“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通过对六种心理健康模式的分析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是积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相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健康小常识     
WHO制定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提出人的健康标准。早在1948年制定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降低其心理障碍疾患率是当前中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后,不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且使人在困境中难以逾越,并且达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学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其中必须包括对健全中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以及指导他们预防与纠正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本调查旨在了解敖鲁古雅和鄂伦春地区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地区共39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鄂温克、鄂伦眷移民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总分上与普通群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健康子量表的分数与普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都与心理健康有相关,并且社会适应能够正向预测移民的心理健康。结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常淑敏 《现代教育》2004,(11):55-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下的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其中,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观点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生理健康是指体格健全,身体各部位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没有缺陷;心理健康是指能自我控制感情,用意志去克服、抑制自己的愿望,有稳定的性格,智力正常;社会健康是指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张磊 《成才之路》2009,(31):64-65
体育运动既是一种个体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他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是多向性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情感的体现。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适应能力和效能的状态。一个人不仅仅是生物体。更是一个社会成员,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达到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适应各种环境的中专生,  相似文献   

16.
王虹  徐广华 《考试周刊》2015,(40):112-113
1989年WHO将健康概念定义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评价肢体障碍学生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只有成立"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通过"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教学模式,才可以说明体育锻炼能充分改善肢体障碍学生的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等指标,进而推进肢体障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状态。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少华  李萍 《考试周刊》2011,(22):140-140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心理健康领域目标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释义1.何谓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进行辅导与教育,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优化其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发展,开发其心理潜能而进行的活动。2.何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有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包括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和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即志意美好、德行高尚、聪明智慧。3.充分发挥德、智、体等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德育过程中对学生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需要、理…  相似文献   

20.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