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退出的现有文献隐含了一个共性假定,即这种市场退出会自动引致经济效率的提高.笔者则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退出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这个过程中显然还存在着制度变迁的效率命题.降低国有企业退出过程本身的成本就成为了提高国有企业退出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者们对国有企业退出绩效的研究,主要是应用产业经济理论做出的,而应用制度变迁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和研究视角的,则较为鲜见。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退出,不仅是一种产业调节现象,而且更是一种制度变迁现象。能否对这一制度变迁现象进行充分的绩效分析,构成了国有企业退出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集中分析了国有企业退出的制度变迁实绩。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退出的性质判断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有企业退出的双重性质判断,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命题,并运用代表性效率评价标准,对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进行了综合考察。核心性结论在于,国有企业退出应同时满足两方面效率条件的约束,即配置效率约束和交易效率约束。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的路径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根源,有着强烈的路径依赖倾向.制度变迁的关键是成本约束,这是制度本身产生的根本性要求.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阻力,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转型经济期,制度效率对政府干预经济有重要影响。政府干预经济制度效率的问题出现在制度本身效率和制度执行效率。提高政府干预经济制度效率的途径是:运用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法则提高政府干预经济制度效率,并协调转型经济期内政府干预经济制度动态变更和相对稳定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退出关系着多方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问题。对这些利益主体各自特点进行经验性概括,重点分析国企退出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性博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企退出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效率条件。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初期 ,中国农村地区所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够推动农业经济乃至总供给曲线迅速外移右旋的原因在于它的制度尽收益和路径选择。一方面 ,这一制度装置通过路径依赖作用和增加社会净所得、并提高经济效率的制度变迁路径 ,即诺斯制度变迁模式Ⅰ所产生的低廉的制度变迁的经济、政治成本 ;另一方面 ,它通过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内在化、经济风险的克服而实现的旧制度所潜藏的巨大外部利润。  相似文献   

8.
以制度主义的政策过程分析和家庭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变迁的双重实践逻辑。在制度和效率双重逻辑驱使下,中国家庭在结构、关系和功能诸方面发生显著转变。改革开放逾40年,我国城乡家庭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这是政府推行“再家庭化”不能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利润率能作为国有企业效率的“充分信息指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在历史条件、行业技术特征、税收负担、市场地位、劳动制度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存在多重差异,其中大多差异来自于国有企业功能的特殊性,而非市场化不彻底,体现了国有企业所有制属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利润率显然不能作为评价国有企业效率的"充分信息指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把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和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特殊性统一起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功能评价效率"、"以功能决定布局"的国有企业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与退出壁垒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侧重于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与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角度来考察现有市场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反映了市场中潜在竞争程度与沉淀成本的大小,从而与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一起共同描述了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我们从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法律壁垒和沉淀成本壁垒等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以推进银行业管制的放松,促进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财务效率,还是技术效率,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均不存在差异;对预算约束指标的检验显示,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均不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因而可以认定它们的竞争环境基本相同,国有企业并没有获得政府更多的利益输送。据此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低效率论"和"扣除政府财政补贴国有企业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负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强调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依据是不足的。本文还分析指出,国有企业效率提高是改革效应、"干中学"效应、退出效应、竞争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产权的功能出发,分析我国渐进式产权变迁的内因和外因,并将产权变迁的过程分为财产权转移过程和企业产权控制的结构调整过程,指出财产转移变迁在国际竞争推动下通过市场作用逐渐内生出企业产权的结构调整变迁。在财产权的变迁中有着政策构成的制度约束突变的显著作用。进一步对我国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产业路径作了剖析,并指出经济效率决定了企业产权结构调整的方向,但调整的速度取决于政策制度创新的进程,因此迎接国外资本的挑战,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就必须大力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壮大私营民族资本,逐步降低或消除民族私营资本进入竞争性产业的政策壁垒,同时提升私营资本对产业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是效率问题。要提高土地效率,主要是要发挥好土地的要素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迁表明,发挥好土地要素功能的有效做法是要进一步明晰土地的产权。应当从立法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体现农民在土地制度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始终兼具福利性与市场性,贯穿其变迁的主线索是效率与公平.这一制度的变迁逻辑可以由支持联盟分析框架做出很好的解释.受高等教育权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福利派联盟和市场派联盟的深层核心信仰.制度的变迁源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福利派与市场派在政策子系统外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通过政策取向学习,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成新的信仰体系,从而形成新的支持联盟.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论述当代高校管理上一个具有主要意义的论题,--制度变迁是高校发展与管理效率提升的源泉。首先从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率增长的源泉切入,进而推论出制度变迁是高校发展与管理效率提升的源泉,其次解析制度变迁推进高校发展与管理效率提升的三大机制,再次从分析制度对高校发展与管理效率的二重性作用入手,阐述高校制度变迁的必然性,最后在剖析当前我国高校发展与管理效率的五个方面制度性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颇具针对性、实用性与创造性的六项制度变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效率违约制度是以理查德.A.皮斯纳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鼓励人们在违约收益大于履约收益的情况下违约,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合同法恪守大陆法系"契约必须得到遵守"的传统,没有引入效率违约,违约责任的首选方式是实际履行,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效率违约制度的介绍,探究效率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而分析在我国建立效率违约制度的可行性,希望我国合同法修改时能引进效率违约制度,从而促进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高校教代会制度事实上已经陷入路径依赖之中,源自高校内部的制度创新已经失去变革的活力和动力。只有引入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多管齐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相结合,才能推动教代会制度退出闭锁,提升制度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建设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者已经对竞争性市场中,国有企业大规模退出的原因进行了多方论证,本文在建立了一个国有企业期望利润函数的基础上说明,竞争性市场中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退出,事实上同时体现了政府在效率诉求和财政约束两个方面的双重理性。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改革是教育制度创新与变迁的过程。有效组织、教育领导人、校长等是教育制度变迁的主体。由于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而产生了教育制度的需求,而教育制度的供给则受到教育制度设计成本、现有教育的知识积累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实施新教育措施的预期成本、规范性行为准则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制度变迁的机制是组织适应效率和路径依赖。教育制度变迁的模式有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和制度变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