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现代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是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作为班主任,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国的《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综观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在不同学校特别是普通学校有增多的趋势。如我校,作为山区的一所农村学校,这一现象更是如此,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教育者面临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相似文献   

5.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差异的个体,要教育好每个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成员、智商和情商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有针对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施教、个别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面对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我常常这么做。  相似文献   

6.
把学生教育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人们的幻想和人们的疾苦。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青年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  相似文献   

7.
<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开展教育的第一环节。了解学生的途径是多样的,如家访、实验、谈心、民意测验、日记……不一而足。我认为日记算得上了解学生的较好途径。麦考莱有句名言:“在永远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是人学,是一项双边的活动,教育的施动者是教师,而受动者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若不重视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也就无从谈起。乌申斯基也指出:“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同样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人的重要性。而新课标也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切…  相似文献   

9.
仝畅 《辅导员》2015,(9):6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心理、兴趣、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古今中外教育理论都十分明确指出,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2014年我教五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位男生,名叫小曾,虽才11岁,个头却有1.75米,人高马大。刚到班里,我就发现他有很多不寻常处:下课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但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个头挺  相似文献   

10.
雁沉寒水 《高中生》2010,(16):22-23
孙悟空——前青春期的英雄主义孙悟空是一个孩子,他对自己、对环境都还了解得太少,因此缺少自制力。因为不了解,所以他无畏。他闹天宫,偷吃仙丹和蟠桃,结交天兵天将,将原本庄严肃穆的天宫搅  相似文献   

11.
在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头脑需要输进什么吗?国内外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列出了下列七项。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语言教育; 孩子需要认识环境——知识教育; 孩子需要学习做人——品格教育; 孩子需要认识人生——生涯教育; 孩子需要培养智慧——思想教育; 孩子需要发展想像——创意教育; 孩子需要有幽默感——气质教育。我们将分三期介绍有关知识,使父母对孩子成长的这七种需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如他关于通识教育对人生的作用及在大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他指出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通病——通识教育不足;他提出的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等。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目的、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了解,开辟多种通识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心理、兴趣、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古今中外教育理论都十分明确指出,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 2014年我教五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位男生,名叫小曾,虽才11岁,个头却有1.75米,人高马大.刚到班里,我就发现他有很多不寻常处:下课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但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个头挺大,但受点委屈就嗷嗷大哭;总是抱着防范的心理对待同学,好像有人随时伤害他;有时候别人只是无意多看他一眼,他就大声说:“看什么呀看,难道没见过帅哥?”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最高镜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朱永新  我敬佩朱永新,不是因为他是市长,也不因为他是教授、博导。我敬佩朱先生,仅仅因为他的教育理想,因为他的教育信念。因为他的教育危机感和教育忧患意识。于是,朱先生成为我现阶段的偶像。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一个孩子成人为更神圣的职责了。——贝多芬我从喀什噶尔赶到泽普县,想了解一下全国模范班主任吐热甫·吐尔地的先进事迹。他就坐在我对面,乐呵呵地对我笑着。“你大学一毕业就在县一中当教师吗?”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我生的,我会不了解他?开玩笑!我不了解他,难道你了解他?我说他是当医生的料,他就非得考上医学系,我了解我的孩子,我知道有一天他是会出人头地的!”“成功?何谓成功?成功就是考到好成绩啦!”或许现代受教育的新世纪父母对孩子会采取较和缓的开放式家庭教育,让孩子随着各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功在做人”,而人文教育的功能恰恰是使人成为人。教师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培养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人做人。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要成为人,则依赖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与人类的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关怀直接相关的教育,他使人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祖国,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社会的责任,从而使每一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格调,智力修养,纯洁人们的情趣,使人们超然物外,高瞻远瞩,最终获得造福人类社会的道德自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利用情绪情感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激情"——激活他的情绪并不够,要从多个角度,从情绪情感的规律出发,去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标。他(她)应该做到:1."知情",了解学生情绪了解学生情绪首先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绪特点并不相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小,情绪的掩饰能力不够,情绪的外露性比较明显,常常表现为他(她)的脸就是他(她)的心,即开心或者不开心都写在脸上,教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往往在教育上呈现出人意料的效果。我认识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古今中外有很多教育家都谈到分析学情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名言,可以找至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教师——一种感动的理性人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训练——就更像一条受过很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