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16届世锦赛上5负场即与土耳其、韩国、塞尔维亚、俄罗斯、波兰的攻防能力、非技术指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技术指标方面,中国女排除年龄相对较小外,身体形态、网上高度均有优势;攻防能力方面,中国女排发球攻击性、稳定性不够,一传总体到位率偏低,有效拦网也没有因为身高优势而展现,防守起球效果相对较差,一攻进攻中,中国女排快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后攻得分率,弱于对手,反攻中,前排强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但实力远落后与交手队。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上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与交手队的攻防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中国男排年龄相对较小,身高与世界强队差距不明显,但在力量素质上,与世界强队存在显著差异,而网上高度则位于世界男排队伍前列。(2)攻防技战术运用效果:与世界强队发球形式存在差异,中国队以飘球为主,发球攻击性和稳定性较差,世界强队以大力跳发球为主;中国男排一传到位率优于世界强队,但失误次数相对较多;中国男排的有效拦网没有展现优势;中国男排防守失误率较高;一攻中,后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快攻得分率弱于世界强队;反攻中,强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但中国男排得分效果远落后于世界强队。  相似文献   

4.
辛骥  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4):82-84,9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波兰、德国、意大利、巴西、荷兰六支球队的进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与同位置对手进攻间的差距,以及在扣球进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提高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接应二传在扣球、拦网、发球、进攻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中外接应二传在比赛中的优缺点,旨在为提高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场上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TOPSIS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22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与主要对手的各项主动得分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女排的主动得分能力。研究认为:中国队整体发球效果较好,得分率较高,失误率较低,发球方式以跳飘球与原地飘球为主,但对对手接发球的限制不足;中国队整体扣球效果一般,扣球得分率一般,但扣球失分率较低,扣球较为依赖主攻队员,核心球员发挥高效,副攻与接应二传还需不断提高;中国队拦网效果较差,拦网得分率较低,失分率较高,个人拦网方面,副攻拦网效果较好,其余队员未能进入拦网榜前40;中国队主动得分能力较为突出,但如何利用主动得分获得比赛胜利是中国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外女排比赛接拦回球的阵形及效果,结果表明:中外女排接拦回球保护阵型大多采用五人接拦回球阵形中的“三、二”和“二、三”阵型,也有极少数采用“二、二”阵型.从强攻接拦回球运用的总体效果上看,中国队接拦回球失误率比美国和巴西女排高,但比日本队、塞尔维亚队和韩国队低.说明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强攻接拦回球的保护战术优势不足.对于快攻的保护多是采用“马蹄形”和“二三”的保护阵形;被拦回球落点多数是集中在两米线和一米线,自由人和二传应该在里层保护,其他队员在外层积极参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30-53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9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前六名各位置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数据分析,旨在发现6支队伍在比赛中的进攻风格、进攻体系的差异及6支队伍的得分强点。结论:波兰男排的得分能力领先于其他5支队伍;塞尔维亚队的副攻进攻能力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意大利队的接应倾向于保障而其余5支队伍则为进攻型接应;意大利队的二传得分占比居于6支队伍之首;波兰、巴西、美国3支队伍得分比较平均,无明显薄弱环节。对中国男排的启示有提高主攻手的强攻能力、提高副攻的进攻能力和拦网判断能力、注意对接应二传的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二传的局势判断能力与场上阅读比赛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17届世锦赛上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与交手队的攻防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年龄相对较小,身高与世界强队差距不明显,但在力量素质上,与世界强队存在显著差异,网上高度则位于世界男排队伍前列。与世界强队发球形式存在差异;中国男排一传到位率优于世界强队,但失误次数相对较多;中国男排的有效拦网没有展现优势;中国男排防守失误率较高;一攻中,后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快攻的得分率,弱于世界强队;反攻中,强攻是中国男排主要得分手段,但得分效果远落后于世界强队。  相似文献   

10.
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RSR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RSR评价方法,对2002年国内女排甲级联赛前8名队中的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并结合所在球队的RSR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女排甲级队接应二传综合能力作用明显,与全队的整体成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文章阐述了接应二传的RSR能力与全队成绩的关系以及对比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统计等方法,对第13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前4名:中国、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4场比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在得分手段多于其它球队。在发球、扣球、防反、拦网等主要技术上比其它队要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女篮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篮赛前应对不足,过于轻视对手,赛中落后对手想赢怕输的心理,是导致中国女篮队员心态失衡、技术变形、攻防各项指标均不如对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与各队在防反扣球技术的运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中国队与各队的防反强攻扣球的净得分率相对防反其他进攻而言差距较小,但与其他各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队在防反快球进攻方面明显的体现出不足,从净得分率可以看出差距,这也是中国女排无法与所遇各队相抗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队在防反立体进攻的次数比较多,效果还可以,但是成功率相对来说较低,所以在立体攻方面要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5.
1996-2005年男排联赛运动员5项非技术性因素的动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6-2005年我国男排联赛运动员在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排联赛运动员身高、扣球高度符合世界排球发展趋势,而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发展呈现出在较低的水平上逐年下降,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建议加强年轻高大队员的培养,延长其运动年限。  相似文献   

16.
世界女子排球后排进攻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排赛、第9届世界杯赛后排进攻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排后排进攻运用数量急剧上升,而质量下降;主动运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前排进攻,世界各国女排在拦防后排进攻方面都已接近拦防前排进攻的水平,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第14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与5支参赛队6场比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一攻的发球得分多于其它队,防反、拦网得分多于其它队,少于意大利队。特别指出的是,中国队总体失误多于其它队,是导致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2008年奥运会男子排球比赛获得前四名运动队及中国男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中外排球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指标的差异分析,旨在从非技术因素上揭示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之问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参赛队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6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出中国女排在相关数据上与比赛对手的优势和差距。研究发现:2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参赛队员身体形态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中国女排平均年龄低于比赛对手,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中国女排的扣球和拦网高度高于比赛对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第30伦敦奥运会排球竞赛的男、女四强第二阶段16场比赛的得分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男、女排的竞赛特征、得分方式及得分结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竞技表现是决定男排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竞技水平是决定女排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女排的主要得分手段是进攻,男排的得分手段均衡,进攻、发球、拦网和对手失误相当。男排比赛突显攻击性,也增加了失误的风险;女排比赛突显稳定性特点,提升了进攻和拦网得分的比率。并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