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来看一道2013年潍坊市的中考题: 题目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相同与不同     
《热现象》一章中,有些概念和现象存在着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此,同学们应很好地进行比较,理解并掌握它们.1.蒸发和沸腾,内涵有异同.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所不同的是: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同样是“白气”,来源却不同.夏天,剥去冰棒纸可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而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们口中也会呼出“白气”.这两种现象中的“白气”的生成都属于液化现象,但它们的形成有所不…  相似文献   

4.
把冰棒冒出的“白气”误认为是冰棒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 自然第一册练习册第二十页有“蒸熟的馒头会冒‘白气’是什么原因?夏天的冰棒也会冒‘白气’,又是什么原因?”蒸熟了的  相似文献   

5.
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同学们都能较好的记忆。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夏天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把烧红的铁棒放在冷水中,水面上也会出现大量的“白气”,对于如此多的“白气”,大家就不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就更不好区分。下面就具体的分析“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 ·1 - 1 5  2 熔点 保持不变  3 蒸发  4 B 不变 吸热  5 液化 熔化  6 气压 较低  7 氨气  8 - 1 8  0  9 80 固  5  1 0 2 4℃  1 1 C 1 2 C  1 3 A  1 4 D  1 5 A  1 6 C  1 7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的“粉” ,这是霜 ,它是冰箱里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冰棒上形成的 .剥去包装纸 ,冰棒会“冒烟” ,这是雾 ,它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能力训练 ·1 扩散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热传递 做功  3 D  4 B  5 D  6 温度…  相似文献   

7.
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同学们都能较好的记忆。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夏天冰棒周围会冒出“自气”;冬天嘴里呼出的“自气”;把烧红的铁棒放在冷水中,水面上也会出现大量的“白气”,对于如此多的“白气”,大家就不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就更不好区分。下面就具体的分析“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9分)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是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小水珠浮于空中形成“白气”.这种现象有时可被人们利用.眼镜片粘附了尘土,看起来变得模模糊糊.这时,可对着眼镜片呵气,就会在眼镜片上凝结一层小水珠,然后擦拭.不过,这种现象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牙科医生检查病情时,为看清牙的里侧的情况,通常要用一面小平面镜,再放入口中,通过平面镜反射进行观察.这时,小蒸气就会液化成大量小水珠,粘附在平面镜上,使医生无法看清牙的情况.拍电影,冬天在户外拍夏天的戏,无论…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30分 )1 .下列数据中 ,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 1 0 8m/s  B.运动员激烈运动后体温可达 4 5℃C.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0 .5 Pa D.彩色电视机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 4 A2 .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 ,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 ,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B.剥去包装纸 ,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C.冰棒放入茶杯中 ,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 ,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固现象3.关于电磁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1.
一、创新型课堂教学要开放化、民主化创新教育不可能在封闭保守的课堂环境下开展 ,必须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由于物理课与自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所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广义的自然、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去思考 ,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如 :夏天吃冰棒时 ,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就要问“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进而去设想 ,如果将冷冻过的一根木棒或铁棒拿出来 ,周围会有“白气”生成吗 ?这显然是一种创新的思考和探索。创新教育的开展还需要民主化的课堂气氛。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  相似文献   

12.
1.电冰箱为什么能制冷?电冰箱中有沸点很低的液体,很容易汽化,而汽化是需要吸热.这样电冰箱内部会放热而变冷.而且汽化后的气体又液化后再汽化吸热,这样不断地循环,电冰箱内温度会不断降低从而制冷的.2.电冰箱周围温度为什么比房间中其它地方高?上面提到液体气化后还要液化,而液化要放热,放热是通过冰箱后的铜管传出,释放给环境的.所以冰箱周围的温度比其它地方要高.3.冰箱为什么要断续工作呢?电冰箱如果始终工作,则汽化就不断地进行,冰箱内温度就不断地降低,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过低的温度,所以冰箱工作一段时间后,…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常温常压下有的可看到,有的可闻到.例如:黄绿色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存在于空气中.我们熟悉的水蒸气就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是什么样子的呢?烧开水时,水开了,从壶嘴里喷出的汽是不是水蒸气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白气”的一些问题.1.冬天,人们说话时我们看见“白气”从嘴里呼出,这是由于口中呼出的废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高于气温,故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夏天为什么看不见这种“白气”呢?“白气”是否就是水蒸气呢?我们必须首…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冰糕都是装在冰柜或保温瓶里,刚从这些容器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并且,这“白气”不断地向外扩散,很快就消失了.无论什么颜色的冰糕,在空气中都会发白,如同撒上一层“白粉”一般.若把冰糕放在杯子或其他容器里,片刻,容器内外壁上会出现一层“汗水”.同学们,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呢?  相似文献   

15.
夏天,当你津津有味地吃冰糕时,你是否注意到。冰糕在不停地冒着白气?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我们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冬天.我们哈出的热气遇到冷空气。也会变成一团团白气,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买一瓶纯净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18℃左右)中,两个小时之后把它拿出来,你会发现水的温度已经低于0℃,但是水并没有结冰!为什么?是不是冻的时间不够长?把它小心地放回冷冻室.轻轻地关上冰箱的门,再冷冻一个小时,然后取出来.你会发现水的温度已经远远低于0℃.  相似文献   

17.
(第三、四章内容)完善与提高1.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先后.2.物态变化中,要放热的过程有.3.下列现象各属什么变化?①烧开水冒“白气”.②湿衣服变干③箱的形成④灯泡钨丝变细⑤焊接金属③吃冰棒解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都需达到一定温度才能熔化B.物体凝固时,温度一定要降低C.0℃的冰冷却比0℃水效果好D.吹风凉快,是因为把温度吹低了5.站在百米赛跑的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枪声再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晚多少秒?初二物理知识明细表(二)@武东鸣  相似文献   

18.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现行课程的新理念,而近年来的中考题越来越多地体现了这一要求,而家庭中的厨房与物理密不可分,厨房中包含许多物理问题。1厨房中的物态变化例1用壶烧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白气”,但壶嘴最近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在离壶嘴很近的地方温度很高,水蒸气不会液化,在离壶嘴稍远的地方温度变低,水蒸气被液化,这就是看到的“白气”。例2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A.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B.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超过100℃,饺子…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有关液化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水蒸气”和“白气”不能较好地辨别,误将“白气”当成“水蒸气”,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清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如雾、露和白气等),同时也不能应用“白气”的形成原理和知识去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因此。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导致“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笑话小超市     
《特区教育》2011,(6):40-41
香肠和冰棒 一根香肠被关在冰箱里,感觉很冷,它看了看身边的另一根“香肠”.略有安慰地说:“雹你都冻成啥样了!”结果那根“香肠”说:“对不起.我是冰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