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与其抱怨孩子“无处可去”、出去玩一趟“花费太贵”,不如摸准他的兴趣点,鼓励他丰富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耐心深挖,总能让孩子找寻到属于他自己的快乐与获益匪浅的成长经验。  相似文献   

2.
曼语  涵妈妈 《父母必读》2014,(10):138-140
当老人融入我们的育儿生活之后,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位居孩子心中的首位,这让爸爸妈妈何等失落!与其抱怨老人像情敌一样和我们"抢"孩子 不如静心观察 他们到底用何秘诀缴获了孩子的心。认真学上几招儿,不仅能“夺回”孩子,也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生十六七》2011,(12):26-27
如果财富无法传承多代.还有什么更能保障子孙的未来呢?家教思想。与其将孩子往“有钱人”的方向塑造,不如将孩子向“有心人”的方向塑造。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4.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观念,来自于“为未来着想”的考虑——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恐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摔摔打打——  相似文献   

7.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而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诱导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  相似文献   

8.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开朗、好学向上,有着良好的生活态度。那么有着优良品质的孩子又是如何培养的呢?在实现家长的教育愿望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用诸如“理想”、“目标”等空洞的说教来教育幼儿,不如从“小处”着手,从引导孩子的具体行为出发,把孩子的目标具体化,如从一件玩具、一次远足、一个亲吻、一次拥抱等等小事上,引导孩子成长。我们在家庭中尝试摆放“心愿树”,用“心愿上树”这一形象的做法引领孩子成长,收效较好。女儿文文特别喜欢手…  相似文献   

10.
“涂鸦”一词最初见于宋人范成大的五言诗《儿时拾趣》:“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从诗里可以看出“涂鸦”具有“似懂非懂”和“随手乱画”的特点。对于孩子的“涂鸦”,有些家长感到讨厌、恼火,此举小而言之是挫伤了孩子用画画表情达意的积极性,大而言之是把一个有可能成为画家的人才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1.
当孩子犯错误惹你发火时,与其一味地埋怨、呵斥和责备,不如对他说:“想想以后怎么办吧……”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朗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朗,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朗———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来都要高出一截。法国家长们认定,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作出某些消费限制的规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本领。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帐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一般并非区区几十或几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份“漂流书俱乐部”在南京成立,组织者精选了100本“漂流书”,在机场、茶社、酒吧等地放“漂”,并在一家网站开辟了“漂流书俱乐部”栏目,力图为爱书人搭起一片“缘分的天空”。“图书漂流”活动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许多家庭都有藏书,而其中很多在被人读过之后就被尘封于书架上,似乎就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此,“图书漂流”活动的发起者、美国人罗恩·霍恩贝克尔主张:与其让这些书尘封于书架,还不如让它们进入社会,使别人也有阅读它们的机会,从而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图书馆。同时,对图书所有者和阅读者都能参与它的“漂流”过…  相似文献   

14.
刘朴  石小磊 《成才之路》2011,(7):93-I0020
“如果不是顶尖的人才,‘北约’‘华约’去都不要去,还不如花时间好好准备高考;有条件的地方,义务教育与其往后延伸,还不如往前推;国家应该设立一个教育公益性的频道,让孩子有一个‘干干净净’的电视看……”针对时下人们最关心的教育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张冬 《教育文汇》2003,(5):26-26
孩子的“创造”最富有情趣,信手“涂鸦”即是。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孩子抓起笔在纸上乱画时,其心态是最轻松的、鸡娃娃可以飞上天,西红柿可以长出腿……那画是多么的无拘无束,典型的天马行空! 请细细品位老舍先生的一段话:“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作,兴之所至,加灭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其淋漓尽致”瞧!在老舍笔下,小女“涂鸦”的情景是多么美不胜收!提起此事,先生又是多么的悠然神往!  相似文献   

16.
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们常说:“老师灌不如引导学生看,老师讲懂不如引导学生读懂。”这里所说的,“看”“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会读书,读懂书,知其意,明其理,究其源,读起来兴趣盎然。读的多了综合、分析、联想的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何其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验中体会到,应注意做到“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17.
“儿比父灵,老子不如儿子聪明”,听起来着实令人恼火,让父母没面子。但当我们不再自作聪明,不再盛气凌人地面对孩子的种种“行径”时,不由你不心悦诚服地道一声:我并不比儿子更聪明。日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初一年级同学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烦恼排行榜”。有接近20%的同学.把“父母总是把我和其他孩子比较”放在榜首。与朋友一起聊天,当说到孩子时,很少有朋友谈孩子的特点与进步;时常听到的。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19.
生于忧患     
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喜欢在屋子里为孩子编织一个世外桃源般美好和谐的世界,而当他们从童话走进纷繁的世界,发现生活并不如童年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时,灰心、无助、丧气等负面情绪便随之而来。与其带着不愿伤害的“好意”为孩子编织虚假的童话,不如让孩子从小学会正视其实并不完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个懂得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家长,他会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一是认识兴趣。它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感到好奇,想了解它,知道它是“为什么”。与其逼孩子整天认字、学算、背古诗,还不如多让孩子观察周围世界:鸟是怎么飞的,鱼是怎么游的,蚂蚁是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