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同学们就应该学会刻画细节,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
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才华的青年作家。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柔石从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塑造人物时特别注重典型情节的描写、典型环境的选取和典型性格的刻画。情节和环境充分典型化,对人物性格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人物得以表现自己性格的各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二、从个别特殊出发,又使个别更为鲜明、完整的典型化方法从沙汀作品的写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看,他的作品的艺术构思是在怎样的创作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构思过程有一些什么特点?这是将沙汀的作品与自然主义或公式主义创作倾向区别开来并探讨其现实主义成就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沙汀在创作过程中,坚持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以生活真实性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础,基于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在进行典型概括时,又不是舍弃形象性的细节,删削个性使之抽象化,而是对具体的生活材料加以选择,组织,生发,再造,使个性更加鲜明、丰富和完整。这样,他在从生活素材的收集、题材的选择到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化各个创作环节都呈现出自己的典型化  相似文献   

4.
朱文华 《考试周刊》2011,(28):59-60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恩格斯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可见,对人物行动的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的主要手段。写作中,行动描写的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运用典型化的方法,从生活中提炼最能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行为、动作,以表现人物性格。如《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一章:…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天地。环境描写就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则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是教学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深受《易》理的影响,《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易》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从人物典型化手法、含蓄化手法、互见法、悲剧人物、传奇色彩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周易》与《史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语)细节是指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典型的情节,它往往是人物思想、潜意识的自然流露,更能表达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正>导引语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对人物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的描写之中,在对场景的转换、事件的发展的描写之中。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使作品更具有感染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获得成功,与其语言美是分不开的。其独特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典型化的环境语言、雅俗兼备的风格语言、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创作环境描写的技巧非常出色:他不仅能极简约地写出在怎样的环境下、人物在思想、在行动;还通过人物的行动,写出环绕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还在于他用极俭省的笔墨通过民俗环境的勾勒,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场景.从而使作品具有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某些有深刻意义的细小动作、事物的细小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细微末节进行描绘。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的作文往往流于一般性的叙述,缺少细节描写,有的即使有细…  相似文献   

13.
黄志基 《文教资料》2008,(16):16-18
<水浒传>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许多英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令人喜爱,而且在性格与环境的结合上.写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完成了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创造.<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表明人物创造的典型化过程,始终没有离开理解的烛照.这跟水浒故事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分不开,这一点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对斗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刘雅 《华章》2011,(31)
舞蹈动作作为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通过力量、幅度、节奏、表情等精炼集中地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舞蹈动作根据作品的主题需要,应体现出形象的“典型化”,合理地、有序地选择舞蹈动作素材,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塑造了一批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凸显出典型化与意象化的特征。《红楼梦》表现了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蕴含概括性风貌,同时又具个性化。《红楼梦》还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意象的特征,人物意象的营造也处处见机巧。  相似文献   

16.
《李十三推磨》是陈忠实根据清代戏剧家李十三其人其事而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由李十三晚年阶段写戏、爱戏和因戏而死的三个阶段构成,在将这位昔日戏剧大师的故事文学经典化的同时,选取“李十三推磨”这一经典情节,通过典型化的人物和环境描写,揭示了李十三空有一腔抱负却怀才不遇的人生悲剧,从而使得李十三其人其事获得一般意义上的典型化,有助于理解更为多面的历史人物李十三和他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王国美 《考试周刊》2013,(89):48-48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学生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8.
一、上海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郾符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定位的要求,满足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办园体制的改革,使优质的学前教育成为上海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标志之一,成为上海优化投资环境,引智、引资,育智、育才的重要基础之一;成为上海作为“最适宜居住城市”,吸引国内外居民入住上海、青睐上海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为上海教育闻达于世界教育的理由之一。2郾作为上海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正> 抒情散文写人,与小说、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不一样,有其自身的审美特点,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人物基本真实,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小说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人物。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使之典型化。散文的人物一般是真实的人物。如《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一个是鲁迅先生的朋友、同学,一个是鲁迅留学日本,于仙台读书时的老师,阿长则是他幼年时的保姆,都是真名实姓。作者所写的人物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没有不侔之处,所写事情也是真实的。自然,抒情散文中的人物也要求有典型性,但这种典型要求是:在生活原型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情节故事,使之典型化,而不能象小说那样以一种原型为基础,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散文作者一般只在丰富广阔的生活中搜寻,捕捉一些基本成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描写,而不能移花接木,将其他人的品质、行为、事情加在原型人物身上。散文作者由于受到“纪实性”特点的限制,不能如小说那样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法表现人物。散文作者的自由是在切近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自由。与小说等虚构的人物比较,散文中的人物的美主要在一个“真”字上。因其“真”,与读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Z1)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