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体育特长生中大多数参加过省级以上的比赛,并且还取得过较好的运动成绩,但他们文化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跟他们自身产生的对文化课学习重视不够、松懈、懒惰的思想有关,以为只要训练好就能出人头地,只要夺取金牌就前程似锦,平常只注重运动训练,不重视文化课学习,  相似文献   

2.
体育生的特点是每天既要完成大运动量的训练,又要完成规定的文化课学习任务。由于体育生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往往会使身体产生疲劳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训练热情高,对文化课学习却兴趣淡漠,日积月累使文化课成绩逐步下降。近年来我校高考体育专业考试的实践证明:往往专业上线率达80%以上,但是文化课成绩较差,造成双上线率只有30%~50%左右。这样,被文化课成绩拉了后腿的教训非常惨痛。因此,如何处理好练与学的关系,防止出现重练轻学的现象,是教练员和文化课老师必须努力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普兰店市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项目的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不熟练;(2)在田径项目中跳跃类和短跨类项目的水平在大连地区处于领先水平,投掷类项目的水平处于中间水平,中长跑类项目处于前卫;(3)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4)学校组织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输送人才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5)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时间比较少;(6)体育特长生训练对文化课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在高中招生中选材。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前,一方面作好宣传工作,动员身体素质较好、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体育专业测试,选拔出体育特长生,另一方面,通过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选拔出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参照体育成绩确定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5.
体育特长生高考专业考试包括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从1 00米、800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后抛铅球、折返跑等项目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测试;专项技术从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等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测试。近几年来,体育高考生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大部分考生是由文化课考生转报的,这些考生文化课基础较好,但是参加专业训练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徐超 《体育教学》2007,(3):58-58
高中的体育竞技训练由于体育高考和各种形式的中学体育竞赛原因,训练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体育特长生升入高中后,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文化课学习,而采用自习等“业余”时间进行训练,白天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早晨和  相似文献   

7.
有一群酷爱足球的学生,他们从小接触足球,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升学渠道,他们被统称为足球特长生。在高中同学们的眼中这些学生经常不在教室上课,在大学同学们的眼中他们属于特招。其实,作为体育特长生,他们要付出的努力甚是别人的双倍。想要通过体育特长作为大学的敲门砖,想要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不仅在专业上的要求颇为严格,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也丝毫不低。训练和比赛所占用的时间使得他们的文化课程有所耽误,但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必须要在训练之后、比赛之余抱着书本刻苦学习文化课知识。落下的课程要及时补上,不懂的地方就向教师和同学请教,两条腿走路是学校、教练对他们的要求,更是他们对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体育特长生是一群在特定体育项目上有着较同龄人明显竞技优势的学生,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首先要遵循打造多元训练矩阵和强化特长项目优势的两个主要原则。其次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要运用好耐力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弹跳训练四种主要方法,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和项目特长来组织体能训练,帮助体育特长生提高体能水平,助力体育特长生在竞技场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体育高考制度的逐年完善和改革,无论从文化课成绩、还是专业课能力的测试,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训练指导思想和方法,大多已不再适应现在高考模式的需要,要想在高考中让体育特长生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有所突破,当务之急必须要做的就是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特长生的培养上选好材、育好苗,做好特长生的训练和培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的体育特长生大多是由体育特招生组成的,是为学校参加省市县比赛和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储备力量。他们当中大多学生的体育专业成绩较好,但文化课成绩较差;且活泼好动,纪律涣散,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在学习中处于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短跑训练中速度训练是核心,快速力量训练是基础.如果没有很好的快速力量作为训练和比赛的基础就很难取得较好成绩.高中体育特长生学习比较紧张、训练时间有限,所以教练员更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快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交流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针对沧州市黄骅中学的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和日常训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指出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和训练成绩处于"不平衡"状态,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师资力量欠缺、体育生不重视文化课学习,降低了升学率.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和体育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体育生应把学习文化和运动训练放在同等位置,以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岛东胜路小学提出“全人教育”的理念,我校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中开拓创新,涌现出以杨某某同学为代表的体育特长生群体,他们不仅取得了优异的体育成绩,而且通过比赛的成功体验,增强了文化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以体育特长带动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我校创新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我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取得的经验做了较为详实的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伟 《体育师友》2011,34(6):32-32
高中体育考生的专门训练一般是从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到第二学期中段左右参加体育专业考试,训练时间特征表现为:历时7~8个月较为系统的训练,训练总时间较短,在此期间还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每天的训练次数较少,一般为1次,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下高中体育考生具有较好的体育基础,但多数学生存在着技术粗糙、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7至8个月时间里要想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训练周期,安排好每个阶段的训练。对于100米的训练来说,制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文  王斌  王松 《体育学刊》2002,9(6):121-124
通过问卷对影响普通高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因素做了调查与比较,用多因素分析法找出4个主成分(学校、个人、社会和家庭)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运动系学生进校后运动成绩提高优于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影响训练意愿的4个主因中,个人主因对运动系学生的影响高于体育特长生;而在社会主因方面,体育特长生则明显高于运动系学生.  相似文献   

16.
赵俊萍 《体育师友》2010,33(1):64-65
众所周知,高考体育生面临着专业课和文化课全通过的双重压力。笔者根据多年带队的探索和实践,深深体会到,高考体育生教练,既是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不断拼搏;又是学习者,与学生一同成长和进步;同时又是心理学家和思想学家,随时与他们交流和沟通;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外交能力”。因而在提高体育生文化课成绩方面,教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学生走向大学之门的“决定者”。以下是笔者作为教练在提高体育生文化课成绩的具体做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  王斌  王松 《体育学刊》2002,9(6):121-124
通过问卷时影响普通高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因素做了调查与比较,用多因素分析法找出4个主成分(学校、个人、社会和家庭)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时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运动系学生进校后运动成绩提高优于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影响训练意愿的4个主因中,个人主因时运动系学生的影响高于体育特长生;而在社会主因方面,体育特长生则明显高于运动系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文体兼顾选好苗子 首先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学生文化基础如何,过差则文考很难过关,即使体育成绩较好也不能入选,除非身体素质特别出色、体育成绩有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将来报考运动系。其次进行体能测验,并观察其动作协调性如何,而且还要结合其在体育课中的表现情况。 另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否吃苦.有无毅力等。 二、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关系 一般教师习惯早晚两次训练.但如果早晨安排的量与强度过大;加之学生一夜血糖消耗过多,空腹运动只能使血糖浓度更低,饭后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历来就是一对不好调和的矛盾。训练时间少,难以保证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领导不满意,教练不光彩;训练时间过长,势必影响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家长不满意,任课教师有意见,运动员夹在中间茫然不知所措。笔者从事十多年的体育教学训练的实践,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青少年运动员学训存在的问题1、训练时间与文化课学习时间的比较:有38%的运动员每周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体育术科项目的考试因为关系到学生的升学与人才的选拔,所以是学校、教练和家长非常关心的大事情.在体育的训练和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体育成绩的好坏,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关,合理地选择体育项目和系统规范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及训练兴趣也是极其重要的,更是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