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顿姗姗 《考试周刊》2012,(94):124-125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结课艺术流淌着教师设计的智慧,学生交流的性灵.师生互动交流共享的快乐。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最佳状态下结束本节历史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灵活多样的历史结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良好的课堂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课堂内容得以概括和融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形成对比,豁然开朗。犹如游人在悠游览胜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使人重温游迹,倍感亲切.颇有余音绕梁之妙。把握好历史课这一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落幕”,达到“课虽结而趣无穷”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历史课的结课艺术。  相似文献   

2.
结课与导课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十分讲究导课的艺术,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而往往把结课当作可有可无的环节,草草了事。  相似文献   

3.
结课与导课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十分讲究导课的艺术,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而往往把结课当作可有可无的环节,草草了事。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玩”中获取信息技术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陈晓雷 《考试周刊》2011,(64):162-163
课堂教学往往由几个固定的环节所组成.他们分别是导入环节、新授课环节、巩固知识环节,以及结课环节,其中导入环节和结课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两个教学环节质量往往对整节课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使用,而且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要懂得恰当地利用结课的艺术为课堂教学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在本文中,作者结合着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和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和结课的方式.希望能够在有效的导入和结课的带动之下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贾腊生 《湖南教育》2003,(13):30-30
课堂教学的骨架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一般由“阶段、环节、程序”组成,如新知识学习课一般可分为“导入、新知识学习、应用、结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由一至三个环节组成,如有的新知识学习课中的“新知识学习”阶段可安排“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归纳生成新知识”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又由若干个程序组成。一节课的“阶段”和“环节”是课前设计好的,但大部分“程序”不要课前设计,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为了实现对教师教学的有效评价,评定一堂课要解决好如下四个问题。1.你是怎么教的?评课者听完教师的课后,要和执教者一…  相似文献   

8.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课,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尾”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数学知识、活动、游戏等,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达到会学不如乐学的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课尾”是如下设计的:师:同学们,现在有一个顽固的数142857。他顽固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0.
卢夏倩 《双语学习》2007,(5M):109-109
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结课是总结概括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实现知行统一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徽特级教师莫家泉说:“一节完整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采取各种手段是‘形’,愈生动愈好;瞄准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是‘神’,愈集中愈好。而结课那几分钟,应该如散文的高潮,当为精彩之笔。”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设计"凤头式"的导课,也要设计"豹尾"式的结课。一个好的结课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启发思维、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几年来,笔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结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虽然短暂,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却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省略号”式结课、“感叹号”式结课、“问号”式结课,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余音绕梁久不绝”.  相似文献   

14.
刘锋 《四川教育》2006,(5):37-38
开课与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体,与其他环节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美。突出哪一方面,或者生搬硬套,或者无过渡,无呼应,都是把教学结构肢解的行为,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与结课是一堂课的头和尾,要有,但不能过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孙悟空要融入人群,只有包好猴头,收起猴尾,人们才不会喊“妖怪”,教学的一个境界是所谓“设计有痕,而教学无痕”,所以,了解了开课和结课的本质,还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做到藏头不露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慧 《广西教育》2012,(37):49-49,54
结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结课能够给教学带来画龙点睛之效。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结课环节仅仅是引导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这当然是结课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厌烦,没有新鲜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历史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环节巧妙勾连起来的。其教学的艺术性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导入、过渡、小结三个环节的教学技能无疑是整个课堂教学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多样、新奇、有趣、凝神、起兴、点题的导入,宛如徐徐拉开的帷幕和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智 《教学月刊》2011,(6):47-49
笔者发现,长期以来,“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教学实践,但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却为数不多。我们知道,“结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后所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并加深理解,留下难忘的记忆;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点,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将新学内容有序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好的“结课”能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予以强调和提醒,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好的“结课”能适时扩展、延伸教学知识,通过设置悬念,使“结课”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结课”能对学生先前的课堂学习表现实施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和补充;好的“结课”能使本节课的总结与导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相映,更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有“凤首、豹尾”之说,一节课亦如此。数学课的导入和结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课始导入与结课,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是有益的。课始的教学设计得好,就会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获得一举成功之效;课末的教学设计得好,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引入深思之意境。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导入和结课,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艺术境界昵?  相似文献   

19.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谈谈数学教学的导课和结课艺术。 一、导课艺术 “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是实现教学整体艺术  相似文献   

20.
导入艺术     
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序幕”。有创意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而且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形成一个利教利学的课堂氛围,并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得抓住导入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