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新闻报道要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透人文关怀:不仅应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的问题是古往今来一直被东西方思想家们所关注的话题,更是当今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社会最受专家学者们重视的课题之一。这是因为人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人的动力才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的现实力量,才是直接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的动力不仅是“认识你自己”的一把钥匙,也是各层次实践主体进行有效决策的出发点,它不仅是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着力点,也是形成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最基本、最有生命力的因素。要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应掌握人的动力体系,就应学…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精神关怀方面有所失落而提出的,即要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关心和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人文关怀的实质主要是确立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主力军,担负着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净化社会文化思想的重任,应该在新闻报道中重视和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我们笔下的新闻才更具亲和力,这也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令人遗…  相似文献   

4.
祁正莲 《大观周刊》2011,(42):130-130
“人格”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它是指人成为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特征。而审美人格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指人的风格和格调。具体而言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 、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报纸编辑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新闻知识》2006,(1):79-80
人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关怀昵?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6.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7.
精神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情绪,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人活着,是要有精神的。没有精神就等于丢掉灵魂、没了支柱、丧失动力的一具躯壳,形同行尸走肉,空有一副皮囊。  相似文献   

8.
如何鉴别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经历的记载,是一个人的历史纪录、资历证明,是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关系、学习经历、工作过程等历史资料,堪称一个人存在于社会的“印迹证据”。为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整体建设,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领导决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各省市关于干部人事档案  相似文献   

9.
人本观念 所有竞争的本质都是人的竞争和对人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媒体的第一资源。那些德才能俱备的媒体工作人员是媒体弥足珍贵的最宝贵的财富。 媒体的人本管理,识人是前提、‘选人是起点、育人是手段、用人是重心、留人是根本。媒体经营必须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的尊严为本,以人的智力为本,以人的创造为本,以人的待遇为本,要使媒体从业人员通过他所从事的事业实现他的生存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和成就需要。 量化观念 在现代媒介经营中,那种仅凭直观感觉粗放式经营应为精确的量化分析所取代。对媒体报道的分析和研究应该通过统计…  相似文献   

10.
刘鸿雁 《青年记者》2007,(12):139-140
人力资源是单位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如此,“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基本信条。即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欲望的,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欲望调节、支配和控制的,只有掌握激励人的因素,并运用科学的奖惩手段,才能把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努力去做,人人工作惜时讲效率,  相似文献   

11.
理论宣传具有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提升人的素质,指导社会实践的功能。因此可以说,理论宣传是舆论导向中的旗帜和灵魂。理论宣传始终是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时代性、权威性,增强指导性,彰显高格调、高品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韩立伟 《新闻三昧》2005,(10):39-39
新闻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关怀,是新闻媒体提高公信力、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内容。人关怀精神倾注于现代新闻观的,是人的关怀、人的同情、人的力量和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说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相似文献   

14.
刘马艺 《今传媒》2005,(7X):30-31
人文主义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尺度和目的,极力维护人的尊严、自由、价值的思想。斯诺,“一个美国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中国人民,关心中国人民”,但他从未说过自己是人文主义者,那么他的新闻作品是否有悖于人文精神呢?当然不是。他大量的新闻作品包括:特写、通讯、评论,就如同一张巨大的供台,上面供奉着人,彰显着人性,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力量,推崇人的文化素质教养的精神,注重知识传播,要求人的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和谐文化的建构过程。提升新闻传播的理性和人文性,建构和谐的新闻传播文化,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推动构建和谐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其根本指向是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的尊重,对人.的生存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体系,它是通过是非、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舆论监督者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舆论监督者的形象和监督效果,而且关系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舆论监督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什么符号对人、事、物进行联络、管理和寻找呢?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就是给每一人、事、物一种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一是名、二是号。人有人名和字号,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事有事件的名称和代号,  相似文献   

18.
无爱无憎     
王健 《出版参考》2006,(7):42-42
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个意思,是说对人所有的人重要“无爱无憎”。初初一看大惑不解,人与人、人对人怎能无爱无憎?且不说孔夫子和孟夫子悠久的教诲,即欧西各国先哲先贤,莫不倡导爱心、爱人、博爱、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当然"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此可见,历史活动中,人不仅是主体,同时还是目的。这就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价值,必须适当、准确理解人性的内涵,从而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游敏 《新闻窗》2006,(2):66-67
所谓人文精神,从哲学层面上讲,它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有学者进行了较好的概括: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