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月12日致信祝贺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向中国农学会全体同志、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农学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学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2,(6):62-62
<正>近日,经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评定,中国农学会在2011年度社会组织评估中获得5A等级。中国农学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百年老会。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农业部领导下,农学会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秉承"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办会宗旨,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认真贯彻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研究咨询、人才与科技评价、国际交流、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交流中心主办、日本日中科技产业交流机构协办的“中日科技经济交流学术讨论会”于9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鹏总理、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分别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长路南祥、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日本原子能产业委员会会长向坊隆先生以及两国科教、企业、民间团体代表180多人出席了讨论会。会上中日代表就中日两国在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还就电子、信息、通讯、能源、资源环境等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报告(四篇)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07,(7):36-36
据新华社讯 中国农学会会长,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6月10日表示,中国农学会在今后5年中,将着力构建和完善“四个平台”,动员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实现率先跨越。  相似文献   

5.
继2010年9月10日在北京举办中日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日本协和特许法律事务所于2011年9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举办了2011年日中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简讯     
正2016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工作协调会召开3月25日,2016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工作协调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来自农业部、中国科协、国家卫计委、共青团中央等纲要成员单位联络员、以及中国农学会、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农业分公司等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钱岩传达了《全国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是逐步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一是近期在解决农民温饱的基础上,及时地引导农民向小康迈进;二是中期在推进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中,改造传统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远期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解决农村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7年农  相似文献   

8.
努力开创新的国际合作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 ,随着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发展 ,国际合作局积极筹办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经济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路甬祥院长任会长。针对日本研究与开发经费约 70 %以上来自民间、日本产业研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双方合作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特点 ,该协会旨在推动我国与日本民间企业多层面的实质性合作。合作初期 ,我院与日本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对象主要限于大学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 1997年以来 ,我院相继与日立公司、NTT数据公司、大阪煤气公司、松下电器及NEC等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在信息、通讯、能源、…  相似文献   

9.
文国锋 《学会》2006,(10):3-13
2006年7月17日至29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率领代表团一行12人出访日本,围绕中日政府间技术合作项目——“日本NPO法律制度研修”,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一系列考察、学习活动。访日期间,代表团聆听了部分日本专家学者的讲座,与部分日本政府官员、民间非营利组织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现场考察了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支援机构。这次考察、学习,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体系、法律框架、发展状况等方面有了较多的了解和把握。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公益法人制度改革、当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肖春承 《学会》2007,(3):47-49
<正>广东省农学会成立于民国15年(1926年)8月14日。在学会89年的历史中,广东省农学会紧紧围绕广东农业、农民、农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但是,由于经济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学会原有的工作方法和  相似文献   

11.
<正> 2002年10月8日至12日,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学习研讨会在福建省南平召开,共有来自中国农学会和各省(区)的领导、专家、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原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中国农科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李可心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沿海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强的先导示范和孵化带动作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交流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经验,探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子,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支撑,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方科技协力会会长、农学博士,土壤专家川濑金次郎先生,早年曾在中国长春畜产专科学校任教,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为改善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增进中日两国民间友谊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中日数学交流是现代中国数学史中的重大事件。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日本,中国引进和建立了现代数学教育制度。与此同时,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大量日文数学教科书翻译成中文,并且回国担任数学教师。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数学教育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数学也融入世界数学主流中。  相似文献   

15.
春色正中分     
正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恰逢春季之半,因此得名"春分";又因为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春分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来了,提醒着人们安排生产、生活的节奏;节日到了,帝王祭日,民间祭祖,同时民间也有其他一些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李鹰 《华夏星火》2005,(1):18-18
第五届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交易会(简称农高新双交会)于2004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既是展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绚丽多彩的窗口,又是全国农业交流的平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家涉农企业、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将农业新品种、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最新研发成果带到这届双交会上。优质农产品产销见面,参展企业产品推介,吸引了近万名来自全国的客商,3天的展出达成的成交额超过千万元。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10,(7)
<正>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台湾)、福建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合作研讨会"于2010年6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召开。会议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聚集两岸民间社团领袖、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台湾33人),围绕"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合作"问题开展了探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  相似文献   

18.
农职业学校送教下乡中农产品营销课的教学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进 《科教文汇》2011,(36):136-136,137
根据国家政策,"送教下乡"这一办学新模式在许多农职业学校得到推广和普及,这种办学方式把学校办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上在了田间地头及圈舍旁。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农业职业教育空间,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为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笔者曾多次下乡开展教学活动,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对送教下乡中农产品营销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行交流互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又是“中日体育文化交流年”。胡锦涛总书记的“破冰”之旅,虽然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春意,但中日之间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还相对脆弱。在中日关系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政治关系停滞不前的时期,但两国人民依靠相向的努力,通过密切的民间交流,“以民促官”,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交流。那么,何谓中日民间交流呢?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日科技合作面临“三重变局”影响——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势头一定程度超越日本、中美科技博弈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复杂影响。通过系统梳理中日科技合作的发展过程,并聚焦“三重变局”背景下双方科技交往进展,从官方合作与民间合作、科学研究合作与技术合作等分层次探讨中日科技合作的新变化。可以发现在“三重变局”背景下的中日科技合作,官方合作明显受双边关系与国际形势影响,民间高科技合作阻力增加,双方在国际论文合作中的存在感发生变化;尽管中日双方技术合作紧密,但是日本对华高科技领域的局部“脱钩”存在可能性,而且面临来自日本国内与美国因素的双重挑战,中日科技合作的固有问题也可能愈加凸显。鉴于此,应强化政府间交流,以民间科技合作为着力点,围绕双方利益需求全方位强化中日科技合作的支撑链条,努力化解分歧与冲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