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玲  刘晓娇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08-1011
对12名听障高中女生进行6周的功能性课外体育锻炼实验,运用"POMS量表"评价和分析功能性锻炼干预的心理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听障高中女生在抑郁和精力2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紧张、愤怒和TMD总分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但实验后实验组各的项指标与情绪常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说明功能性锻炼对改善听障高中女生的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可见:重视并系统地研究有利于改善听障生情绪状态的体育锻炼手段,有利于听障生养成健身锻炼习惯,有助于其身心健康良性发展,从而为听障生日后积极地融入社会做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情绪调节基本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及状态焦虑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以淮安市清河中学初三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组20人,实验组20人.实验组参加为期10周,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对照组不参加任何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育训练.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分别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初中女生进行测量.结果:1)实验组在身体活动、身体协调、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灵活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学生状态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10周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降低状态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150名听力残疾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准实验不等同比较组前后测设计,使用散页印刷品为主要干预方式,对其进行了12周针对性的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对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的锻炼行为水平未产生影响;接受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在不同锻炼阶段的人数分布发生了改变,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χ2=4.048,P=0.044<0.05),这一结果部分证明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接受干预后,仅实验组学生的意识提高(t=-3.35,P=0.001<0.01)和刺激控制(t=-6.94,P=0.000<0.01)因素的均值相对于对照组学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此干预实验并未有效地影响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各心理决定因素的变化;锻炼收益、锻炼弊端和变化过程因素成功地预测了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从预期阶段向准备阶段的转换.通过12周基于TTM模型的干预研究,部分证明了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干预措施有效影响了听力残疾学生锻炼阶段变化的准备水平及心理决定因素,但完全没有影响到其锻炼行为水平.针对听力残疾学生这类特殊人群,有必要进行促进其锻炼行为水平的后续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体育锻炼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机制,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在体育锻炼与负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认知重评对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锻炼坚持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794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核心自我评价在体育锻炼与负性情绪间起中介作用(r=-0.128, 95%CI=[-0.173,-0.086]);认知重评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负性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使用认知重评策略频率较高时,核心自我评价对负性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增强(β=-0.628, p <0.001);当使用认知重评策略频率较低时,核心自我评价对负性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减弱(β=-0.447, p <0.001)。结论: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的途径来减少负性情绪的心理体验,且采用认知重评策略频率较高的大学生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更好的开展身心健康活动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农林大学在校大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在SRHMS测试中发现经过16周锻炼后大学生的正向情绪、身体症状与负向情绪等维度得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健康子量表总分上,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健身气功·易筋经能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育锻炼对高心理应激大学生情绪注意偏向的影响,并了解其中的认知过程特征及其脑神经活动特点,为体育锻炼促进情绪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招募某大学非体育专业本科生47例(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19.12±1.02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持续40分钟的体育锻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测量情绪注意偏向,记录行为数据和ERP数据并分析。结果:(1)消极情绪条件上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中性和积极情绪条件(P<0.05);(2)实验组经过干预后在负性情绪条件上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干预前(P<0.05);(3)体育锻炼干预后实验组情绪脱离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积极情绪条件下的N2平均波幅和潜伏期均大于消极与中性条件(P<0.05);(5)体育锻炼干预后,实验组在消极情绪条件下前测的P3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后测(P<0.05)。结论:高心理应激大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情绪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注意的警觉与脱离能力较差;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高心理应激大学生的情绪注...  相似文献   

7.
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实验组的女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进行18周的训练,3次倜,60-90min/次。利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存在锻炼感觉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对照组实验前后除积极参与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无锻炼感觉其它指标的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存在心理效应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则没有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宜的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女大学生的运动愉快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负性情绪刺激SD老年大鼠血清皮质酮、CRP、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对老年大鼠负性情绪刺激,然后进行运动干预实验设计,观察血清COR、TNF-α、CRP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周负性情绪刺激后,血清皮质酮、CRP非常显著升高,TNF-α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皮质酮、TNF-α的升高非常显著,CRP升高显著;与3周负性情绪刺激相比,负性情绪应激后运动干预组皮质酮、TNF-α降低非常显著,对CRP的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3周负性情绪应激后运动干预组,皮质酮、CRP上升非常显著,TNF-α稍有升高,但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3周负性情绪刺激后6周安静休息组,皮质酮、CRP非常显著升高,TNF-α几乎没有变化.