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的电视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泛故事化"的时代。故事资源之所以得到如此追捧,是因为传媒从单纯的个体故事里,看到了蕴含其中的共性情感,广泛使用故事讲述手法成为业界获得高收视率屡试不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围绕跨媒介叙事展开相关研究的过程之中,互文性与故事世界常被提及,两个概念各有其特征。互文性具有批判色彩,然而跨媒介叙事语境下的互文实践服务于商业化社会,围绕故事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故事世界有其边际,用以维系自身的稳定和意义的连贯。这种边际受媒介形态、其他故事世界以及粉丝的影响。互文可以被划分为“近互文”与“远互文”,“近互文”扩展故事世界,同时有助于维系其边际,而“远互文”则造成文本的断裂与意义的垮塌。在商业化社会,文化产品厂商的载体属性是一个重要的解释体系,可以让“远互文”的意义成立。这意味着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商业模式,是消费主义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故事世界发展迅猛,其以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景观和文化吸引了大量观众,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文章通过跨媒介叙事视角归纳提炼出故事世界的定义以及分类,进而对构建故事世界的理论基础展开了细致讨论,介绍了其包括创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的构建原则。最后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数千个故事世界并总结了其构建路径,为今后关于故事世界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故事的形态传达新闻、讲述道理,将电视内容"故事化"、"情节化",以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这一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的运用,与电视媒体自身的调整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新的倾向和走向。以故事的形态传达新闻,在追求栏目故事化倾向的同时必须要警惕庸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传奇故事》背后的金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奇》到《传奇故事》,金飞创造了一个个收视传奇。但生活中的金飞与荧屏上几乎没什么差别,一样的诙谐幽默,一样的能言善道,只是多了几分平常人的生活心态。他朝我们走来的时候,腿一瘸一瘸的,不等我们细问,他就爽朗地“招”了,原来是前几天切菜时砧板砸到了脚。2005年3月29日,金飞侃侃而谈,和我们讲述了《传奇》背后的故事。“《传奇》不是炒冷饭”业内把复播人家的节目或穿个靴戴个帽、换个主持人或解说词称之为“炒冷饭”。《传奇》及《传奇故事》都是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节目为手段,通过对引进节目的个性化重组和改造,每晚为观众讲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文学IP影视化呈现已经成为中国浓墨重彩的文化现象。从文字媒体到影视媒体,从想象时空到影像时空,以'跨媒介'为视点的衍生叙事成为不同媒介空间中甄选故事元素,优化故事逻辑,重构故事文本的重要叙事方式。'媒介'是传播故事的媒体,是携带故事的载体,同时也是表达故事的语言工具。基于此,'跨媒介'衍生叙事在故事空间重构中就表现出三种文本构型,即改编型、延展型与圆融型。每一种文本构型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叙事机制来支撑,每一种叙事机制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故事世界,每一个故事世界都是实现粉丝黏合经济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7.
曹茹  张萌 《编辑之友》2023,(8):36-42
叙事修辞的观念、策略与技巧在关系、时空和效果三个维度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指引。文章旨在借鉴小说修辞、新修辞学的理念,聚焦讲好中国故事,尝试廓清叙事修辞理论概念、基本观念、策略技巧。研究认为,叙事修辞的基本观念为道德性、交流性和感性。这就确立了叙事的社会性属性,超越了经典叙事学将叙事视为文本操作的局限。叙事修辞的主要修辞策略是视点的选择、距离的控制,展示与讲述是叙事修辞的核心技巧,这既关系到如何叙事,也涉及对受叙者、叙述者与受叙者关系的考量。叙事修辞理论着意于受众的主动性与能动反馈,这也是叙事修辞理论发展的题中之义。叙事修辞弥补了叙事说服理论提供叙事文本操作知识的不足,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讲述好中国故事"的嘱托,从2017年伊始报纸将每周四的第05版变更为"中国故事",包含"习近平讲故事"、"中国故事"和"众生相"。本文从米克·巴尔叙事学理论的文本、素材和故事三个层次出发,对这一新增版面的三个栏目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叙事上如何立足海外华人华侨,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9.
孙家香从自身经历出发对故事投注情感化改造,以讲述的形式对家庭伦理秩序进行建构。孙家香故事中的家庭伦理记忆深植于土家族的伦理道德传统,她以积极传承人的形象守护着地方传统,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叙事传统建构社区的生活方式、观念世界,由此构成性别作用下的伦理记忆维系,建设着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听听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讲述的故事.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把他的发现--"地球是圆的"报告给他的国王之后五个世纪,一本由美国专栏作家、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作的书,却把这样一个概念提供给世界的读者:世界是平的.  相似文献   

