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的佛禅意识与小品散文创作胡绍华周作人的一生并不信佛,但佛学一直是他“杂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本世纪初直至30年代末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观点出发,漠视佛教修持的终极目的而取其道德实践的现实意义,对合于世俗人情物理的“戒律”及其有关经论甚为赞...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自称“半是儒家半释家”,明白道出其受佛教文化影响,周作人喜爱佛教戒律,因为佛教形式戒律与儒家所讲的“礼”有会通之处,又与周作人艺术的人生观相契合,周作人的“疾虚妄”,周作人的苦乐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佛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佛教文化在周作人的艺术和人生中意义重大,它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上对佛教文化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渊源,尤其与儿童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童杂事诗》是周作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扛鼎之作.本文从周作人晚年的《儿童杂事诗》的剖析入手,通过对其创作起源、创作过程、诗歌内涵等,旨在探寻周作人与其研究并且实践的儿童诗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的附逆是其一生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于周作人附逆的史实梳理和心理探究,也是周作人研究的重要方面。周作人的附逆暗含着微妙而复杂的心路历程,个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形势判断的失误和文化选择的保守使得他坚持个人主义而远离了集体和大众,欲超脱现实政治而实陷于政治泥淖,而其文化心态中的儒释之学及对日本文化的钟情,奠定了他附逆的思想和心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过去的生命》看周作人的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的诗论与他的新诗创作是紧密结合的,《过去的生命》作为周作人的唯一一本新诗集,几乎是他诗论的印证。文章从诗的本质特点,诗的体式,诗的风格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其诗歌创作与诗论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  相似文献   

9.
早期周作人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似乎经历过戏剧性的变化:早期,他以激烈的反儒姿态开始了作为一个现代思想者的历程,随后又作为思想革命的主将,对儒家传统文化施以全面的抨击;然至二、三十年代后,他逐步亲近并标榜儒家,甚至以儒家自居,系统地阐释并宣传儒家思想。但这种变化只是一个表象,通过对周作人留日和“五四”时期有关思想的梳理,就可看出周作人在早期反传统姿态下对儒家文化的真实态度,及其早期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许多学者从其人格、文学成就等方面都对他作出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了解周作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周作人晚年的经济状况有据可查,对周作人的收入和开支进行大致的盘底,可以使人们对周作人的晚年生活状况有更直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附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他在1937年没有随北大师生南下是他后来附逆的一个重要条件。周作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他所接受的西方的人权理念和人道主义观念,他对于个性自由的尊重,都是造成他没有随北大师生南下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冲淡平易、闲适淡雅的闲适小品文.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十分浓厚,尤其是他对于晚明“三袁”的“性灵说”的推崇,成就了他闲适小品文主要的文学风格.通过梳理周作人小品文形成的源流及其创作过程中的主张,以及其小品文最终的命运,来逐层探寻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估价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文学价值,力图给它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早年译介的日本狂言,倡导的“歌谣运动”对沈从文早期戏剧和小说创作有较大影响。而周作人对沈从文最大的影响是其性心理学思想,它直接促成了沈从文自然人性观的形成,并进而影响到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不南下与后来附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仅仅解释周作人的思想不足以解释他为什么不南下,因为这是一个行为习性的问题:周作人安于自己的书斋投资习性及其既得利益,而让他如此心安的是对所处环境的感觉体认与直觉判断——中日不可能发生持久的战争,最终要"政治解决"。周作人附逆之后主张"以不变应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安身应对的策略:既是战前创作投资习性的延续,又对日本侵略者有所示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两面兼顾、两面讨好的话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在周作人研究中,人们往往为其复杂性所蒙蔽,把本为简单的问题极力复杂化。本认为,就周作人来说,尽管一生述颇丰,读书也杂,并不时以“杂家”自居,但最终影响其人生奔赴与学观的乃是一些简单的因素,诸如吃食、水、趣味等,本是把周作人研究从学院式重新还原为作家本体式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近年周作人研究中滋生着一种不实事求是的倾向,表现为:多方开脱周作人的罪过,过高评价他的成就,全盘肯定他的道路;其实质是非历史的批评观和非民族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是以他的《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一系列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文章,富有实绩的创作奠定了他在新文学运动史上的重镇地位。从根本上说,周作人是一个受过西学熏陶的传统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离的精神渊源。然而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群体中,周作人又算是一位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早期散文 ,指的是周作人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将周作人的全部散文放在一起考察 ,对其早期散文缺乏专门研究 ,这便给深入研究留下了断层。散文是与作家本人生活史、思想史关系最密切的文体。周作人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散文家 ,本人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 ,又有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他的早期生命历程产生出来的早期散文本身就与其晚期散文面貌精神不同 ,应该划出一个时间段 ,对其早期散文作一专门深入的考察。其次 ,周作人的后期散文要比其早期散文影响大[1 ] ,闲适文章要比正经文章影响大[2 ] 。 (其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