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丝绸古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路线,古代中印之间的交通路线是丝绸古道的组成部分,其开通与张骞渊源甚深.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积极探索和域外大国交流合作的道路,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带回了域外国家的信息,开拓了视野,完成了对途经西域到达印度的西北丝绸之路探索.由于在西域细心的考察,他发现民间蜀地和印度的贸易往来,推断出存在一条在蜀地经西南夷通往印度的道路,为此他提出了寻找西南夷通往印度道路的建议并被采纳,遣使探索为未来官方正式开通西南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在开拓中印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张骞作为开拓者,历尽艰险允文允武完成了任务,最终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2.
利用保山地区腾冲县、龙陵县、保山市气象站的降水资料,从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性等方面比较了高黎贡山两侧降水的区域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在西南季风大气候条件控制下,受高黎贡山"通道-阻隔"及自身地形的影响,龙陵、腾冲、保山3地的降水年内分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3个地区中受西南季风影响剧烈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龙陵、腾冲、保山;从各地不同时期降水不均匀性的变化来看,保山具有龙陵、腾冲两地的综合特征,又有自身的特点。各时期3地降水集中期变化不大,龙陵、腾冲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而保山相比则要滞后一段时间,说明保山受西南季风影响比龙陵和腾冲迟,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除了西南的滇藏道、川滇道、川藏道、岷山道外,从四川通往陕甘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条极其重要的茶马古道,即秦蜀道。秦蜀道始自今四川省成都市(古称蜀),终止于今甘肃省天水市(古称秦州),由主干线和若干条支线构成,官府在道路沿线设立有各类管理机构,严查茶马走私;秦蜀道是西南茶叶输送至西北的最早的商道,在两宋时期,大规模的茶马交易主要发生在陕、甘地区,明代是我国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黄金时期,也是秦蜀道最兴盛、最繁荣的时期,承担了四川、汉中及湖南等地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番地茶马交易的主要任务,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茶马商道;秦蜀道干线及支线所经路线主要在甘肃陇南地区境内,徽县火钻镇为明代巡茶御史的官署之地,负责监管全国养马苑圉和茶马交易,成为全国茶马交易的管理中心。因此,秦蜀道不但是历代最重要的一条茶马古道,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官方监督管理的"以茶易马"的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4.
全长2000多公里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成都到南亚印度,所经之地全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这条中国西南面向南亚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既横穿了岷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几大水系,又翻越了大小凉山、博南山、高黎贡山等几大山脉,文化带也不断从中原文化向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及异域文化过渡,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对保山文化发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而保山则处于"桥头堡"战略下的"马前卒",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政策、区位和人文优势。桥头堡建设既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动态建设过程,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静态建设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近期目标,另一方面,要有远景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政治、经济、旅游、文化教育等多层面加强保山对外开放、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凸显保山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下的前沿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远离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圈,这使保山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成本增加,导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此,发展保山经济要回避远离经济发达圈这一不利因素,应充分发挥保山自己所特有的资源优势,保山的经济应努力发展旅游、民族文化及绿色食品三大产业.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古称哀牢、永昌,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里不仅是一个商业繁盛的驿站,由于丝绸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逐渐成为蚕桑养植加工的重要基地、丝绸等纺织品的重要出产地.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始于四川成都,贯穿云南东西方向,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蜀身毒道"。学者习惯上把云南、缅甸境内的这段通道称之为"滇缅商路"。内地商人循此商路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一方面,他们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购买缅甸的棉花、印度洋的"海货",互通有无,活跃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滇缅商路不仅是一条繁荣滇缅贸易市场不可或缺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之路,还是一条吸纳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路,具有承载物质流动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古城保山是一座多水的城市。不仅各家各户的天井或后园、公共场所、交通要道有水井,排水用明沟,而且它的设计者还把磨坊、龙泉两河之水分作道道细流引入城内,因而保山城内布满河流:每一条街巷的两边,城市边缘至城墙之间的宽广的稻田、菜地和桑园之间都有河水流过。水多桥必多,因而过去  相似文献   

10.
保山的宜人气候,是大自然对保山人的厚爱和恩赐,是保山得天独厚的宝贵人居条件;充分发挥保山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全省的最佳人居盆地示范区,是促进保山气候资源升值的有效途径,并为保山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综合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滇西边境地区的保山、德宏自明清以来就是我国传统的宝玉石集散地和加工中心,由于诸多的原因一度衰落或者发展的不理想;在桥头堡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滇西边境地区成为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发展珠宝业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滇西边境地区重新建设成为宝玉石交易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从现实情况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保山地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结合点,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通往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通商口岸。在滇缅印这条通道中,保山一直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保山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胡锦涛总书记桥头堡战略的提出,让保山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3.
把云南省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云南发展所做的战略定位,是云南省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保山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丝绸之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沙漠之舟”的骆驼队,驮着丝绸包裹,沿着通向西城的道路逶迤西去的情景。也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在唐代还有一条更加辽阔、更加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在这条航线上“舟船继路、商使交属”,好不繁荣。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手工业,到了唐代更加弛名中外,不论在产量、质量、品种、  相似文献   

15.
保山彝族是保山主源土著民族,也是现代保山主体少数民族,但保山彝族传统文化目前呈现弱化趋势,消逝迅速.从语言文字、服装服饰、传统节日、道德习俗、民族意识主客观五个方面概述了保山彝族传统文化现状,分析指出保护意识淡薄、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项目建设薄弱、原生环境被破坏是当前保山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方言的滇西小片。以保山市主城区的老派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语音分析软件,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数据的统计和量化来研究保山方言的声调系统。结合田野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保山方言单字古调与现代四声的对应关系、调型和调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双字组的语音变调情况。  相似文献   

17.
段一平 《保山学院学报》2013,(2):F0002-F0002,F0003
在《上水河、下水河》一文中,我曾提到位于保山城东南角下水河与王衙街相交处西北角上的段家碓房,那是我的家。也就是说,我祖上是开碓坊的,我是舂碓人的后代。我父亲说,我家祖籍江苏南京,家住柳树湾石板巷,明朝洪武年间,一世祖随征南将军傅友德西征来到保山。从他记事起,我家就住在下水河边上开碓坊,以经营稻米为生。方法是。到保山坝子的各个村子,各条街子上去买稻谷,驮回家,舂成米,卖米,从中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18.
徐霞客是对保山自然山川、道路桥梁、人居环境、风土民情、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踏勘、丈量、考察、记录的第一人,他把一个雄奇壮美的保山真实而具象的推介给了外部世界;可以说,徐霞客是保山旅游产业发展史上的开拓者、奠基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山关于徐霞客的研究、宣传和挖掘利用就一直未有停止过,但是对有关徐霞客的研究、宣传中,存在一些提法不妥当、数据不统一、解释不准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徐霞客留给我们的这份文化遗产,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徐霞客留给我们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现就徐霞客保山之旅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养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我国的丝纺业已相当发达,大量的丝绸和丝纺品经河西走廊,翻越崇山峻岭,经西亚、中亚输送到古罗马等地,饮誉海外,被誉为“丝绸之国”,到了宋、元时代,养蚕技术更趋完善,已有专门的养蚕著作,记载了当时养蚕的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在《红土高原上的古老城邦》一文中,曾引用民国《保山县志》中的以下记载来论述保山城的创建过程:"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拓俞城即保山城。也就是说,保山城是南诏民族创建的。那么,保山城又是怎样由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城市演变成后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