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3.
谈都市报的市民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群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相似文献   

4.
张林 《传媒观察》2008,(1):35-36
目前,地市级晚报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既面临省级或者省会城市晚报、都市报的大兵压境,又面临本地各种媒体的相互竞争。以《淮海晚报》为例,《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在淮安掀起从发行到广告、新闻的全面竞争,他们在人力、财力方面具有地市级报纸无可比拟的优势;本地的《淮安日报》是市委机关报,电视、网络又具有传播手段上的优势。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一条路:  相似文献   

5.
机关报(主要指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的广告经营增长落后于大众报纸(主要指城市晚报和都市报)是本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市场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下简称“机关报广告滞后”)。在首都北京和其他许多省市,级别高、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并被赋予重大新闻采编和发布专有权的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在广告收入的增长上步步落后于被称为“小报”的城市晚报或都市报。如占据全国日报发行量第一位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本世纪80年代曾经稳执全国报业广告之牛耳,其后每况愈下,1995年后该报甚至无法跻身于全国报业的广告10强之列。此种现象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省级党报继成功创办晚报、都市报之后,又纷纷办起了与第一子报类型相同、内容相近的第二子报,如《河南日报》办《大河报》之后又办《城市早报》、《浙江日报》办《钱江晚报》之后又办《今日早报》、《新华日报》办《扬子晚报》之后又办《南京晨报》、《四川日报》办《华西都市报》之后又办《天府早报》、《云南日报》办《春城晚报》之后又办《滇池晨报》、《安徽日报》办《新安晚报》之后又办《安徽商报》、《贵州日报》办《贵州都市报》之后又办《贵州商报》等等。这些子报在省级都市报、晚报和省会城市报纸已牢牢控制当地报业市场的情况下诞生,在市场的缝隙中寻找生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报纸仍处于亏损状态。《大众日报》成功办《齐鲁晚报》之后,于1997年又创办《生活日报》,作为报业集团的“狙击手”,不断创新,勇于竞争,今年广告收入预计达到5000万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省报第二子报群体中的佼佼者。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此类媒体同仁关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从省委机关报转到《楚天都市报》工作了两年。表面上看,同是搞新闻摄影报道,似乎并无什么差别,但在实践中,我深感两者不仅有不小的差别,而且必须在思想上完成这个“转轨”过程,才能更好地突现都市报新闻摄影报道的特色。 《楚天都市报》是省委机关报主办的一份省级新型城市晚报,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从《燕赵都市报》的快速发展,探究市场化运作报纸的发展理念和赢利模式。文章认为,《燕赵都市报》在报业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它的市场定位是明确的,市场运作是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在报纸定位上,《燕赵都市报》立足于“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在营销定位上,《燕赵都市报》根据河北的特点和省级报纸自身的优势,创造出“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经营理念,立足省会,面向全省开拓市场;在发展定位上,《燕赵都市报》首创哑铃型报纸,创办了两个地方版。两张新报纸在冀东和省会地区推出后,与都市报通行版形成“哑铃型”发行模式,这在全国都市生活类报纸中是一个首创。  相似文献   

10.
唐婷 《新闻知识》2004,(9):16-17
武汉地区目前有6家综合性报纸,《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和《楚天金报》,其中前两分别是省、市级党委机关报,此外还有《体育周报》等几家专业报纸。综观武汉报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报纸都是综合性新闻品种,缺乏具有一定实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专业性和差  相似文献   

11.
《莆田晚报》是中共福建莆田市委机关报《湄洲日报》主办的一张综合性的晚报,于2001年7月1日由原《莆田广播电视报》改扩版而来,办报时间相对不长。因财力及信息资源所限,其基本版数和信息总量等方面均无法与省会都市报和快报比肩。《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等最低也是48版,由于市场空间日益狭小,他们已开始向省城之外的二线城市发起猛烈进攻,在福州市区发行的常规版数则达到了56版。而《莆田晚报》则只能出版16版。同样是5毛钱的零售价,怎样才能让读者掏钱买16版的晚报而放弃48版的都市报和快报呢?  相似文献   

