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志宏 《当代电大》2003,(10):67-69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 (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2.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3 )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条界…  相似文献   

3.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 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  相似文献   

4.
对于作品,《著作权法》没有对其下定义,仅在第3条列举了什么是作品,第5条列举了什么不是作品,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作出了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台湾1982年《著作权法》第3条第一项规定:“著作指属于文学、科学、艺术或其他学术范围  相似文献   

5.
1.著作权的概念及内容"著作权"在英语国家称为"版权"(Copyright),含有复制或抄录作品的权利的意思.而"版权"一词在我国被作为法律用语.所以,在我国法律文件中的版权与著作权往往混用或相互代用.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对著作权作如下表述: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而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三章 作品权(著作权)本章内容因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尚未制定,不符之处.应以著作权法为准.第一节 概述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科学或文艺作品的署名、修改、专用等人身权和获得报酬和物质奖励的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共五项:发表权、著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邻接权著作权法确认了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原则。该法吸收了国际立法的先进成果,冲破了传统著作权法不保护邻接权的旧框框,把作者权和作品传播者权统一起来,这是著作权法的一大特色。从国际上看,处理好著作权与作品传播者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著作权法早于1991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对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作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对于完善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发展对外科学文化交流,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就是版权,是广大作者对其创作的文艺作品、科技作品依法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专有权利。版权意识,作为广大作者意识集合体的一个方面,必将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作品的本质是有体物。作品的概念是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用于满足人类审美和认知需要,并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类思想感情和物质表现形式的结合物。对“作品”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明确的概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作品的种种权利,推广传播人类的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制度兴起的18、19世纪,正是独创性观念盛行之际。浪漫主义运动把独创性观念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著作权领域。独创性观念对著作权法的影响是以作者概念为中介实现的。把独创性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作者的知识权益得以保护,这极大地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但是著作权理论对于独创性概念的理解还不统一,没能注意到借用中的创造性转换现象,致使现行司法实践在判断作品侵权时还有失准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著作权的本质 所谓网络著作权,又称版权,作者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含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的权利.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而知识产权是与物权、债权、人身权相并列的四大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信息时代,区块链、元宇宙、NFT数字作品等新兴科技、经济概念对既有著作权法律概念与制度形成冲击。从著作权法语境下“作品”及相关概念之嬗变出发,分析分别对应不同时代传统作品、数字作品、NFT数字作品的特点以及同作品类型在传播过程中的法律性质之殊异,建立适用于数字网络环境下以作品类型为分野的发行权与权利穷竭原则的灵活适用机制,厘清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冲击下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边界,有利于调和数字网络环境下的作者、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助力我国文化、艺术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五大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创作的作品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被新增为特殊职务作品,媒体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作者与单位间的利益分配转向“厚单位主义”,这一重大修改显现出过度扩张特殊职务作品客体范围、背离意思自治的基础导向、阻碍《著作权法》的激励机能等弊端。我国同时移植“视为作者规则”和职务作品规则,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构成要件交叉导致二者边界难以界分。应从一般职务作品的定位、增加意思自治规则、优化媒体创作者的奖励机制、明晰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关系的角度完善媒体职务作品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著作权法立法和司法的时间较短,所以尚有不尽完善之处。关于创作行为和辅助性行为的界定稍显宽泛,应当有一个更为准确而具体的标准。关于委托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作为调整著作权这一复杂的民事权利领域中的法律关系的一个特例,是完全必要的,但显然与民法通则有相悖之处。《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第三项,关于没有参加创作而在别人作品上署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没有准确界定有委托合同与无委托合同的两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考试制度源远流长。我们中国人在一生中,要经历许许多多次考试。参加考试、应答试题已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此相应,各种试题(集)出版物随处可见。于此,笔者参照我国台湾著作权法与我国大陆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试析一下试题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一、试题是作品吗? 通常,考试的试题凝聚着创作人相当多的智力劳动,具有相当高的创作性,因此,应当对创作人的智力劳动成果给予法律保护。根据我国大陆著作权法的规定,考试的试题如果是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的智力创作,具有独创性且能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就会成为著…  相似文献   

16.
引言1992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年10月15日和1992年10月30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保护文学、艺术与科学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管理的《世界版权公约》先后正式在我国产生法律效力,这标志着中国的版权保护事业走上了国际化、合作化的轨道。而由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早已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即版权,指著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版权意识作为高校教师意识集合体的一个方面,它的强弱必然影响版权保护和限制的效力。我国著作权法已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必将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创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底座,虚拟数字人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数字人创作内容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创作主体、生成过程、承载媒介等方面具有同质性,二者共性程度可为前者著作权保护路径提供先期理论与参考。具言之,虚拟数字人创作内容应受著作权保护而非进入公有领域或冠以邻接权之名;生成内容认定上,应坚持以作者为中心的独创性认定标准,以全新作品体验作为判定依托,符合情感投入和客观表达双重条件;法律适用上,应以现行《著作权法》第3条为基准,通过法律解释将虚拟数字人创作具象内容归入既有法定作品类型或兜底条款涵盖;权利归属上,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宜将虚拟数字人创作内容的相关著作权利归属自然人主体。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细则生效以来,使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及其作者、传播者的权益。有了专门法律的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集中体现了有计划商品经济制度的特色。实施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调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传播者的积极性,调动了更多的公众参加社会文化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积极性。我国的著作权法,得到世界版权组织的承认,且受到好评,为参加世界版权组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第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