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学校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频繁的老师。班主任的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坚持从以下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一、关心和信任学生是基础。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话就会向你诉说,有什么困难就会让你帮助他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求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发展良好的个…  相似文献   

2.
一、班主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班主任是大家公认的忙、累、繁,但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你就是孩子们的阳光,而孩子们就像向日葵总是跟着你转,这是很自然的事,如果你表现得出色,你还会成为他们的偶像。所以在你担任班主任期间要努力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什么是良好的心态呢?那就是你自己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有一本书《教育的十字路口》中说  相似文献   

3.
小笛姐姐:我已经上初三了,按理说这是关键的一年,但是像我这样大的女孩,总是有心事,再加上学习的压力,我更加喘不过气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想远离异性,怕和他们交往,因为我一直认为和他们在一起,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在谈恋爱,所以我尽量地躲避男同学,看到别的少男少女在一起,也会觉得别扭。有时,我甚至会妄想自己永远都不要和男生交往,总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小笛姐姐,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请指点迷津。(水清)水清同学:从你的来信看出,你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女生,只是心里有不少心事。你认为和男同学在一起,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在谈恋爱,所以你尽量躲避…  相似文献   

4.
初中孩子正处于十五、六岁的花季,是人生中塑造成形的最关键时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非常的蒙胧,需要我们长辈去给他指正,塑型,况且他们正像一个很容易揉捏的“泥娃娃”一样还没有定型,关键是看你这个老师和家长有没有“本事”去很好地雕塑他们。就拿班干部来说,有好多班主任会碰到这样的难题:学生看淡班干部职务,班干部工作起来也是很被动,似乎总要自己去反复交代和过问才行,如果你的班级里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能就难了。怎么办呢? 给“班干部”多添点荣誉色彩。 普通部长,一排到底。他们的照片对 院院…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老师认为学校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保持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为什么要下很多功夫进行班级管理呢?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班级管理有以下功能:1.可以节约更多的教学时间。如果你用秒表记录你一整天在课堂上的不同活动,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教学,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会被学生的谈话、吵闹所打断,你需要不断地维持秩序,重新组织教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减少课堂上处理问题的时间。这样,老师和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班级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可以增加老师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6.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为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如果在我们老师的眼里看到的,总是缺点,那就会把他们看成是坏孩子,他们的成长优势和骄傲就会在老师鄙视的目光聚焦下被扼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发  相似文献   

7.
顾利锋 《宁夏教育》2008,(11):77-77
1.少说套话。最常见的套话是“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和“等你自己有了孩子,你就会明白的”之类的话。由于孩子最关心的是现在,所以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对他们都不会产生作用。良好的沟通应该是用现在时来解释你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如果父母真的爱他们的孩子,你知道会怎么样?如果你的父母真的爱你,他们会希望你活在没有恐惧的世界里,希望你是健健康康快乐的人,他们会在乎这个世界有没有战争与贫穷,社会会不会把你或你周遭的人毁了,不论是乡下人、城里人或是动物,他们都能平等地关怀。  相似文献   

9.
如你所言,你欣赏《蛊惑仔》系列剧中的角色,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同伴中获得高度的认可。林老师猜想,你一定也很希望能在同学、朋友中拥有威望,所以你尝试着像《蛊惑仔》中的“大哥”那样,说话大声,态度粗暴。但现在的结果是,急躁的个性渐渐与你“融为一体”,同学因此离你远去。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南辕北辙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10.
龙头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听到这首歌,你是否会心潮澎湃?也许你觉得有些夸张,但是对于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游子,听到这首歌会令他们泪流满面。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印刻着这样一道深深的痕迹——龙的传人,当你到了国外,这道痕迹就会时刻浮现在你的生命中。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孩子都会多多少少有 些偏科,喜欢的科目成绩就会 好得多,而不喜欢的科目成绩 自然就较差。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最重 要的一点就是任课老师受学生 喜好的程度,因为孩子毕竟还 是孩子,他们不可能都会对所 学的课程有一个完全理性的分 析,往往是自己喜欢哪个老师 就连带地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课,或者学生喜欢哪门课也就连带地喜欢上教那门课的老师。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要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老师就要变讲授为交流,变灌…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现这样一种高论:即"在培训教师时,教师会说,你最好先培训我们的校长;培训校长时,校长会说,你最好先培训我们的局长;当培训局长时,局长会说,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你最好培训我们的教师吧"。而且他们都认定高考不改革,培训他们是没用的。并且这种"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当你问起学生爱不爱作文的时候,他们会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是的,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手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怎样活得更快东想使自己活得更快乐?专家提供你10种快东的“源泉”,你不妨一试。仁慈点儿.而且特别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若他们激怒你,更放宽责备的尺度.如果对自己“亲信”的人好些,可避免发怒,也会使他们下次更想取悦你。有良好的嗜好。生活中可增进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丹 《小读者》2010,(2):44-45
一、有成就的朋友——他们会不断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 这类朋友也可称之为导师型。他们不一定是你的师长.但他们一定会在某些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能经常在事业、家庭、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给你提供许多建议.人生中拥有这种朋友会成为你最大的心理支柱.也常常会成为能够“左右”你的“偶像”。  相似文献   

16.
糖·朋友     
有一种朋友像蜜糖,很甜,很腻。当你尝了酸、苦、辣、咸等味后,尝尝蜜糖会大大冲淡你口中原有的味道,给你带来甜味。当你已经尝过甜味后,再吃些蜜糖会让你感觉更甜。这种朋友也是如此,当你痛苦、委屈、无助时,他们会安慰你,减轻你的痛楚,使你感受到温暖。当你快乐、幸福时,他们与你分享,为你高兴,让你的幸福、快乐扩大了好几倍。他们是你的密友,也是你的“蜜”友。你们间的交往是长期的、稳定的。你们经常会“粘”在一起,你会把心中的想法、感受和秘密毫无保留地告诉他(她)。他(她)也会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你面前。有一种朋友像椰丝糖,很淡,…  相似文献   

17.
实行启发式,是个教学方法问题,但能否真正运用启发式,是否真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出来,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并且学得好;考虑的就是我今天教他们,是要他们将来自己能会读会写。那么,你就会把力气花在想方设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去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去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上,那么你就不会只满足于自己一讲到底的做法了。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变化的特点,把我们的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一、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导语设计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兴趣盎然,使学生的激情倍增,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在四年级品德教学中有这样一课《今天,你安全吗?》。在这节课中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每天我们上学时,背上书包离开家门时,关心你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要对你说什么?他们希望你安全,因为你是他们的希望,你的健康平安就是他们的快乐幸福。所以对于你们而言健康平安地长大尤为重要。”当孩子们听完了这段导语,顿时求知欲猛烈增强。  相似文献   

19.
1、薪水。标注薪水后有两种可能:一是老板将知道你目前的薪水比他们愿意付的高。即使你可能自愿降薪,但是你也不会有面谈表达意愿的机会,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利用他们“填补空缺”;二是老板将会知道你目前的薪水远比他们愿意付出的低,你可能有了面谈的机会,但是你薪金的筹码大大削弱了。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27)
你无为,你的下属就会无不为;你无言,你的部属就会有很多话;你无能,你的部属就会很能干。你所要看的是他们做得对不对,而不是跟他们去抢工作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