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力量,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的内涵、特点和职责的基础上,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市级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措施和效果,探讨高校创新团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三个工作方面协同发展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高校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更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科技资源,促进高校科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角度对高等学校系统在我国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分层构建平台 推进地方工科院校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尤为紧迫,至关重要。高等学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源,理应把握时机,狠抓机遇,积极投身于国家创新体系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之中。尤其是作为数量较多、比例较大的地方高校,切不可认为“科技创新主要是研究型大学的事”,而应客观分析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突出战略重点,通过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工作,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应该积极面对挑战,准确寻找定位,加大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原始创新,更好的发挥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兼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授、知识应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结合,青年人才源源不断等优势,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为了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切实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学科建设,整合科技力量,优化科技资源,加快体制改革,建设高效的、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此,教育部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部署了“高…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是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承担着为基础研究多作贡献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潜力,积极申报与承担基金项目的,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当前我国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等学校自身定位模糊,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不能明确责任;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过于分散,未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坚持走产学研道路,明确定位、突出特色、自主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资源,形成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8.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提升区域内高校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学校必须以三大职能为核心,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引领知识创新科技新新、推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任。笔者结合辽宁高等教育实际,论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发挥协调创新体系各要素的联系和纽带作用,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与和谐,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姜莉 《教书育人》2008,(5):20-2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这就是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历史责任,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就是国家对大学科技创新作用的制度安排。明确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增强对高校技术创新工作的认识,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是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985I程”重点建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对研究型大学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从知识创新是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依托、进一步认识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回快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及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是时代赋予了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高等学校发展和上层次、上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必须构建起科技创新平台。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要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集成创新、打造特色的指导思想,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这就是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历史责任,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  相似文献   

14.
搭建三大平台 铺就高校科技创新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创新体系建设主体之一的高等学校,如何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这既是一个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2005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在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对推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采用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观念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力、辐射源和生力军,应该而且必须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出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了国外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参与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新时期高校的历史使命,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使科技创新的重任同时也落在了高校的肩上,研究型大学更是责无旁贷。一、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精髓。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几位世界名牌大学的校长,都谈到了什么是研究型大学,让我们充分…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学科的规划与建设不仅对高校自身,更对所在地区乃至国家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辅助作用。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为案例,分析了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以及"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北京工业大学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就重点学科建设如何更快更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工作回望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点,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一、过去五年高校科技工作成绩斐然“十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