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2.
作为报纸可读性最强、吸引广告、最有影响的周末版,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在90年代曾风光一时,成为各家报纸的亮点。随着各类都市报、早报、商报的兴起,对旧有的办报模式和版面刊载内容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3.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5.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6.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有人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副刊的变迁亦体现了这一轨迹:90年代初期报纸副刊主要追求娱乐性、90年代中期主要追求新闻性、90年代末期则主要追求实用性、服务性。这种变迁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本文对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的社会心理动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在中国大地兴起,各地纷纷创办都市类报纸或对报纸进行改版使其向市场靠拢,从而使中国的都市报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都市报的兴起,不仅仅是办报理念上的转变,而且在发行方式和经营模式上都引发了新的改革,尤其是全新的市场化自办发行模式对原有邮发模式的巨大冲击,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震荡。回顾90年代的大连报业,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与南方改革开放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9.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10.
“周末”:报业改革的先声我国报纸副刊的传统特征是以文艺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面貌,面向各个层次的读者。直到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推出改革开放后报纸的第一个“星期刊”,才打破了报纸“铁面孔”形象。此后,报纸纷纷开办了周末版和娱乐副刊。这些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 (一) 关于副刊大战与散文走俏的背景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改革首先从周末版开始,然后又有人注意到周日版。“周末”和“星期刊”开始仅仅几家办,但很快就蔓延开去。到1993年,全国几乎所有的省报、省会市报和沿海大的城市报纸多由原来的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有的甚至扩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起,都市报做为一个全新的报业种类在中国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都市报作为大众化的纸质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俗”化特点。都市报的“俗”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通俗”,而不是献媚于少数人的“低俗”,更不是为追求“卖点”的“庸俗”。都市报的“俗”化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当代都市报伪主流化倾向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鲍海波 《新闻记者》2003,(10):16-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媒介大众化、市场化浪潮的兴起,中国报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年来,都市报以其彻底的平民化、市场化姿态,在媒介市场上气势逼人,成为报业新锐。红红火火的“都市报现象”之后,人们对都市报的认识开始趋于冷静,都市报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往往为世人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报纸创办周末版,星期刊、半月版、月末版、扩大版等渐成热点,到10月份,省以上报纸增版增刊的约有40家,其中首都报纸有22家,如《北京日报》的“京华周末”,《金融时报,的“周末版”,《中国商报》的“星期刊”,《中国旅游报》的“月末版”等。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道:办周末版属于微调范围,是报界同志们为争取社会主义报业繁荣,在报纸宏观数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改进报纸质量的尝试。已出的周末版,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15.
都市报的出现顺应了我国大众化报纸的兴起,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发展势头强劲。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冲击和报业内部竞争的加剧,都市报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报纸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2005年以来都市报的发展进入了平台期,已经有越来越多报纸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迹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发展缓慢,颓势日渐显现。反观国外纸媒的没落转型,在全媒体生态下  相似文献   

16.
争取读者发挥优势保持品位石莹席卷中国报界的“周末版热”还没有完全冷却下来,双休日又给报纸出了道难题。自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周末版可以说是一热再热,以至形成人所瞩目的“周末版现象”。但双休日面对的却是一副...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生新闻的兴起民生新闻被评为2004年中国传媒十大流行语之一。其实这种流行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都市报的横空出世,让“都市报”从1997年至今成为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中国报业在躁动与亢奋中迎来了第三次扩版浪潮.这是自进入90年代以来报纸凭藉自身的传播优势所赢得的又一发展良机.全国至少有150家报纸分别以周末版、星期天、月末版的方式,将参与社会大角逐的实力通过专版、专刊的传播载体加以扩张,从而使报纸的多元化合成副刊显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有关廉价报纸的问题被很多学者研究,如1996年在《新闻前哨》发表的《“廉价报纸”刍议》,1998年在《当代传播》上发表的《“廉价报纸”的定义及我国城市报纸的“廉价化”》,2005年在《新闻爱好者》上发表的《从便士报的发展史看中国都市报的走向》,以及2007年在《南都学坛》上发表的《白话报与廉价报纸——中西报纸大众化发端比较深析》等等。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文学性副刊曾经在报纸上繁荣一时,有些副刊栏目成为报纸的重要品牌。例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北京晚报》的五色土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都市报兴起之后,副刊日趋多样化,娱乐休闲和综合服务类副刊占据了都市报新闻版面之外的主流,融入了百姓日常消费、休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