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营媒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研究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变媒体经营为经营媒体”的理念。媒体经营与经营媒体有何区别?有人认为,“公司办媒体是经营媒体,媒体办公司是媒体经营”。(1) 经营媒体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媒体产业运作。媒体产业运作意味着在相同的市场规则条件下,把媒体作为特殊的商品和产业经营,追求最大综合效益。二是媒体资源整合。就是树立“大媒体”概念,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提高信息生产能力,降低发展机会成本,乃至实行跨媒体经营和跨区域经营。三是媒体品牌塑造。媒体竞争是注意力和影响力的竞争,没有品牌优势就会失去竞争力,要把品牌作为最大的无形资产经营好。四  相似文献   

2.
在“经营城市”的旗帜下,青岛成为杜世成及其同盟者涂抹的一张画纸“经营城市”,是杜世成主政青岛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而其“经营城市”,重在经营城市价值。2002年2月28日,杜世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当作资源放到市场中去经营,实施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式运作。”  相似文献   

3.
“三字”因素“零线”控制———期刊编校质量控制规程□江西教育社凌美忠国家新闻出版署新近制定的期刊质量标准,符合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运作规律和实际情况,是促进期刊繁荣、健康,建立出版行业规范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期刊质量国家标准,笔者从期刊质量的重要控制...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销售”的核心是挖掘期刊品牌的市场价值,而品牌经营恰恰是当前中国期刊业的弱项。国内期刊对“第三次销售”的各种形式正在探索中。科技期刊的“第三次销售”主要包括合订本、特刊或增刊、抽印本、图书和光盘、数据库、网站、会议、培训、创办实体等几个方面。探索期刊经营中的“第三次销售”,全面实践期刊经营中多种多样的经营销售模式是期刊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通途。  相似文献   

5.
陈堂发 《传媒》2003,(3):15-15
与为人之道相同,媒介先“正己”方有资格“正人”。但这个很普通的法则在一些媒介那里却没有被接纳。媒介一边通过贴近、服务、监督等手段在努力张扬其社会正义与良知的公众形象,一边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又无所顾忌地进行着各种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两种本该对立的行为属性竟然如此和谐地并存于某些媒介的日常运作之中!而且经由此道,不仅提高了媒介的知名度,经营业绩更是渐渐攀升。鲁迅当年对于究竟“文以人贵”、还是“人以文贵”的针砭在今天的媒介运作怪圈中仍然不乏批判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期刊”的构想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以纸质为介体的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重组的“复合型期刊”。是期刊资源信息传播媒体内部运作机制改革、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们的重新组合能更进一步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更广泛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期刊群体中,有一种独特的期刊经营模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些期刊虽然有一定的广告或销售收入,但期刊的法人代表或主编日子过得轻松惬意,既不用为期刊的发行量多少而发愁,也不用为期刊的广告额的升降而担忧。原因在于,期刊的发行和业务均由合作办刊的伙伴打理,而且还定期向合作办刊的伙伴收取“管理费”,有人把这种基本上不用为期刊的效益操心,  相似文献   

8.
“三次售卖”——“卖内容”、“卖读者”、“卖品牌”——是科技期刊市场化的具体赢利模式。其中,品牌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品牌运作是期刊市场化运作的最终目标。本文以《中国国家地理》成功实现“三次售卖”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品牌化三部曲(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和品牌延伸)的具体运作方式,为科技期刊走向深度市场化,实现“三次售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理性、也很及时。由于同仁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其他客观原因,众多的党刊直到现在业绩仍很辉煌,如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曾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第一、二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其期发行量也高达147万份,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刊,按理说这样“双效”俱佳的业绩足可以让他们笑傲群雄、高枕无忧,但本文作者、该刊副总编辑许俐丽却以一名普通党刊工作者的身份省察刊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仅限于一家之言的解决方案:如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以及宣传模式的转变、集团化建设、多元化发展、品牌构建、三项制度改革等,有理有据,深中肯綮,对如何壮大党刊实力、增强活力进而提高竞争力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其他类型期刊的经营运作和品牌创建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转”指一大批媒体体制上由原先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形态从过去的单一经营转型为多媒体或全媒体运作。“双转”的主要难题是:  相似文献   

