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徐泓 《出版史料》2010,(2):118-126
一、引言 自从英国殖民主义在1840至1842年和1856至1860年发动两次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又迫使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又迫使清王朝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等。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7,(7):79-79
6月9日,国家版权局宣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3.
蒋耘 《历史档案》2006,(1):84-87
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低商船吨税;中国分别向英国赔款银400万两,向法国赔款银200万两等。《天津条约》的附约明文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相似文献   

4.
《望厦条约》在中美关系中占有重要作用,以此为分水岭,中美关系的性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两国从平等的商务关系向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转变。望厦条约得以顺利签署与顾盛访华前的准备工作有着极大的关系:美国派军舰护航、传教士巴驾医生的积极游说及最合适的访华代表的任命。《望厦条约》能够超越《南京条约》的相关条约,有着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北美汉籍收藏的起步,与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有着直接的关系。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的美方代表凯莱布·顾盛于1845年运往美国的一批237种2,547卷藏书,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成规模的中文藏书,也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汉籍收藏的发端,在北美汉籍收藏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鹏 《图书馆界》2022,(6):6-11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生效应用,意味着其从理论讨论阶段正式进入实践推广阶段,图书馆作为被授权实体应积极落实条约实质性内容,深化阅读障碍群体的阅读服务工作。文章探讨国内外相关《马拉喀什条约》理论研究及实践状况,并分析我国图书馆阅读障碍群体服务现状,提出《马拉喀什条约》框架下我国图书馆阅读障碍群体服务工作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莲英 《兰台世界》2012,(12):61-6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张荫桓接替李鸿章负责条约谈判工作。经过艰难谈判,张荫桓将日本方面提出的约稿进行大量驳删,通过条约内容的改动可以窥见其谈判思想。张荫桓通过巧妙谈判,为国家挽回了许多利权。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马拉喀什条约》.文章以《马拉喀什条约》的目标、"被授权的实体"、"无障碍格式"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外无障碍阅读的出版实践,分析我国出版业在中国批准《马拉喀什条约》后在强化无障碍出版意识、EPUB3技术的应用、发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出版社向全球阅读障碍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知识服务,承担国际义务和社会责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条约分别规定了向公从传播权(可以大致对应于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租权、发行权等权利,并且规定了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这些内容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国内著作权立法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8月12日,经过“马拉松”谈判之后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终于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两个月后,邓小平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  相似文献   

11.
6月18日,英国上院以93票的优势,三读通过了被称为欧洲新宪法的《里斯本条约》。英国正式成为欧盟27个成员国中第19个审议通过《里斯本条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利用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之机,夺取了江海关洋货征税权。1858年11月,中英、中美、中法《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总理通商事务大臣邀请英、美、法国人帮办税务。1859年两江总督兼任各国通商大臣何桂清任命李泰国为“总管各口海关总税务司  相似文献   

13.
林敏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74-78
《马拉喀什条约》是迄今为止国际版权领域唯一的一部人权条约,其通过加强缔约方的版权限制与例外制度建设、推动无障碍格式版的跨境交换以及构筑无障碍格式版制作、提供、交换的中介机制来保障视障者的权益。《马拉喀什条约》的缔结有利于明确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的主体地位,使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利更加明晰,并且扩大了图书馆所服务的视障者范围,为图书馆提供了较完备的操作规则。对《马拉喀什条约》的实施,图书馆应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巩固其经济垄断地位。清政府为了应对日本挑衅,同朝鲜签订《中朝水路通商章程》,并明文规定其“属邦”地位。然而,日本巧妙利用“甲申政变”,先后与朝、清签订《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对朝鲜问题上获取与清朝同等地位。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逼迫清政府终止中朝藩属关系。本文以上述几个主要条约为线索,阐明了清末中朝宗藩关系演进和嬗变。  相似文献   

15.
国际     
美报告称北极圈内未探明石油达900亿桶;朝鲜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16.
近代天津租界报刊的产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新闻知识》2006,(4):45-46
18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扩展侵略势力,对毗邻北京、为华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的天津觊觎已久。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辟为商埠,并于1860年在天津划定外国租界。直到1947年天津的外国租界才通过外交程序一一收回,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租界被彻底清除。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在租界中,外国人取得的行政管理权是一种“属地权”,即所有中外人士,不论他是华人还是其他“有约国”外人,一旦进入某…  相似文献   

17.
耶稣会士张诚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中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条约的签订。本文从张诚在谈判中身份的再确认,三次会议期间翻译及四次谈判破裂时斡旋的活动进行研究,肯定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清  邹卉 《科技与出版》2021,(8):101-107
结合域外国家为实施《马拉喀什条约》之立法情况,对我国最新修正《著作权法》向阅读障碍者提供无障碍格式作品之合理使用制度提出相关建议.立法者应当在未来修订《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时,对该项合理使用的受益人、作品类型、授权主体、商业不可获得性前提、跨境交易与限制的著作权权能范围等各方面做进一步限制与规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美媒体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文化比较的发展与流行,对中美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是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高质量报纸,因而也就成为国内新闻界与外语学者作为对比分析的有效语料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关于《蒲安臣条约》中涉及教育的条款,学术界争议颇多。不同于其他的城下之盟,清政府不必以屈辱为代价来迎合外国侵略者,而且清政府也有不将其批准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