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详细分析了墨子“重贤”、“众贤”、“进贤”和“使能”等“尚贤”思想,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强国战略,着重阐释墨子“尚贤”思想对今天选拔任用人才的借鉴意义,强调对其“尚贤”思想精华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乐在乒乓     
乐在乒乓张可信新来的小王住在老张的隔壁,无意中听到一段“窗前对话”。“喂,还敢不敢再战一场?”“手下败将,还敢言战?”“昨天让了你,给你个鼓励奖,今天让你尝我十二大板。”“你还想再输一场?今天让你输得服气。”“别说废话,敢不敢再战?”“谁怕你?马上就...  相似文献   

3.
<正>周六下午,门铃忽然响了。小贤开门一瞧,原来是邻居小澈。她从口袋里拿出两张票,对小贤扬了扬:“快看,这是什么?”“哇!”小贤一眼认出,“是杜鹃山乐园的门票!”小贤早就想去杜鹃山乐园了,在阿文面前念叨过不止一次,于是一听有门票,阿文也一下子竖起了长长的天线耳朵。“明天天气不错,咱们一起去杜鹃山乐园吧。”小澈说,“不过,在去之前,你得完成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4.
句读之妙     
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聘了一位先生教太子读书,可太子贪玩,不好好学习。先生也不客气,用铁戒尺打太子的手心。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震怒,不分青红皂白,将先生打入大牢。后经皇后开导,朱元璋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于是叫儿子向先生赔礼,又重新启用了先生。对此,先生写了一首诗,以谢皇恩。诗曰: 明主明否明 贤后贤否贤 朱元璋一读: 明主明?否明。 贤后贤?否贤。 于是龙颜立刻大怒,欲再降罪于先生。皇后急忙阻之,说:“待先生自念之。” 于是,先生念了起来…… 朱元璋听罢,顿时转怒为喜。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道德中“传道”、“劝贤”、“教化”等词语类似于今天的“思想教育”一语,其中的原则、规范、方法在中国古代“思想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思想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5,(11):37-37
“今天有没有功课?做完了没有?”,“今天的课懂不懂,有没有不会的?”,“哎呀,现在马上就要高考了,女儿,想吃什么?一定要有营养”……高考在即的时候,这些琐碎的家常话,几乎成了父母的口头禅。要想上好大学,学习成绩最重要;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腱壮的身体最重要……在这个“学习第一”的黑色高三里,我们是不是还忽略掉了一个同样很重要的东西——友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字、训诂的角度,通过语言的实例对“贤”和“宠”两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证明了它们的古今差异:“贤”在古代侧重于人的能力方面,而不像现代主要指人的品德;“宠”在古代,尤其是上古(周秦汉)时代,意义是地位高贵,而不是受宠爱。  相似文献   

8.
早晨,我一来到班上,王璇就仰着小脸说:“老师,今天我要早走,妈妈说十点钟就来接我。”“为什么呀?”“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是吗?那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上课了,我组织孩子们拼插积木,大家围坐在桌旁,都饶有兴趣地忙活着。只有王璇一会儿跑到门口探探头,一会儿趴到窗台上伸伸脖子,一会儿又跑到我跟前问:“老师,到十点了吗?”看着小家伙既兴奋又不安的样子,我想了想,对着还在专心致志玩积木的孩子们拍拍手,说:“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知道吗?”孩子们抬起头,诧异地眨着眼睛说:“不知道。”“告诉你们,今天是王…  相似文献   

9.
亲子对话京京今天放学后一直赖在床上,妈妈希望她快点做作业。妈妈:京京:妈妈:京京:妈妈:京京:妈妈学?”“京京,怎么还不快做作业?”“我今天不想做作业。”“你说什么?你不想做作业了?“嗯。”“京京,你今天怎么了?”“没什么,就是不想做作业”。“作业一定要做的,要不然你明天怎么去上学?”  相似文献   

10.
纸杯烧水     
王楚扬 《辅导员》2014,(13):43-43
今天戈老师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实验——纸杯烧水。”“怎么可能?”“纸杯烧水?不可能吧?”同学们议论纷纷。戈老师看同学们疑惑不解的样子,微笑着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吧。”  相似文献   

