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性职场小说是指由女性作家以其职场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它曾一度长期占据图书销量排行榜的首位,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杜拉拉升职记》、《浮沉》、《格子间女人》、《裁员的日子》等,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早有香港的梁凤仪、亦舒,今有大陆的李可、崔曼莉、舒仪等。女性职场小说对女毕业生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运作流程及人事管理等基本常识具有参照价值,对女毕业生重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定位偏差具有促进作用,对女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付诸行动具有启示意义,对女毕业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破戒》中的女性书写,探讨小说中女性的身体书写以及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成为必要,这有利于阐述小说女性人物表现出的近代性和前近代性,进一步解析作者岛崎藤村的近代性的特点和女性观,剖析《破戒》的小说世界。解析小说如何通过女性书写建构对父权制压迫之抨击的隐性进程,对于拓展小说主题维度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萧红《呼兰河传》与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这两部乡土抒情小说以女性不同阶段的情感、心理体验,深刻地观照了乡土女性的苦难命运,但是写作语境的不同又使她们的情感书写具有明显差异。本文从两部小说的言说策略、生命形态、女性境遇等角度来分析其乡土经验的书写异质,并总结其乡土抒情小说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成长小说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所选取的两篇小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和王安忆的《富萍》是自发表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文本所揭示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女性作家对女性成长关注角度的不同和对成长经验体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多丽斯·莱辛小说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是对多丽斯·莱辛小说中的现代性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暴力的儿女们》、《金色笔记》的等作品从女性对种族的思考、对女权的疑问、对女性心理分析的展示以及小说的现代结构等来表现其现代女性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东周列国志》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另类”女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对男女关系描述时注意到了爱情的因素,一些女性敢于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很多佳话.虽然冯梦龙对女性的态度有一定矛盾,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早期历史小说相比,在女性问题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吕红 《文教资料》2006,(33):67-68
本文以《流年》、《岁月无敌》、《爱又如何》等小说为例,探索张欣对传统美德的思考。首先张欣的小说格外关注和赞美女性的传统美德;其次张欣通过展示传统女性面临的困境表达自己的关怀与忧虑;再次部分女性人物过于道德化而显得虚幻,呈现出理想化和模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的分析,力图以点带面地考察当代女性小说的反成长主题的特点。作者认为《玫瑰门》摒弃了传统的超性别写法,而是把以苏眉为代表的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放置在小说的中心位置,从性别立场出发来展示人物的人生体验,从而显示出其性别身份所带来的文化困境和独特的生存体验。小说带有反成长意义的结尾,在当代女性小说中具有普遍意义,它表明女性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成长的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无论是在他的城市题材小说诸如《哺乳期的女人》《林红的假日》,还是在他的乡村题材小说诸如《玉米》《平原》等小说中,他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在代表作《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重点书写了权力话语逐渐植入下的女性的生存经验。他笔下的女性也逐渐有了对男性的妥协,有了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出走,有了对权力的追求。女性作为毕飞宇小说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生命的困境成为作家反思和启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悦然论     
本着对一个有潜力的文学新人负责的态度,细读其文本,将其置于文学史座标系中来考察,会发现张悦然的小说属于主观型创作,诗化小说;其小说存在明显的唯美主义追求,且充满魔幻与灵异色彩;从女性文学角度来看,其作品是典型的女性文本,具有女性的阴柔极致之美。  相似文献   

12.
关薇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21-23,43
作为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张爱玲的小说以独具特色的女性情感表现而蜚声文坛。其小说通过审视女性自身,挖掘其悲剧根源。同时,作家又以独特视角解构男权话语中心,进而展现浓厚的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3.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和伍尔夫"雌雄同体"理论,丁玲的创作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时期.丁玲的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遭遇而凸凹不平,这种双性人格特征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写作,在她的小说文本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丁玲不断地用理性压抑本我意识,克制自己的女性意识,用理智来从事写作,压制本我,表现自我,走向超我,最终创作出一部描写解放区土地改革最高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从两方面讨论梅娘小说,以此重新评说沦陷区的女性写作:首先,梅娘小说从书写女性自身经历和个人情感进入女性写作。其次,梅娘小说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因此,表明中国女性写作并没有因为抗战而成为空白,而梅娘小说延续着中国新文学女性写作传统,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妖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 ,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 ,林白也难免身陷其中 ,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 ,延续着红颜薄命的宿命  相似文献   

17.
论梅娘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的婚姻题材小说带有自传性色彩,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小说大胆的女性心理独白表现了作者的情爱观,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池莉是以“新写实”而著称的女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常常被评论者忽略。在笔者看来,池莉在小说中通过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种写作策略,表现了她对女性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染作为女性作家有着清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的写作是一种女性写作。为使女性同样浮出历史地表,她揭开了每一个女主人公的面具,展示了自身的抗争史,而这种抗争的女性经验正是来自子集体无意识中健康的女性意识与现存中病态的被扭曲的女性意识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男权化秩序的统治地位,她只能采用象征手法来消解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对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的现实主义探讨。她对以前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权视角和某些观念进行反驳,以女性的视点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文章探讨简·奥斯汀小说的文学基础、社会背景、以及其中展示的这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