11.
党史期刊是以中共党史和中共党史人物为主要反映对象的期刊,它在深入研究和宣传中共党史,普及中共党史知识,加强党史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党史期刊有24家,除开不到1/3的学术期刊外,大多发行量极少,有数千份的,有一两万份的;知名度低,经营困难,发展缺乏后劲。在党史期刊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由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博览》月刊,却能够一枝独秀:连续8年发行量居全国同类期刊第一,期发行量达13万份,转载率达60%以上,邮政发行量每年呈15%以上递增,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史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几年来城市电视台经营管理模式的运作实践,一般可归结为“中心制”和“频道制”这两种主要的模式。究竟如何评价这二者的优劣长短呢?本文试作阐述。第一,关于“中心制”与“频道制”的概念对电视媒体而言,所谓“中心制”,一般是指以若干生产节目、综合管理、广告经营等部门或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改革》杂志为巩固和提升作为国内一流经济学期刊的地位,该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围绕“发表一流学术论文,造就一流的作者阵容,传播一流的社会影响”这三个“一流”下功夫,打造品牌。为此,杂志社不断推进内部改革,开展科学管理,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出刊。在编辑出版流程上,全面对接国际惯例,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运作社务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全面推行双向匿名审稿制。2005年,《改革》继续入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并名列前茅,列中国经济专业核心期刊第一位、经济计划…  相似文献   

14.
晓岑 《出版参考》2006,(12X):26-26
近年来,互联网正在发生的第二代革命(WEB2.0)给传统期刊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期刊界和期刊人正直面“互联网时代的期刊蓝海战略”的新选择。如何重塑或创建、延伸和经营期刊品牌,已成为每个期刊人的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武超群 《新闻前哨》2009,(10):65-66
分众化时代,传媒的“供求关系”步入了买方市场,期刊经营也随之进入了“后发行时代”。“N次售卖”理论日益成为传媒经济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秦子龙)11月10日,由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和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今传媒杂志社承办的“期刊发展与品牌经营”系列讲座在西北大学首次开讲。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在对省内期刊进行审读过程中,发现许多期刊在走市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举办“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随着“策划”理念与行为在企业经营、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新闻出版界也及时探索“报道策划”、“编辑策划”、“出版策划”等运作问题,“新闻策划”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这个应运而生的概念却不那么幸运,流行伊始,就引起了争论。赞成者说:“新闻策划”是“报纸的新的生长点”,“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说;“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性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因此,科学地认识“新闻策划”这个概念及其反映的现实内容,就是探索新闻传播领域中策划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经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年华  于向凤 《编辑学报》2017,29(5):412-415
探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经营的方法和策略.认为:大数据既是思维也是技术,科技期刊经营首先要采取大数据战略,厘清大数据时代期刊的经营服务形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产业化运作.“互联网+”战略是国家战略,也应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战略.编辑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大数据不是万能的,期刊要坚定自己目标和定位,打造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后发行时代传媒的“供求关系”步入了买方市场,期刊的商业运作模式发展到了三次售卖的阶段.我国期刊需要建立品牌营销战略,通过拓展品牌效应,建立和延伸产业价值链,以创新理念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丽莹  张宏 《编辑学报》2011,23(5):470-470
“营利”“盈利”与“赢利”这3个词,读音相同,词义相近,有时还相通,所以极易混淆。例如“根据期刊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分为非营利性期刊和营利性期刊”,“与非赢利的开放存取出版者PLoS的主要区别在于,BMC声称自己是赢利性机构,希望通过OA出版赢利”,“模式陈旧,不能实现产业营利”等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值得商榷,并有待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