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一、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性与重要性:高中女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和性成热时期,在身体发育方面变化较大,已经接近于成人,在心理上也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为此,在性格上也就自然而然地模仿大人的习惯,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家庭、社会的影响,使高中女生产生腼腆害羞,好静等心理,再加上如今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都想参加高考而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客观上造成了女生不太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对上体育课可有可无,能躲则躲,能让则让,平时忸忸怩怩,不大方,娇气等现象。但是高中女生按年龄划分,还属于少年期,生理、心理特点还潜在着对事物的好奇、好动的一面,这是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在因素。针对女生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了对女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讲体育健儿如何攀登世界高峰,为祖国获得荣  相似文献   

2.
王高东 《精武》2012,(33):31-31,33
高中女生因身体及心理的原因,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但体育锻炼对一个学生的身心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抗挫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教师要激发女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她们上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调查高中女生好恶(喜欢或不喜欢)体育课行为的现状,探讨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原因。结果表明,体育课项目单调枯燥是导致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主要客观原因,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差是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中女生体育课有效性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平 《体育师友》2008,(5):56-57
从高中女生心理、生理等方面,对女生体育课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行分析研究,以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经过调查分析结论,本文以两个“针对”来阐述如何提高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养成锻炼习惯,来提高高中女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沙市三中汤贵秀一、加强思想教育高中女生正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他们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明显变化,导致不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降,出现“混课”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应启发教育学生,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讲述高中女生生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泛整理、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对我国高中女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制定符合高中女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内容,培养高中女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力求用可行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 ,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 ;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 ,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主要因素 ,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调查高中女生好恶(喜欢或不喜欢)体育课行为的现状,探讨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原因.结果表明,体育课项目单调枯燥是导致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主要客观原因,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差是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田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高中女生在上课过程中却经常以各种理由逃避田径运动。因此田径运动成了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难点内容,通过对高中女生问卷调查,归纳出高中女生不乐意参加田径运动的主要原因并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一、高中女生躲避田径运动的原因(一)对田径部分项目的恐惧心理现在的高中女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体育锻炼,经常生活在室内的她们,对田径运动,尤其是对于耐力跑产生很强畏惧感。在学校里,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对高中女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的自我心理意识转变模式,是改变高中女生缺乏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效果明显,这种方法同时对自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起到了正面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识为根据.观察和分析体育课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试图揭示中学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是感兴趣的,能够较客观地看待体育课的地位作用并提出了对体育课教学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查法对常州市初级中学就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宣传工作,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主要采取做操和跑步,形式单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影响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锻炼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层抽样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南京市中间阶层体育观赏消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南京市中间阶层体育观赏消费整体水平很低,具有间接性,往往与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捆绑在一起,缺少高水平现场观赏的机会,体育观赏满意度整体不高,并提出提高南京中间阶层体育观赏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代刚 《体育科学》2012,32(4):3-10,28
处于消费社会之中,受到消费社会逻辑的影响,众多体育消费文化产品都统一筹划地创造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从而不断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时尚与品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归纳与演绎、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逻辑分析。研究发现:1)整个体育消费文化生产过程是由运动的身体、运动的空间、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符号共4个要素构成;2)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体育消费文化生产得以继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得体育消费文化正逐步成为区分和建构社会阶层地位的符号与象征;3)建构的模型显示,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建构与解释社会阶层地位的20%,第1建构因素运动符号对阶层地位总效应达到了0.41;第2建构因素是基于年龄的运动身体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26;第3建构因素是运动空间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8;第4建构因素是基于性别的运动身体对于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6;第5建构因素运动时间则是通过运动空间这一中介变量对于阶层地位的间接效应为-0.07。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ddresses a major blind spot in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n sport by investigat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 with relation to social class. This is a question that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y of women's sport, but stands out as an issue deserving of further attention. The paper considers whether the obstacles faced by Australian sportswomen have been irrespective of social class and status, or if working-class women faced a double burden of both gender and economic barriers to sporting activity? Drawing upon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sport and identities in an inner-city working-class Australian suburb, the paper examines and analyses the sporting experiences of local women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Based on an extensive evaluation (and critique) of the local, city and sporting press and local histor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not only did working-class women have far fewer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 than their working-class male counterparts, but that they also had much less access to sport than middle- and upper-class women. It concludes that issues relating to class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deterrent to sporting involvement amongst local women.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机构成。体育俱乐部是理想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提出应把课外体育锻炼融入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的理论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提出:教师在给学生上运动技能及素质课时,应注意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渗透。同时还提出大学体育应适当增加理论课时,重视体育理论考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院、系的篮球专项学生不论在篮球课堂教学,还是篮球比赛、课外活动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学生的健康带来损害,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篮球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本文试图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2005一2008级篮球专项学生受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探讨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性质、时间和原因等规律,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预防建议,旨在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尽量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如何建立全人化教育理念下的生态体育课堂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教育是一项人教人的事业"的理念,在满足社会要求的同时,要重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主观需求,考虑其身心发展特征、学习心理、个别差异、个性需求等因素,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自然、和谐的生态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生态的课堂中释放和展现自我,激发生命源,焕发生命活力,快乐的求知,健康的成长,积极、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参与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体育学习领域,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原有运动参与概念只是对运动参与领域目标的总体描述,而不是其真正定义,不利于理解运动参与的内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界定运动参与的概念、提出运动参与的特征,指出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运动参与的特征为参加活动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部分的不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