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而学生语言习得的最直接途径便是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语文.而"言语承转"便是言语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承"是对文本语言的继承:"转"是对文本语言的运用.承转结合,便实现了言语本质的习得.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言语承转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实践性"——指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就是要多实践,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多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达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不断进行"微"积累、"微"作文,让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常态化,言语表达的训练常态化,从而"积跬步以至千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文以《第一朵杏花》"两次对话"教学片段为例,聚焦对话、品味对话、实践对话。教师应该充分钻研文本,挖掘文本中独特的"语用"价值的内容,"让思于生""让学于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文本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拓宽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视野的重要辅助物。关注英语教学文本资源的优化和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文本资源的优化就是要在发挥学生语言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任务学习探究能力、语言表达拓展延伸能力等,让学生从文本资源中接受知识和感悟知识,促进他们综合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有效内化生成,在教学中,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素材内容,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发挥好文本资源的作用,不仅能够为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获取提供便捷的途径,更能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以文本资源为教学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素材,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学生在文本学习资源的激活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理解感悟能力,不断地提高语篇概括能力、任务学习探究能力、语言表达拓展延伸能力等,从文本资源中接受知识和感悟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起始于言语活动,又复归于言语活动,它以学生的言语实践为基础,以言语教学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目的。学生在言语训练中通过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过程,强化言语形式及其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从他人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中把握语言规则,培养学生言语学习的动机,促成学生言语学习的转换,讲求学生言语学习的策略,最终达到学生言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形成语感。学生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获得了语感,把握语言生成规律,才能形成学生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语言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与作者对话、编者对话,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在言语实践中动态生成的。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遵从文本阅读规律,以儿童的视角,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巧妙穿插习作微技巧教学,循序渐进地学习领悟和"语用"实践,让"阅读"与"表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正言语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工具顺利进行信息传递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具有阶段性、反复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在语文学科中,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言语能力建构则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言语能力的过程,具体包括阶段性目标的合理设置、言语技能的反复训练、言语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内容,其中学生是言语能力建构的主体,要努力让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自主建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师生围绕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适切的单元主题,通过共同的语文学习内容、言语实践情境、自身语文经验进行对话,使学生与语文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建构全新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语文核心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实践运用,理解语文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体验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其价值取向表现为:语文教育思维由"演绎"走向"归纳",语文学习内容由"蓝本"走向"文本",语文教学文化由强调"德性"走向尊重"个性"。其核心特质是:知识有宽度,情感有温度,资源有广度,文化有厚度,结果有效度。其基本实践路径是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达成这一目标,靠的不只是对文本的理性解析,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即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领悟文本内在的意蕴。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受到,诵读作为一种言语活动,对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感受作品的情与意、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在重视文本内容教学的同时,总是不忘积极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结合阅读教学,我设计了许多写作活动。这些活动既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读写结合,使我的语文教学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3.
高玮 《学苑教育》2020,(7):83-83
小学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它的实践性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若想让"语言实践"最终能带领着学生淬炼出有效的"言语"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语言实践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积累深厚的言语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种工具,语文能力是一种技能技巧,它必须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把知识转为能力。张志公先生在论述"语文"这个工具时指出:凡属工具,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操纵它,熟练地运用它。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准确地操纵、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这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靠训练,也只有靠训练才能使老师们在教学时砍掉多余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节约每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读书,练说话,练造句,练写篇段,保证训练的量,提高训练的质。那么,如何立足于课堂,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语言实践的内涵"课标"明确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内容,语言实践是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总括。语言实践的过程应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深层意义,并深入文本习得语言、积累语育,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最终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二、语言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性。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得靠自己的体验、感悟以及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欣赏、判断,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实践,就不会有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综合性。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语言文字不再是机械的符号,它承载了学生的思想,承载了学生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掌握语言是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语文教学实践的关键,让语文课成为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积极探究,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中采取"自读、导读、会读"的阅读模式,给学生读书、训练、讨论的时间,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寻找教材的语言规律,在精心设计迁移训练中进行读书训练,熟练掌握语文知识,让读写能力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用词,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象;要立足文本叙述,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要依托文本内容,促进学生的言语运用;要抓住文本矛盾,让学生感悟言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开启了从关注文本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以及表达策略的转变上。这一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即便是低年级也需要夯实语用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基。以《雾》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营造鲜活意境,在模仿中发展语用能力;强化对比辨析,在训练中发展语感意识;关注运用表达,在迁移中推动拓展实践,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练笔是"独白语言"的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言语实践。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训练点,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既可以深化阅读,锻炼书写,又可以训练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