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别本《南宗赞》跋敦煌遗书《南宗赞》,对禅宗历史的研究,对敦煌歌辞的研究,都颇具重要意义,因此,胡适之、任二北、冉云华诸位先生无不瞩目于此。由于《南宗赞》各种写本的渐次发现,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就逐步加深。拙文即为笔者所发现的别本《南宗赞》而作。《南宗赞》用"五更转"的曲调,每更一曲,一共五曲。任二北先生将它归之于"定格联章"类。先前所见之本,大多第一曲开头为"一更长"一个三字句,以后四曲则开头两个三字句,  相似文献   

2.
《文史知识》2002年第8期第91页刊登了一篇题为《用错“家书”》的文章。该文开头云:“吴小如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北大时曾得亲炙受业的机会,成为他的入室弟子。”笔者以  相似文献   

3.
正《文汇报》副总编辑唐海先生去世已11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资深的报业前辈——引领我走进新闻工作的引路人。我最早接触唐海先生是在1959年,他当时在《解放》杂志任职,1957年一场"反右"斗争,他幸免于难,被"保护"起来。在《解放》杂志举办的一次作者座谈会上,他对我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热情鼓励有加,希望我为《解放》杂志写稿。我写了一文,很快就被刊用了。1960年,我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1962年,唐海回到文汇报担任领  相似文献   

4.
近期,一杂志刊登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标题是《仇富是中国社会怪现象》.他在该文下半部分提出的中国现代商人需要“士魂商才”的疾呼,我相当赞成.但他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是“国际图书日”,报刊上不乏关于我国读书活动的报道。我也应上海图书馆之邀,为上海读者做了题为《阅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专题讲座。此行的意外收获是,承上海书友虎闱先生热情相助,我借阅到了心仪已久的《业务通讯》和《古旧书讯》的私人藏本,并完成了一篇文章《一份店刊的“杂志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底,美国《广告周刊》杂志网站公布了本年度的"杂志热门榜"。"杂志热门榜"(The Hot List)的上榜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众杂志在广告收入和页码的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7.
大约是2000年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订阅报刊杂志时,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杂志:《中国地市报人》!我感到很欣慰:呀!这是自己的杂志,作为一名小报的编辑记者,多少年来就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刊物  相似文献   

8.
与有些人相见次数并不多,但他的一些话也许会令人铭记一辈子,陈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长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陈原先生应聘担任《译林》杂志的编委,我就是由此结识他的.1980年春,《译林》创刊后觉得已聘的编委多是翻译界的,希望增聘几位出版界专家.当时江苏省出版局副局长鲁光向我推荐刚与她一齐出访英国的陈原.我虽早知陈原的大名,但那时《译林》因刊登《尼罗河上的惨案》,刚刚无辜地被人向高层领导"告了一状",因而正面临很大的压力,我担心请陈原当编委恐有难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9.
我是《图书馆杂志》的读者。《图书馆杂志》的魅力,使我不得不个人连年化钱订阅它。我经常想着它,期盼着它。一期新刊到来,里面的文章篇篇好似一个个花朵,我就象蜜蜂在这花丛中忙碌地吸吮着我需要的营  相似文献   

10.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2000年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订阅报刊杂志时,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杂志:《中国地市报人》!我感到很欣慰:呀!这是自己的杂志,作为一名小报的编辑记者,多少年来就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刊物,一本属于小报编辑记者的“时代杂志”,今天终于看到了这种读物,她开辟了一个专门属于基层新闻工作者的阵地.  相似文献   

12.
喻纬 《出版史料》2007,(2):61-63
百花文艺出版社坚持数年,出版了一套《“收藏一绝”文化丛书》,其中第18种为《尘封的珍书异刊》,第24种为《纸上观影录》(以下分别简称为《尘封》和《纸上》),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上海图书馆的张伟先生。《尘封》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书报刊的书话集。上海图书馆清末民初书报刊藏品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3.
同样是关注"音乐是否具有意义"以及"音乐意义如何实现"这两个音乐美学原命题,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以及阿伦·瑞德莱的《音乐哲学》这两部专著的观照视角和审美维度却大相径庭.一个从实证主义出发,立足于音乐本体的可视性存在方式(乐谱),在音乐的鸣响中进行着历史性梳理;而另一个则以经验主义为源头,在音乐律动中进行自主意识的意向性投射,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文章带着前面所说的两个音乐美学原命题对《古典风格》和《音乐哲学》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宏观的提炼与细部的解读,着重评析了这两本著作的审美视角与方法,期望能够为更多的阅读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整四十个年头,非常荣幸,因为时代给的机遇,我有幸与《译林》杂志结缘,并一路陪伴它成长为一个大型出版社。从现今看,这些年也算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作出了一点小小贡献。我同译界和出版界朋友接触中了解到,一些《译林》的朋友,在议论时觉得《译林》走过的道路,颇带有传奇色彩,认为《译林》杂志及译林出版社发展形成了所谓"译林"现象——一本外行办的翻译杂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或应有一本自己的"纸年轮"。这是我读张冠生《纸年轮: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以下简称《纸年轮》)最真切的感受。何谓"纸年轮"?一个贴切又绝妙的比喻。如同树之生长,一年一轮,或厚重轻薄,或平滑曲折,每一年的成长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网络上最热闹的事件恐怕要数"韩白之争"了.争论双方都是当今文坛颇有影响的人物:一方是"80后"中的明星作家韩寒,一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先生.论战起因是白烨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始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6期,后搁入白烨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一杂志刊登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标题是《仇富是中国社会怪现象》。他在该文下半部分提出的中国现代商人需要“士魂商才”的疾呼,我相当赞成。但他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读2004年《文献》第1期杨成凯《徐乃昌卒年补说》,他说徐氏卒于1943年是对的,但我还可再作补充。一、杨文引用《郑振铎年谱》1943年段披露的郑振铎日记:"得徐积余先生讣闻,为之愕然(卒于四日申时)。"这当然是确证。我还可举胡朴安先生1943年写的《病废闭门记》为证:"二十七年(1938),徐积老患脑溢[血]之症,我二十八年继之。……积老长我十年以上,刻书甚精,如《积学斋丛书》、《随庵丛书》等,皆是有用之书,不是装饰品之诗文。惜病废五年后,于民国三十一年(按,"五年后"当是民国三十二年)弃世,伤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2月17-18日"绿色发展与气候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期间,应邀参会的《采写编》杂志总编白太明先生表示,在其刊物上开辟"气候传播"专栏,以此来表示对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研究的支持.白总编的表态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