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武术概念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武术的概念问题是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武术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以往的武术概念进行了剖析,揭示了武术的本质属性和种属关系,将武术的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练习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追求个人安全和保卫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军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已经完美谢幕,我们期盼已久的武术只是作为表演项目,未能跻身于奥运大家庭。文章通过武术与跆拳道、柔道这些奥运项目的对比,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武术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分析。认为:武术与功夫概念存在混用现象,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文化,需要重新界定武术的本质特征;政府等有关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对外推广武术;国内武术界应放长眼光,摒弃门派观念弊端,改变传统的武术推广模式,借鉴成功经验,让中国武术进入奥运,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武术?"是武术界外经常追问的问题,也是武术研究的本源问题。关于此问题的答案,在武术界内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武术定义中,1988年和2009年形成的定义具有代表性,并一度成为武术学界的共识。但是,从回答武术界外提问的角度,武术的定义还应更加凝练,即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武术的内涵和外延。文章从武术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即中国性、传统性、文化性、技击性、艺术性、体育性出发,提出"武术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技击艺术与运动"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4.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武术概念对武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武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内涵与发展自身的内容。因此,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与概念界定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语词出现的时间、目的及其指称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术划分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虽有既定事实的倾向,但划分的依据还不明确,而且划分后的外延不符合逻辑学中分类的穷尽性及划分后各子项在外延上互不相容的逻辑性要求。并以传统武术语词中"传统"含义的分析为明确此划分依据的手段,得出其对应的同位概念为现代武术,依据两者本质属性的不同而对其概念进行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较全面地综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武术概念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最后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和训练格斗技能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武术概念的逻辑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概念研究是武术理论教学和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命题,武术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等的规范、统一对武术运动走向世界,对武术学科理论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同时也是武术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对武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分析,并用逻辑学中的“属加种差”定义法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8.
武术,又称搏击、格斗,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术成为我国的文化传承符号。传统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竞技格斗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传统艺术,以传承的方式将武术发扬光大。竞技武术相对传统武术提出概念时间不长,适用于比赛的武术方式。以得分和胜负为其表现形式。虽然学界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相关概念和文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将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武术概念内涵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在这一起点,关键是给概念以准确的定义,因此,人们对武术的各种属性进行分析,将武术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然后进行综合,从武术内容中抽象、概括其特有属性,并借助于语言的表述,逐步地形成一个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学校的概念进行分析和重新界定,并对武术学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深入探讨了武术学校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和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从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传统武术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旨在为宣扬武术精神、丰富世界文化提供参考,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武术早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的道与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是创造性的根本智慧;武术之道,是人潜在的最为理想的有关武术实践的智慧。道只可体悟而不可认识,对道的体悟与把握,将自然地获得驾驭武术实践的真正的术。传统武术家们所追求的真正的术,其实就是道,而不是外显之术。悟道的方式,决定了传统武术的经验性质;以实用为标准的传统武术的经验思维,自然可以包容与吸纳已获得实用性证明的现代科学思维;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想模式,自然是传统经验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武术新定义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运动形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武术新定义较之旧定义有很大的充实和改进,但定义尚不够严密,存在着不能将其与国外技击术区分开来的缺陷。武术定义,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蕴含了人类文明的光辉。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的理念。法治是文明的象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样追求和谐和统一。武术和法治理念的相通性决定了从武治到法治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文明前进的体现。现代法治下的武术在法律的保护下取得了新生,不论在知识产权保护还是武术事业发展方面,法治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合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致思趋向。从和合思想角度来看,传统武术在现代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科学化发展趋势,仁义至德,修心养性的发展趋势,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教育化发展趋势以及以健身为价值主体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现代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武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  相似文献   

16.
武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其价值观是创造性的、发展的。武德的当代价值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提高国民素质,培育民族精神。培育国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武德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名人效应”与现代中国武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现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要打破传统的传播理念,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传播中国武术;武术与名人产生的名人效应相结合,既能满足喜爱武术群体的自身需要,又能对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研究武术国际传播有关问题做一理论铺垫。研究表明,武术国际传播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武术传播者借助一定媒介向国外传递武术信息,以实现共享互动的目的。其概念中包含着传播要素,文章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