结论:1)3周负性情绪刺激使炎症因子升高.2)单纯6周运动也使炎症因子升高.3)6周安静恢复不能使负性情绪刺激导致的老年大鼠炎症因子的高水平状态降低到对照组水平.4)负性情绪刺激后6周运动干预使负性情绪刺激导致的炎症因子高水平状态下降.5)无论是负性情绪刺激还是运动应激都使皮质酮升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从南昌航空大学部分教职工的健身现状入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职工健身状况不容乐观,男女教师之间健身意识及习惯差别较大,时间、场地、经费和锻炼氛围是影响教职工健身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增强南昌航空大学教职工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在校经常参加乒乓球锻炼的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与国内常模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还受到了锻炼的周频率、性别、年级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图研究自我损耗与锻炼规律性对负性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采用了2(自我损耗:高、低)×2(锻炼规律性:有、无)×2(探测点位置:一致,不一致)三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统计分析了56名被试在完成负性情绪面孔的点探测任务时的反应时与N1、P1、N2、P3等ERP成分。结果发现:高自我损耗比低自我损耗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图片更明显的注意偏向,且在无规律锻炼条件下,高自我损耗比低自我损耗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图片更明显的注意偏向,在有规律锻炼条件下,高低自我损耗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无差异;无规律锻炼比有规律锻炼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图片更明显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体育锻炼介入对大学生心理困乏的影响,采用羽毛球课外锻炼作为手段来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干预,并利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困乏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体育锻炼的介入,大学生在自我控制上有显著提高,心理困乏方面有显著降低.结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困乏水平;自我控制对心理困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状态焦虑水平下特质焦虑运动员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被试为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各30名(两个实验各15名),以正性情绪词、负性情绪词和中性词为刺激材料.通过诱发程序,在实验1中诱发低状态焦虑情绪,在实验2中诱发高状态焦虑情绪,然后进行点探测反应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状态焦虑水平下,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对正性情绪词和负性情绪词的同侧位置反应时与异侧位置反应时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高状态焦虑水平下,高特质焦虑运动员的负性情绪词的同侧位置反应时短于异侧位置反应时,对负性情绪词警觉,低特质焦虑运动员负性情绪词的同侧位置反应时长于异侧位置反应时,对负性情绪词回避.在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交互作用下,特质焦虑运动员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4.
以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3个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集体课外锻炼和自行课外锻炼的分组方式,同时辅以认知干预,对35名体育后进生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实验,为考察结合认知干预的两种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的影响,实验前后进行量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差值多元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在因变量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上的主效应均非常显著;两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两干预组的效果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形式的课外锻炼能不同程度提高大学体育后进生的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水平,且自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经期体育心理分析和中医意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大学生经期身体锻炼和经期体育心理调查结果认为,阻碍其参加经期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以情绪为主导作用的心理障碍.运用中医意闻(中医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比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仅能积极主动参加经期锻炼,而且排除不良情绪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较快.实验组实验结果表明中医意疗在体育心理研究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查大学生体育课对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贡献,构建适合大学生的跨情境预测模型,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假设大学生体育课上的三重相关效能(推论自我效能、他人效能、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进而影响其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性动机和行为。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选取482名大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材料为《三重相关效能量表》、《因果关系感知量表》、《锻炼诱导情绪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为18%;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情绪体验可显著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自主动机,两者共解释其34%的总变异;自我效能可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结论:假设模型是适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通过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参与。研究为干预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重点提高体育课上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并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后续研究应加入纵向干预研究验证假设。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硕士研究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运动处方干预研究,旨在丰富运动处方的干预理论,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运用运动处方干预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通过对实验前后锻炼态度、自测健康量表各维度比较,认为运动处方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加社会交往,缓解心理压力,克服自卑心理,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萍  谭书颍  刘雪  娄虎 《体育科学》2023,(5):51-59+70
目的:探讨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通过表达性写作(expressive writing,EW)暴露的压力源及其意义重建进程,分析EW对负性情绪的干预效应。方法:基于质性研究范式和定量数据补充分析思路,将28名负性情绪较高的梯队运动员随机分入自由式EW组和结构式EW组,自由式EW组进行5周标准EW干预,结构式EW组进行5周融入社会支持、反刍思维干预的EW,同时在干预前后通过量表测量负性情绪、反刍思维、社会支持水平。采用“文心”(TextMind)中文心理分析系统对EW资料进行文本分析。结果:EW暴露压力源的概念建构显示,一级词句共36条,可归纳为12个二级主题,描述为3个三级主题。随时间推移,自由式EW组参与者情绪和认知词词频逐渐增加,而结构式EW组的情绪和认知词词频则出现上下起伏的非线性变化。负性情绪总分及各分量表后测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显著,结构式EW组干预效果显著更优。结论: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通过EW暴露的压力源包括训练与比赛中的竞技压力源、俱乐部与队伍中的组织压力源、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源,自由式和结构式EW都具有通过改善情绪和增加认知表露对压力源进行意义重建的作用,融入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卑感量表对湖南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对50名具有较严重自卑感的大学生进行17周体育舞蹈干预实验。研究证明:适宜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校园定向运动作为近年来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其对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认知能力和增加学习兴趣等有着很大的效益。本文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浙江省慈溪市横河中学两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采用校园定向运动干预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育课的方法,进行为期6周的实验干预,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锻炼态度得分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其对高中生锻炼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的锻炼态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校园定向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锻炼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