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惩罚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教育史中惩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迁(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教育史中,惩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辞海》中对“教刑”一词作了如是解释:“古代学校中所用的刑责。”在我国古代禅宗的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古训,更是从古流传至今,并仍被广泛地传诵着。在一些描写古代教育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中,先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打戒尺的情形也是非常常见的一幕。(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都肯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了惩罚问题。他一方面不希望“学校…  相似文献   

2.
《周易》 通过断占之辞对所占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反映了古代各方面的思想观念。《蒙》封集中地反映了古代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其中强调“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认识到受教育者内在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倡“发蒙”、“刑人”、“包蒙”等教育方式,反对“因蒙”,主张宽严结合、在惩罚手段的运用上要掌握适当的度。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史上,语文作为独立的分科教学所产生的时间并不是太久,但是,其实质上的语文教学在教育史上应该是非常漫长的了。打开漫长的古代教育史,语文教学应该说是风平浪静的。到了近代、现代,教育领域给予语文一个确切的身份后,语文教育便经历了许多的变幻。特别是当代语文教育,一方面师承着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又要直面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主义和理论”,承受着来自西方先进文化浪朝的冲击。可以这么说,中国的语文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相对平静后正面对着变幻无穷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4.
孝在我国传统伦理和传统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其弟子曾子说:“夫教,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林语堂甚至认为教育的“教”字便是从孝字蜕化而来的。(《吾国吾民》,作家出版社,169页》)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教育史中,孝道教育被认为是教育的起点与根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儒学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世界教育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同属亚洲文化圈的国家的教育更是影响深刻。本文分析了儒学传入日本后所经历的不同发展时期,着重阐述了儒学对日本古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发挥。我国千百年来的古代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在古代仅是培养“官”的工具。明清徽州教育中出现了书院的繁荣,成为古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徽州书院教育力矫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民智、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功能,对徽州文化的发达和此后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乐舞教育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原始自然形态到自觉化过程.从娱己、娱人到娱己、娱神,又到育己、育人的教育流变,使我们看到古人乐舞的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所经历的历史蜕变。古代乐舞教育从萌芽走向成熟到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古代舞蹈教育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自身修养的个人目标和维护君权的社会目标。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四大途径。在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只有审视“礼仪”规范,坚持“平等和谐”;审视“忠孝”观念,坚持理性“爱国、敬老”;审视“以德治国”,坚持“德法兼治”;审视“官本位”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批判地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方可在扬弃、继承、创新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教育方法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研究是为了“教育”而凭借“教育”来研究“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研究,“教育”是教育史研究的内容、目的和依据。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是指研究者在实际的研究中,只重视史实的搜集与梳理,而忽视“教育”在教育史研究中作用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它产生于研究者的教育理论基础薄弱与教育史研究观念的陈旧,已经对教育史学科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加强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史理论的学习,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史观,应是改变教育史研究中“教育缺失”现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出版的河西历史化研究资料中教育史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其中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书院,科举,家庭教育等.因资料欠缺,以张掖教育史为主。  相似文献   

11.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学校制度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在古代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体制守备,教学内容日益丰实,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楚人中叔时充分强调人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与“导”、“辅”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最早提出了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为教育的思想;强调德育教育,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谈论有关教育问题时,中国古代教育家常用“教化”一词。其实,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化”远比“教学”、“教育”出现得频繁。这主要不是一个用词习惯问题,而是反映了古代教育家对于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解。这里的关键是“化”。一般理解,“化”的方式有以下特点:(1)在方法上是非粗暴非强制的;(2)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接受者而言是不知不觉的;(3)它所要影响的不只是接受者的外部行为,主要是他们的心灵深处。人们常用“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等形象的说法来描绘所谓“教化”对人的作用方式。“教化”被古代统治者用来养成社会风俗(即社会教化或政教风化),也被古  相似文献   

15.
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曾是中国教育史发展的主流和浓缩。从古代学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学校教育自古就与河南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古代河南培养出灿若群星、影响深远的教育家;河南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培刚 《山东教育》2002,(14):11-12
中华民族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创造了自己伟大的文明,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就是这一文明宝库中的奇葩;这些教育家所倡导的教育方法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从事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孔子注重师生间的交流,非常注意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起予者商也”,就是学生对孔子启发,师生共同切磋,相互学习的意思。这种思想后来演变成了“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这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又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善于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  相似文献   

17.
周宏福 《中学文科》2009,(3):121-122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上下几千年、纵横几千里之美称,从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发展了教育。而中国教育史中的科举制度,曾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已成历史,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笔者将古代教育史中的科举制作一阐述,古为今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曾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做过自己独到的阐述。本文选取他们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住,来考察他们关于这一教育思想的阐述,以便从中得到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教育史中教育惩罚曾被广泛使用,正当的教育惩罚可以激励学生,使其不断发展。但不良的教育惩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导致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该消除不良惩罚,多采用赏识教育,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大约初创于先秦,经过西汉中期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设置五经博士,以后便逐渐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先秦书面言语为语言规范的文言文泛语文教育体系。而后这一体系绵延两千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均无质的变化。两千年!不变!这种超稳定的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可是百年来,这套文言教育被以“封建八股”的罪名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模式、方法全部彻底否定,转而在“科学化”的旗号下引进西方印欧语系的语文教育模式,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现代。这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