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西文化和美学的比较研究 ,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果。这些研究往往是局限在人文文化或艺术美学方面 ,很少触及世俗的审美文化方面 ;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几乎已成为常识 ,譬如中国重在精神文明 ,西方重在物质文明 ;中国人审美强调对物质世界的超越 ,追求善的精神价值 ,诸如“比德”说之类 ,而西方审美强调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追求真的认识价值 ,诸如“模仿”说之类。笔者对此也曾深信不疑。但不久前因参与一个节庆课题的研究 ,深入考察一下 ,却发现中国人 (笔者按 :本文中特指汉族 )的世俗审美文化倾向 ,恰恰与这一认识相悖逆 ,呈现出明显的物…  相似文献   
2.
改革,时代敏感的话题。当今的中国,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以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改革来为自己注入无限的活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改革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着,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高考改革这类话题同样是敏感的,每个人对它思考和见解都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刊登一篇文章,观点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从报上传出消息:提出“挣大钱、娶美女”观点的尹建庭老师正在打官司,因为去年他由于说了“真话”而被学校除名了。尽管他很不服气,但也仅仅是以自己“说真话”为由,来否定反对的大道理。这便使人们又陷入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真话”与“真理”悖谬的困惑之中。这一悖谬长期来困惑着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去年的“金钱美女”报道只是又一条激发矛盾的导火索而已。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界近年来重视学术规范了,有倡导,有宣言,有行动——若干学术规范文本已出台。但我却认为,这些努力基本属无用功,只能起某种表面的修饰作用,遏制一下学术腐败蔓延的势头,却不能解决学术研究本质上失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前几天,从报上传出消息:提出“挣大钱、娶美女”观点的尹建庭老师正在打官司,因为去年他由于说了“真话”而被学校除名了。尽管他很不服气,但也仅仅是以自己“说真话”为由,来否定反对者的大道理。这便使人们又陷入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真话”与“真理”悖谬的困惑之中。这一悖谬长期来困惑着教育界,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9.
论价值取向评价与价值认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价值评价问题 ,国内学者多主张价值评价就是认识 ,欧美学者则主张价值评价主要是态度情感的表达。文章依据系统价值本体论和认识论 ,论证了两类不同的价值评价 :一类是存在于价值本体关系中的价值取向评价 ,另一类则是存在于价值认识关系中的价值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从报上传出消息:提出"挣大钱、娶美女"观点的尹建庭老师正在打官司,因为去年他由于说了"真话"而被学校除名了.尽管他很不服气,但也仅仅是以自己"说真话"为由,来否定反对者的大道理.这便使人们又陷入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真话"与"真理"悖谬的困惑之中.这一悖谬长期来困惑着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去年的"金钱美女"报道只是又一条激发矛盾的导火索而已.那么,事情是否真是这样呢?是否"真话""真理"就一定不能统一呢?当然不是的.待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它恰恰反映出我们的名利观本身已陷入困境.笔者作为教育界外的学者,这里愿意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