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在“走、转、改”中承栽着百姓更多的期待,如何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克服可能出现的疲惫状态,把地市报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传统发扬光大?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把“走、转、改”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编辑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编辑记者的职...  相似文献   

2.
"走转改"指的是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化"三步活动。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一些年轻编辑记者,经常参与"走转改"活动,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责任、扎实勤俭的作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3.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称"走、转、改")新闻实践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级新闻单位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内容生动、文风清新的优  相似文献   

4.
安徽马鞍山日报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建设新途径,将"走、转、改"活动作为报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谋划建立长效机制,努力使年轻记者编辑在新闻实践中逐步找寻到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真谛,让每个年轻记者编辑都锤炼、树立了新闻意识——价值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许昌晨报》推出了一篇篇"带着露珠"的新闻报道,挖掘出一个个平而不凡的先进典型,培养了编辑记者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了新闻队伍的综合素养。"双脚只有接‘地气’,文章才会有‘底气’。"作为一份地市级都市类报纸,《许昌晨报》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自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地市报精心部署,广泛发动,让记者实实在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该活动的开展,是我们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报纸质量的一次极好机遇,是我们重温群众路线和坚持事实求是思想路线教育的一次良好机会。为了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选登3位作者的专题稿件,供地市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给地市报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也产生了一批来自基层、反映鲜活的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的新闻精品。“走、转、改”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深化“走、转、改”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新提高。正如刘云山所说,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正是...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全国地市州盟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提升全国地市报的影响力,2012年12月8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了“贯彻十八大精神、交流‘走、转、改’经验新闻宣传暨表彰会”。会上,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对地市报在“走、转、改”中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的一年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家报社在会上交流了“走、转、改”经验,本刊选取了南阳日报社、剖门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的交流材料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本栏编辑:秦明瑛  相似文献   

9.
编辑要在“走、转、改”中有所作为,一要做好策划与组稿,主导“走、转、改”;二要精选精编,立足岗位“走、转、改”;三要勤出“编门”走基层,示范“走、转、改”。  相似文献   

10.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以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出一批反映基层实践,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新闻作品。按照走、转、改的活动要求,嘉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也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根据嘉兴的特点和新闻综合频道的实际,频道决定先把桐乡濮院镇作为记者蹲点的第一个联系点,随后再把建立联系点的工作在采编人员中铺开。台副总编辑、频道总监等亲自带队来  相似文献   

12.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13.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以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会议精神,组织记者以各种形式开展"走基层"活动,一时间"走、转、改"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热门话题。作为地方广电媒体,记者们本身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节目栏目也都是依据地方受众需求,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笔者以襄阳广播电视台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为例,浅议如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广播电视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2011年8月全国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给地市报带来了新的气息,增添了党报的亲和力、吸引力,扩大了社会影响。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深入推进"走、转、改",这是地市报人应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全国地市报涌现了一大批上佳的新闻作品,翻开报纸,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鲜活的新闻让百姓喜闻乐见,报纸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的文风问题说到底是记者的作风问题,而作风问题则主要是记者脱离群众的问题、飘浮于基层之上的问题。2011年8月以来,河南省驻马店日报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深入扎实地开展“走、转、改”活动,坚持把走基层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把转作风作为活动的关键点、把改文风作为活动的落脚点,通过抓走基层实现改文风,以改文风进一步推动走基层。一年多的时间,《驻马店日报》的文风问题得到了重大改观:华而不实的文章少了,言之有物的文章多了;干瘪枯燥的语言少了,鲜明生动的语言多了;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少了,反映基层生动实践的报道多了。实践证明:改文风关键要落实在走基层上。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以来,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基层像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福州广电集团记者、编辑去开采挖掘.他们深入一线,蹲点采访,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自己的大课堂、大熔炉.在躬身接地气中,采写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大家从实践中体会到"走转改"活动绝不是权宜之计、短期之策,而是新闻工作者每天必修的功课.活动要长盛不衰,永葆生机,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先、以服务为上、以成效为本、以机制为重,把握这四个着力点,促进"走转改"工作常态化.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中旬,中央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一个月以来,“蹲点”、“一线”、“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源于基层的鲜活的“接地气”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何让“走、转、改”活动走得更好、更远,每一位编辑、记者心中都应有杆秤,深刻理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九个字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肩负起时代赋予给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将"走转改"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广大编辑记者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调研采访、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中央五部委召开会议,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召开“走、转、改”活动.所谓“走、转、改”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各地记者纷纷响应,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受到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好评.地方记者与群众贴的最近,几乎天天要与百姓打交道,所以其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形象.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它已经从一种活动上升为一种指导性思想,对于地方记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