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丽丽 《记者摇篮》2009,(7):111-111
就像有位名人说过的那样,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应该说,“发现”对每个记者,对每个记者的采访写作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有在采访中用心发现,写作时用心打磨,才会写出精美的、有内涵的能够打动听众、打动读者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新闻记者最主要的基本功,也是进行新闻写作的前提条件,新闻采访的成败关系到新闻稿写作是否能有效进行和成败,本文从新闻采访前期准备、采访提问的方式选择、提问的重点与方法、现场情绪的把握以及采访的深入等方面,浅谈新闻采访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庞明广 《青年记者》2021,(21):31-32
本文通过一年中四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蹲点采访的经历,总结了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如何走进人物内心的采访技巧,以及如何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细节来打动读者的写作手法。典型人物报道重在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核,通过人物故事彰显时代精神,进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弘扬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让农村经济报道活起来俞永朝如何改进农村经济报道,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有些报道总还是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总是跳不出原来的思路和模式,一些报道内容不够新鲜,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本文仅就自己在采访写作中的感受,谈几点粗浅体会。农村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7.
采访札记,是近十几年来在新闻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报道体裁。所谓采访札记,其特点是“札记”二字,要求把新闻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择要记录下来。这么说,并非是有闻必记,也得提炼出一个报道主题去写作。它的写作虽然接近记者来信,但从组织结构到文字表达又有不同;有些类似通讯写作,不过也有区别,没有通讯写作那样的规范。近些年不少报纸上还出现采访笔记、采访杂感和采访见闻录等写作形式,从写作的基本要求来说,均可归入采访札记这类报道体裁之内。采访札记这类体裁,一般多属于问题性报道。它的写作,关键之一是选择能引人深思的新闻事实(包括新情况或新事件等)。  相似文献   

8.
用真情打动采访对象有的人写的东西是一杯白开水,有的人写的东西是一杯浓浓的龙井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能否打动被采访对象的心?要打动人心,就要有真情。第一次,我采访一位炼焦工人。我注意从职工群众所关心的几个问题去挖掘,围绕他转正前转正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妻子无病时及有病时对待工作的态度;有领导和无领导在工作态度;平时上班与节假日上班时的工作态度,进行深入的采访。这位炼焦工人  相似文献   

9.
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法宝.我在多年的采写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11.
李福杰 《青年记者》2002,(7):26-26,41
篇新闻报道能否成功,采访成败至关重要。尤其是访谈类新闻的写作,当被采访对象是高级领导干部、艺术家、知名教授或著名企业家等“名人”时,成功地组织采访显得更为关键。所谓“名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作忙,时间紧。二是大多在某一领域内有着较高的造诣和成就。三  相似文献   

12.
李播 《新闻传播》2009,(6):49-49
“采访是写作之母”。要写好一篇报道,没有扎实、成功的采访做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写作前的采访工作.并灵活地掌握好采访的各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有句俗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一经验之谈,充分说明了采访之重要。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一篇高质量新闻作品的发表,一定离不开深入细致的采访。而采访主要是通过记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思考和提问等来完成的。其中,提问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提问的质量如何,常常会影响到采访的成败。只要提问得当,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  相似文献   

14.
戴欣  吕孟津 《军事记者》2004,(12):52-52
“采访是写作之母”。要写好一篇报道,没有扎实、成功的采访作基础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极为重视在写作前的采访工作。采访必须重视效果,掌握采访方法是提高采访效果之必需。而要搞好采访,必须把握这样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强金国 《今传媒》2022,30(2):140-14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的不足和可供借鉴资料少之又少等实际情况,本文以动态消息写作学习情境为例,按照寻找线索、确定选题、准备采访、实施采访、写作稿件、修改稿件、刊发稿件等七个步骤,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梁宇 《新闻传播》2009,(7):24-24
提问是记者、主持人在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能否提出具体生动、针对性强、有新意有个性的问题,不仅体现了记者素质的高低,更是决定着采访工作的成败。造成采访失败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存在着采访对象不善言辞、面对话筒心理紧张等因素外,更多的是由于采访者准备不足,提问的方式、内容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深入采访是表现深刻主题的需要明确报道思想,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是新闻写作的起码要求。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掌握最具说服力的材料,才能写出有影响的新闻稿件。要做到采访的深入,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选择恰当了,获取自己最需要的材料、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就会容易得多,否则将会做许多无用功。因此要对入选的采访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试论记者采访的基本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好坏和新闻节目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水平,或者说,有哪些间接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一般新闻采访的内在的思维规律,即采访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采访决定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从新闻学的角度出发,新闻事件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第一性的,对采访得来的原始素材的整理和再加工,即后期的写作行为,就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大脑中的主观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说采访的过程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写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扎实、细致和成功的采访,就不会有精彩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这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但如何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却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用心琢磨一番的。本文对行业媒体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采用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