12.
1993年8月,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次年1月,《三秦都市报》在西安问世。时隔一年后的1995年,《华西都市报》、《大河报》、《南方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相继创刊。1997年,《楚天都市报》、《海峡都市报》诞生。之后,全国省报除少数省市区外基本上创办了省级晚报都市报。都市报群体在全国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都市报群体不断壮大。时至今日,都市报业发展中出现了某些转折,其突出表现是都市报群体分化特征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机关报晚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报业群体,面对纯晚报、都市报的严峻挑战真的无所作为吗?答案并非如此,关键是机关报晚报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机关报晚报具有“四大优势”:“品牌优势”、“主场优势”、“信誉优势”、“血缘优势”。《合肥晚报》从报情出发,依据“四个优势”提出“三办三不办”,具体从创名牌栏目、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抓好独家新闻三个方面去操作。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15.
王勇 《传媒》2003,(10):48-49
近年来,财经类、体育类、IT类、生活服务类等专业类报纸继晚报、都市报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专业类报纸的发展,既是我国社会日益分化和多元,人民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结果,也是报业竞争的必然。它既符合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的实际需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新创办的一些专门化报纸却接二连三地“走麦城”:《新经济时报》创办不到半年就不得不改名换“性”、改弦易辙;《大众电脑报》创办不到2年就由于亏损、前途渺茫而停刊;《城市购物导  相似文献   

16.
《长沙晚报》有一个受读者追捧的名牌版面叫《城市·热读》。该版是《长沙晚报》作为机关报晚报抢占市场的一个创举,借以让晚报在零售市场与其他都市报竞争。《长沙晚报》自2004年初开办城市·热读(原名今日热读)版至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发现热点、追逐热点,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7.
任琦 《传媒》2008,(12):48-50
由于历史发展及传媒管理政策上的一些原因,除了一些单列城市及特大城市以外,中国省会城市的报业格局都有着相当的相似性,即省报集团与市报集团在省会城市里两军对峙。特别是在都市报市场上,省报所属的晚报/都市报与市报集团所属的都市报/晚报竞争激烈。但在这场竞争中,竞争的主体往往不局限于两家集团的两张报纸,而是两家集团的多张报纸,  相似文献   

18.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市报的崛起就是这一变化的产物。成都的《华西都市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长沙的《三湘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西安的《三秦都市报》、郑州的《大河报》等都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报。南京地区的《现代快报》、《江苏商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亦均属此类。“市民性”、“生活性”是都市报的内涵 ①。它借鉴了日报和晚报的一些特点 ,又不同于日报和晚报 ,也不同于以前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文化类报纸。这些报纸面向市场 ,内容丰富多样 ,机制灵活 ,可以多方…  相似文献   

19.
《新民晚报》(下称晚报)创办于1929年,是老资格的“大”报,它是国家主管部门认定的“全国百强报纸”之一,也是该系列报纸中报龄最长者。《新民晚报》文化底蕴深,资源富足,实力雄厚,是报业菁英和全国都市报的老大与样板。同样,该晚报文化元素多,文化价值高,其文化溢出效应颇大,是晚报界的标杆与“文化名人”,其许多文章是读者的“珍馐”,是各层次读者的工作、生活指南与宝典。    相似文献   

20.
张莺 《新闻记者》2001,(5):28-30
众所周知 ,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 ,既不是党报 ,也不是晚报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 ,是“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 ,即市民新闻报。” ①在不到三五年的时间里 ,继四川的《华西都市报》之后 ,全国已有诸如《都市快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 ,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 ,广告收入直线上升 ,有的直逼亿元大关 ,创造了媒介业的神话。“都市报现象”一时成为全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一、都市报兴起的原因《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认为 ,都市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