11.
翟铮璇 《中国记者》2016,(12):25-27
从微电影《红色气质》到《国家相册》系列微纪录片,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以她独特的声音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红色气质》和《国家相册》也成为新华社融合创新的代表作。从图片编辑一路走来,作为"讲述人"的陈小波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她如何适应自身角色的不同转变?本刊2012年第2期曾经刊发陈小波访谈,本期《中国记者》再次对话陈小波,听这位讲述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编辑先生: 您好!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央视10套看到“讲述”节目后,就被“讲述”的故事牵动了心。“讲述”的故事好看、好听,那些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像是身边发生的事,而且故事的结构摆布、思想的提炼、内在的张力等等方面,既给人新闻写作思路的启迪,又让人从中感悟到人生中某些道理。遗憾的是:我对整个“讲述”栏目几乎一无所知,我很想了解“讲述”栏目从开播到今天的整个历程,我想“讲述”的历程一定充满故事。您能帮忙把他们的故事展示给我们及与我有着同样心理的读者吗?谨候!东楚晚报 孔晓红 2002年7月20日。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从新闻类节目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到广告类节目营造品牌的故事,从MTV专职于音乐故事的讲述到电视剧对人生故事的倾情演绎等等,“故事”不仅坐上了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而且成为其市场化攻城略地的有效手段。^①  相似文献   

14.
图片故事是将多张有联系的照片,精心编排在一起,以此向读者讲述一个具有意义的故事或新闻事件,而往往故事或事件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图片故事相当流行,深受年轻人喜爱.本文从图片故事的构思、立意、表达、拍摄及编辑等几方面,对其制作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希望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晗 《视听》2018,(11):138-139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的成功与其故事的叙事密不可分。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营销中可以看出,开放使用其内容优势,利用叙事手段讲述生动故事,才能做好内容营销。本文从叙事内容与叙事方法两个方面,以故宫文创为例,讲述社交平台时代品牌故事的叙事之道。  相似文献   

16.
王束 《声屏世界》2013,(1):38-38
一直都在思索.到底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称得上是好故事? 有一本书曾对“好故事”这样定义:“所谓好故事,可以从对于与人自身以及人所置身的世界的密切相关的过去的事所陈诉的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的电视新闻来看,新闻的"民生化、故事化"已经成为新的潮流在电视传媒界大肆风靡。本文主要从电视新闻民生化、故事化的概念与意义出发,对电视新闻民生化和故事化的弊端及发展建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用故事讲述新闻",就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对于石油企业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来讲,不断提高新闻故事采编水平,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近年来,吐哈石油报社在新闻采编中,深入落实和实践"告诉一个完整的故事,形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9.
邓祯 《中国编辑》2023,(10):79-84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媒体环境下,跨媒介叙事成为国际传播的底层逻辑和基本理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面临着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信息源到泛信息源,叙事主体的多元化调整;从纯故事到互文性故事世界,叙事文本互文性的凸显;从文本传输到互动传播,召唤叙事下用户声量的提升。本文从跨媒介书写、跨媒介传播、跨媒介介入三方面入手,提出建构与完善中国故事世界、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策略性介入多级文本是推动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升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许多的专题类节目都不能有很好的效果显现出来,电视专题节目都不能逃脱"声画两张皮"这个通病。对于故事性的,人们的观念大多是对创作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学艺术作品提出的要求。但随着电视新闻的创新和发展,故事性作为一种新闻报道风格与审美视角,在电视新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笔者从怎样把故事元素应用到新闻专题中出发,来讲述故事元素在新闻专题中的优势,认识到故事元素对电视新闻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