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育随笔是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产物,教师写教育随笔有其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写教育随笔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写作,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素养,修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想课改、议课改、抓课改是当今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项中心工作。要使课改的意识深入人心,保证课改的措施切实可行,必须寻求课改的有效载体,使课改的理论和要求在教师身上附着,这是课改深入推进的基础条件。惟有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了、新课程的意识增强了、教育的观点更新了,学校的课改工作才能有所推进。为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思想的辐射,形式多样的师训、师培层出不穷。在这众多的办法与途径中,教师运用教育随想和教育随笔的手段进行教育反思的办法值得倡导。随想可以使教师逐步地用心投入,随笔可以使教师逐步地丰厚深沉。千里之行,…  相似文献   

3.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写教育教学随笔,就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心中的感悟随手写下来。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什么教学问题,学生有什么创造性的见解。听别人讲课时发现了哪些优缺点,备课、批改作业时有什么发现,读了哪篇教育教学著作,看了哪部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  相似文献   

4.
1.语文教师与教育随笔
  1.1教育随笔的含义和特点。《辞海》中随笔的含义是:"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练、意味隽永为其特色。"随笔这种文体在我国汉魏时代称为笔记,宋代随笔写作极为盛行,宋代最著名的随笔是洪迈的《容斋随笔》。教育随笔选材丰富多彩,形式灵活自由,内容短小通俗,风格随意平和。教育随笔是一种教育叙事研究方式,是教师通过对校园生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育随笔的精髓在于"随"字,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双全互动"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步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讲座、活动、工作坊、社团、专栏、信箱、周记、随笔等多种形式相交  相似文献   

6.
浙江师大教育评论研究所与《教育与现代化》,2 0 0 2年合作开办常设性的“百名学者评论中国教育”专栏 ,就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发表各种见解 ,先搞成学术茶馆式的、开放式的 ,一事一议、一题一议 ,把问题提出来 ,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 ,激活中国之教育学术 !待有重点问题时 ,再分专题进行讨论。特邀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参与 ,以教授 (含副教授 )或博士 (含博士生 )为主办成一个高层次论坛。诚请各位同仁就自己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写成若干评论 ,每篇 2 0 0 0 - 30 0 0字为宜 ,以便支撑起这个专栏。该专栏属常设性的 ,现在开始且常年接受稿件。诚请各位同仁在百忙中赐教赐稿 !来稿时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单位、职务、邮政编码、通讯地址、E- mail地址等。稿件寄下列电子信箱 :zjjh- ly@2 63.net或 zjjh- ly@1 63.net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同学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我用如下方法进行尝试: 以互评"随笔"为内容,以"三分钟练说"为形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具体做法是:互评内容是"随笔",即不规定范围、题目,只要是生活中有感受的、有兴趣的都可以写.时间安排在每堂语文课前五、六分钟,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位同学朗读"随笔",后一学号同学主评,然后自由发言,展开评议.评议可以从命题、选材、中心,或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有所选择地点评,不求面面俱到,不作硬性规定,强调同学习作中的主要优缺点,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意义不是对物而是对人而言的,意义需要人去赋予。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当我们发现世界无意义的时候,正是无意义的世界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在叙事随笔中,我们赋予了有关教育的事物、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可以通过夹叙夹议表现出来,也可以如盐溶于水,看不见却品得出。倘若是后一种情形,就还需要读者去参悟,需要作者、读者共同去建构。我十分倡导一线教师多去写叙事随笔,同时主张再向前跨出一步,去写一写就事论理的教育随笔——事理随笔。事理随笔,是我"原创"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分为文学随笔、教育随笔、教学随笔等形式。有人讲,随笔关键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者、探索者、创造者。广大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教学研究群体,他们作为教师的朋友,总是以独特的眼光关注着教育理论的走向和教学实践的进程。开辟这个栏目,为的是通过教研员的特殊视角,为理论者提供实践的经验,为实践者送去理论的依据。我们相信,一篇篇行文活泼充满理智的教研随笔、教研手记,会给广大读者带来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如何写好教育随笔第六届全国少年儿童教育随笔征文办公室张先翱教授1995年度教育随笔征文得到青岛市四方区教育体育委员会的大力主持,特此鸣谢。随笔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散文的一种。教育随笔是叙述某个教育思想观点为核心的教育散文。作者通过某些片断的教育生活事...  相似文献   

13.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其存在方式类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民间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是民间心理学,包括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民间教育学具有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反映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经验;传承人民的教育智慧,支配人们教育活动。民间教育学学习可直接学习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中宜采取分析的态度和方法,吸取其合乎科学的内容,舍弃陈腐的落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张万祥 《班主任》2010,(4):17-19
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学历水平、工作阅历、家庭负担等近乎相同的班主任,有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了几十万、几百万字的教育随笔或教育日记,读了几十本、几百本书,发表了许多篇文章,出版了专著;有的却几乎没有动笔写过教育随笔或教育日记,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当然,发表的文章也就是零。条件基本相同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包守霞 《甘肃教育》2022,(16):59-61
教育随笔不但真实地记录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课堂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方法、反思,还在师生间搭建知识交流、思维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规范指导,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基于此,文章论述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的意义,通过实践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应遵循的原则,并探讨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案例研究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行动研究方式。其意义不在于写出一篇语言优美的教育随笔,对教育行为进行修饰或美化,而是通过对教育事件进行反思和回顾,把教育过程拉长或放大,从  相似文献   

17.
笔称种种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 教育理论界近年来对于相关问题的争论与探讨,体现了人们对于课堂的实质及课堂教学价值的积极关注与反思。 从模式来看,传统课堂是一种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课堂。从中国古时的“六艺”、“四书五经”到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西方早期的“博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直到近现代的“学科体系”,知识,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育随笔(或者叫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是一种旨在还原教师教育科研的本来面目,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这其中既体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也有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与情感升华。正因为教育随笔彰显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因而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的厚爱与青睐。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比如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一个闪现的灵感,比如面对一堆很糟糕的作业时,比如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经常撰写教育随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它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撰写教育随笔,语文教师要真实地叙述事件,及时反思、整理随笔,要有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