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同时,又指出在当代更要重视"传承红色基因"。红船精神是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之一,被称为中国革命之源。中华体育精神是对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为了探寻红船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相互融合的意蕴,对红船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及二者相互融合对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分析,认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前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是核心,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标。在中华体育精神中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对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增强体育文化自信,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在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国体育百年建设的艰辛探索,切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题中之意,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5个维度确立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目标。通过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弘扬传播过程,营造体育社会风尚;融入体育事业全局,统筹推进“大体育”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等实践方略,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教育人民、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助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的视角论证了中华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化创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校园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应把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并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康宁 《体育风尚》2023,(8):101-103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将从中华体育精神概述、构建理论框架、实施途径、挑战与应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共时与历时研究、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为参照,分析归纳出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华体育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个性,也具有世界体育的共性。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荣誉与梦想的主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超越自我的乐观自信精神:自尊自信、超越自我、乐观开朗;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信任宽容的团队精神: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辩证的实用理性精神:辩证法、实用理性。研究表明,中华体育精神既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源于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依据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根脉;中国特色革命文化中的“红色体育思想”支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时代体育精神”底蕴。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的现实挑战包括:个体教育中“中西体育文化的认知困惑”;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困境”;社会教育中“已有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局”。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发展路径包括:聚焦第一课堂、促使以体育魂;拓展第二课堂、增进以体铸魂;筑牢体育传播、坚定以体固魂。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行了总体概括和系统描绘,对于进一步高举旗帜、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2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第一条中突出强调“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开启了全面依法治体和以德治体相互融合促进的新篇章。研究发现,中华体育精神弘扬面临基础和支撑不足、条件和保障不均、载体发展不充分、后备人才不充足和纪律规范不健全等困境,据此提出了扩大体育群众基础、保障体育资源平等、促进体育均衡协调发展、增强体育后备力量和遏制不正之风等中华体育精神弘扬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发展我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基于此,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体育发展为视角,分析探讨创建宁夏民族民间体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留存千百年来沿袭在这片热土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元素,搜集民族文化传承实物情报,为我国创建民族体育博物馆提供实践借鉴,期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持久留存,实现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莫霞 《体育科技》2023,(3):166-168
在专业运动员语文课程中进行中华体育精神渗透教育,能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德、育人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培育理想信念坚定的优质竞技体育人才。文章阐述了专业运动员语文课程教学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课程融入中华体育精神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对教学新路径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即提升语文教师中华体育精神素养,编写中华体育精神教学校本教材,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波 《灌篮》2021,(2):155-155
我国在长期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中华体育精神,它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的良好继承与发扬。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地位也在社会发展中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来发展体育事业和健康文化事业是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能实现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还能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因此,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教材体系,将中华体育精神纳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中,构建"四位一体"的中华体育文化育人模式,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提炼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特色课程;寻找育人时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评价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论述并总结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一些观点和实施方法,以期在实现体育课程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企业文化的地位;企业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健身与提高生产力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企业开展体育运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民族特征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厘析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当前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健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价值,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所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六大精神。同时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通过以体育人,培养人的爱国之心;以动应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内促外,增强人的助人之行。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材,体育教育过程单一;缺少精力,教师教育方法薄弱;缺失实践,学生教育认同感不足;缺乏宣传,网络教育运用不充分;缺少探析,思政教育效果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开发课程教材,丰富体育教育过程;重视精神教育,提升教师教育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教育认同感;创新宣传方式,增添网络传播途径;深入问题本质,挖掘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学校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8.
中华体育精神是对中华民族长期体育实践的升华概括与精神凝练,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科学探赜中华体育精神的生成逻辑、系统诠释中华体育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不仅是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现实需要,更是着眼于人民之维、民族之维、人类之维的时代考量。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然之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前提。  相似文献   

20.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