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3.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世界记忆项目并产生广泛影响。厘清其所倡导的“文献遗产”概念是推动我国相关实践发展的首要前提。本文首先回溯“文献遗产”概念的形成背景,在此基础上选取“上位类”与“同位类”视角对“文献遗产”概念进行双维审视。其次按照时间线梳理“文献遗产”概念的衍生发展。最后得出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理念调整的启示:明确“文献遗产”概念指涉,跳出档案局限;厘清“文献遗产”概念要义,聚焦价值判断;把握“文献遗产”概念衍生,关注原生数字遗产。  相似文献   

4.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31部省级“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分析,解读“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任务与重点,为未来五年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调研与文本分析法对“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文本中主要任务进行研读与总结,划分出七个重要主题,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搭建主题关键词的共现网络,从而思考我国“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建设重点,并提出未来主要从服务中心大局与民生、加强数字转型、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确保档案安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借鉴外国档案法律法规对“公共档案”定义的经验,总结外国法定“公共档案”定义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各国在定义“公共档案”的所有权归属倾向、立法定位、保存与管理主体的确立,以及保存时间和公开利用限制的规定等五个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形成者与形成过程、价值、特点、属概念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协调等五个方面对定义我国“公共档案”的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时空的逆向建模和回溯是推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智能化档案数据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重需要。本文在介绍欧盟“时光机”等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城市记忆工程”和“逆向工程”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并对其学术内涵、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是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以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语义数据反向推导和关联融合,在网络空间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模拟社会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和利用的过程,是我国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记忆档案化是将社会记忆以档案的方式加以留存,档案记忆社会化则是将档案留存的记忆重新转化为社会共享的记忆。两者是一种双向转化的行为、过程和结果,需要我们超越单向度的思维,在社会记忆再生产的统一性中把握双方的互化融合,认识到它们是“良药”,而非“毒药”。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advocacy的词源释义,参考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领域的概念界定,评析档案学界已有概念界定的优缺点,提出将advocacy引入国内档案界时,应将其译为“档案倡导”,并科学界定“档案倡导”的内涵,说明其成为前沿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陈钰 《档案学研究》2020,34(3):112-114
本文围绕年鉴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当前年鉴遇到的现实问题切入,为改善传统纸质年鉴编用脱节、互动性不强、社会服务较弱等问题,研究探索阅读延伸模式、书影融合模式、增值服务模式等纸屏互动新模式,让年鉴“活”起来,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及“中国之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里耶简看秦代文书和文书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里耶简的出土,为人们了解秦代的文书格式、县丞(守丞)的文书职能和文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研究秦代的文书和档案工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唐玥 《档案学研究》2022,36(6):144-148
《钦录》是明太祖管理佛教事务的圣旨敕谕汇编成册的文书档案,藏于南京等地各大敕建寺院。万历年间,葛寅亮将南京各寺《钦录》汇总成“《钦录》集”,编入《金陵梵刹志》中,使之得以保存。《钦录》的编纂可追溯到洪武六年开设的钦录簿制度,并直接受到其“钦录圣旨”“编类为书”原则的影响。因洪武初年僧司还未设立,《钦录》的记录主体实际上是各大寺院而非官府,这导致禅、讲、教等不同类型的寺院所藏版本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和其丰富的内容可补充《大明会典》记载之不足。《钦录》档册体现了明初佛教管理制度化的特点,对研究明初佛教史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倩 《兰台世界》2020,(4):156-160
档案资料是盐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物,也是厘清盐业史相关问题的重要佐证物。在食盐专卖的古代中国社会,私盐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大多官方史料对事件本身记载有限,重点从宏观层面讲述贩私的原因以及惩治贩私行为的国家与地方法规等,而档案资料则详细记录了贩私案件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作为我国清代档案中价值珍贵的县衙门档案,保存了大量盐业记录,其中包括诸多有关私盐的记录。通过梳理这些档案,可以在总结清代巴县私盐特点的同时窥见四川私盐问题并佐证相关史料。此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还有研究盐商缉私、丁宝桢改革盐务、贩私惯犯等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秦朝的焚书政策,山东民间展开了藏书活动。史书对这场藏书活动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但从现有史料来看,有两次藏书活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是济南伏生藏《尚书》的活动;二是孔宅的藏书活动。这场藏书活动使中国古代的儒学文献典籍得以流传下来,为汉初儒学的复兴保存了珍贵的"教材",也为汉初儒学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奠定了文献基础,在中国文献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于朕朕 《兰台世界》2020,(4):129-133
汉初,高祖先后封英布、刘长为淮南王,国除后为九江郡。曹魏时又有淮南王之封,西晋时为淮南郡。东晋南朝由于侨置郡县,淮南郡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十六国北朝也有淮南郡的设置,且名实相符。隋唐及以后,淮南郡改为寿州。唐时淮南道为十道之一,唐末演变成淮南节度使。宋时,淮南或为一路或为淮南东西两路。此后元明清至民国,“淮南”二字不再作为正式政区名称。从“淮南”政区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二级制与三级制的循环、分封到郡县的逐渐确立、同级政区幅员总是由大到小、政区设置多受前朝影响等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资治通鉴》近10万字长跋为例,揭示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文、严两家以严虞悖为代表的士人之阅读轨迹、遗闻轶事,以裨知人论世之资,籍此进一步管窥清代藏书题跋蕴含的丰富文献、史料、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代社会上流传了大量的时政谣言。事实上,人们巧妙地利用谣言简练、快捷的传播特点,围绕所关注问题而展开,表达对朝政及社会诸方面的态度与看法。由于传播效果具有双刃性,宋廷不得不采取措施消解谣言带来的政治风险,故其一边布置谣言传播的政治禁区;一边建立预警、预案制度,并由此滋生出一套严密的传播与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国强 《图书馆论坛》2006,26(6):354-357
汉代文献在文字载体、书写和排列顺序等形制方面已基本定型。汉代已建立后世所遵循的以内容、主旨为基础的标立书名以及署名、结集的规范,但是先秦某些习惯也在延续。汉代著作方式众多,以注解、汇编为主。  相似文献   

19.
徐飞 《档案学研究》2008,22(1):11-13
<庄子>是先秦时期较早有意对档案文献加以利用的著作,但因其较多的寓言运用,人们往往忽略了其史学意义.实际上,<庄子>中以历史人物为角色的寓言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既有他书证实的,也有只见于<庄子>的,庄子寓言具有一定的档案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