11.
<正>下课铃声响了,班上同学三三两两聊着天,结伴走出教室。小贤一边慢腾腾地收拾课桌,一边偷偷地看向同桌的阿瓜。谁知阿瓜根本没在意小贤,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唉……”“你为什么总看阿瓜啊?”书包里突然传出声音。小贤吓了一跳,收拾到一半的书包,直接被他扔了出去。  相似文献   

12.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57-60,145-148
文王问太公日:“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相似文献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中秋节,可是学校没有放假,我们这些在异地求学的孩子不能回家过团圆节了。晚饭后我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的明月,回想起以前在家里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情景,眼泪不禁簌簌地流了下来。“同学们,中秋节快乐!”正在我黯然神伤的时候,陈老师走进了教室。他满面春风,手里提着两个大盒子,大踏步地跨上讲台。“什么东西呀?陈老师。”一些好事者七嘴八舌地问开了。“今天是什么节日呀?”陈老师并没有回答他们。“中秋节,”同学们齐声回答,“哼,明知故问。”“今天应该吃什么呀?”“月饼。”“看,我给你…  相似文献   

14.
与孟子不同,荀子关心的主要是“外王”而非“内圣”.礼制是“外王”主张的核心,由亲亲、尊尊和贤贤三种不同的差序等级形式组成.亲亲和尊尊的差序等级是宗法社会中的现实;在向帝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贤贤的差序等级越来越重要.在三种差序等级中,尊尊最为重要,而亲亲和贤贤则为尊尊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荀子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治辩之极”(人性的自由发展)且“治平”(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李荷卿 《家长》2009,(5):22-23
你和孩子之间有过下面这样的谈话吗? “哎,朋友,你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 “很好。” “你今天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没有。” “待会儿你想出去吃比萨饼吗?”  相似文献   

16.
藏着的爱     
周甜 《小学生》2009,(7):30-30
今天是5月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我12岁的生日。 今天我起床特别早。一大早,我就有意试探着问妈妈:“妈妈,今天几号了,是什么日子啊?”妈妈好像忘了我的生日,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你自己不会去看日历啊?”听了这话后,我便窝着一肚子气上楼看电视去了。  相似文献   

17.
有青年教师来电话,诉说工作中的苦恼。她那所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成长日记》.这本统一印发的《成长日记》的开始有几句警言——“你今天进步了吗?”“你今天又有什么收获?”“这个月你养成了哪些好习惯?”——也算是每日三省自身,规定学生每天要详细填写。本子的格式类似公司经理的记事本,印着“8:00-9:00”、”21:00-22:00”之类的字样,从早到晚,要学生记下自己所做的一切:同时,校长要求班主任和家长每周都要对孩子的品格成长与学业作出评价,写一段话.以让孩子有“成就感”。这位青年教师说,她实在被这个“成长日记”弄得不知所措,老师们都盼望尽早停止这种荒唐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开学第一个晚自习,我匆忙来到初一某班,56个陌生面孔又预示着新学期的开始。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只好进行常规检查:“哪位是班长站起来我们认识一下。”大家将目光齐刷刷地对准坐在教室后面的一位男同学A。这个看似柔中带刚的学生,不耐烦地瞧了我一眼,也没有站起来。“你是班长吗?”“是呀!怎么了?”“今天咱们班该上晚自习的同学到齐了吗?”“我咋知道呢。”(口气不小)这孩子今天怎么了?我开始有几分的不安,心里嘀咕着——还没上一节课,  相似文献   

19.
地球复绿记     
2999年12月21日,绿色消失,人们都震惊了! “绿色怎么会一夜之间就没了?” “我家的仙人掌昨天还好好的,可今天全枯黄了。真是见鬼!” “是呀,我用药水保养的富贵竹今天也变红了。看来,噩梦来了!”  相似文献   

20.
肖紫薇 《新教师》2023,(9):86-87
<正>提起《论语》,我总会想起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朗朗上口却又富含哲理的语句。我也常常将“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挂在嘴边,但我对《论语》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语文课本中的那些内容。于是,在学校举办“阅读马拉松”活动时,我选择了《论语》,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想借此深入了解一下这部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