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界近代史网络课程 研制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主编:刘祚昌 课程简介:世界近代史网络课程包括以下模块:“课程学习”、“问题解答”、“学习资源”、“自我测验”、“搜索查询”、“在线帮助”等。 “课程学习”以“目”为基本单位,通过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的丰富链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问题解答”模块,提供学生常见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由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等提出的“全语言教学”分别在语言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与教师观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全语言教学是由上而下的语言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以兴趣为中心的整体课程观。经过二十多年,全语言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全语言教学受到教育功利主义的冲击,全语言教学与自然拼音法正由相互争议走向融合阶段。全语言教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千万别教“英语”,千万别教“学生”,千万别教“失败”。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校的研究实践中撷取几个教例,借此阐述我校“十五”期间“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的阶段经验。我们认为,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并使之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是实现学与教方式根本变革的关键。作者尝试构建一个“信息整合———自主探索———合作解决”的学与教的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嵌入”与学科课程的“链接”,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
建构素养本位的新型美术学习空间是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探索学生艺术实践工坊的培育与发展是现实必然。在区域探索中,可以通过架构“三维六环四步”工坊路径,营造“五室一厅”工坊空间,多向度整合工坊课程,有效链接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的融合通道,从而变革美术教学,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艺术观念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师都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中进行着“链接”教学的实践。然而,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加之观念的偏差、研究的匮乏,声势浩荡的“链接”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导致语文课的浮夸和低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新课改背景下一路走来的“链接”,努力把它融入到教材文本学习的主干线上来,使阅读教学活力绽放。  相似文献   

6.
“我爱越剧”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变革、改进,对该课程实施了个性化教学:用越剧的服饰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用越剧的榜样、故事、“小步子”来引导学生渐渐投入学习,用学科内的平衡性评价和学科间的弥补性评价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其成人化教学现状,提高儿童学习这门“综合艺术”课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校本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秉持“以学为中心”,落实生本取向、促进资源统整和实现效果达成。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校本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8.
芦俊飞  王嵘 《教育》2024,(4):26-27
<正>五一路小学校的阅读课程是欣赏课程体系下的“六爱”活动课程之一,“爱读书成智者”的课程属于五赏课程中的赏慧课程,也是我们的校本课程。基于国家课程从语文课本走向课外链接的阅读、从语文学科走向全学科的阅读、从书本阅读走向生活全域阅读,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一切资源,构建一个全面的德育场域。通过“三全四维”模式的建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科课程全浸润,实景场域全链接,立体时空全跨越,以“全息”德育的理念促进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知识观式微、未来职业不可预测、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实践亟待变革.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不仅契合了终身教育理念,也是对时代语境中人的主体意识张扬的有效回应,更是高校课程改革效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范式,项目化课程实践在以“学”为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实现了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要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关键取决于“教”的变革,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此次语文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旨在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状况,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那么,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链接——采集生活资源滋养语文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生活”这个基点出发,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完美链接。如:随着人们生活水…  相似文献   

13.
祝蕾 《四川教育》2020,(5):22-23
在“全阅读”理念视域之下,教师以“主题”为核心、探究为基调、结构化内容为主要对象的主题延伸课型的建构与实施,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将零散、分散的单一知识点融合成完整、结构化的主题式课程序列,切实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让学生在跨学科、综合化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有意义的链接并最终指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问题设计是现代课堂教学中链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是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由“教”向“导”转变、学生由“记”到“思”到“探”转变的关键。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自主性,是现代教师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3,(7):160-160
底色课程:为儿童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底色课程坚持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通过“以研立学、因学而教”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培养儿童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发展儿童的“学习力”,为儿童发展提供足够的“助跑”和“起跳”。  相似文献   

16.
开展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活化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南烛特色农业发展”为地理课程跨学科学习主题,围绕前期调研、目标制定、主题和内容选取、学习形式选择、学习场所选定、组织实施、展示交流和学习评价等环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注意“学科跨度”“学习主题”“学习主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炜辰 《现代教育》2023,(11):55-59
将协商落实到课程评价全要素的实践之中,是协商评价的应有之义,既是“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要求,也是因为协商在促进学习上具有独立价值。在评价领域确定、评价标准设定、评价方法选择、评价结果确定以及评价后行动方案的选择等实践中,评价全要素的协商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其中评价文化的变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变革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成了“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变革.学习变革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聚焦“真学”,以儿童为核心、以经验为原料、以探究为方式.实践“真学”,就是要重建儿童数学学习的真实课堂,在真实课堂上创设“真情境”,引导“真探究”,助推“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