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词体式的过渡、诗词的比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温庭筠与李商隐的比较五个方面,因此近20年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是相当全面的,也在很多方面对以往论述有所超越,但温诗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对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之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十五年来,温庭筠诗歌研究不论是关注焦点,还是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可将1980-2015年间分为三个时间段,结合时代特征分别加以总结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特征,即:考证与开拓,继承与创新,发扬与壮大。在此基础上得出温庭筠诗歌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作为晚唐的杰出诗人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其中以吟咏春光为题材的部分诗歌给人以封建国家末期特有的颓废之美;主要分析这种颓废之美的三种具体表现,并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温庭筠本人遭遇对此类诗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唐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把追求形式美作为诗歌创作之能事。温庭筠对于诗歌的形式美,确实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对事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使用铺叙委婉透彻,而且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了精心雕琢。文章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得出其诗歌艺术手法的三个方面,采用这样的艺术手法的目的在于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流丽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晚唐"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艳情词进行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探讨他们不同的笔法在词作中呈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分析柳永对温庭筠词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中,金、翠、绿等色彩被广泛地应用于意象中。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把握温庭筠词的特色。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分析,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得出结论: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色彩与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了意象的表意功能,增加了他词作的特色。这对于精确地理解、把握我国最早的词作流派花间词的主要人物温庭筠的创作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与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在词作风格和内容上有着显著地差别。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温庭筠词作用色浓艳,韦庄词作较为淡雅;"密而深"是温庭筠词作的主要特色,与之相对应的韦庄词则表现为"疏而显";在创作手法上,温庭筠词多用暗示联想手法,丰富思想感情;而在词作内容上,韦庄的词句显得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0.
乡愁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弥漫不开的情结.《商山早行》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因其中有“杜陵梦”一语,而多视杜陵为温庭筠乡愁所系之地.本文将从杜陵之“梦”、凫雁之“满”、板桥之“迹”和驿墙之“明”四个方面,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同时借助作家的生平考证来说明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眷恋的故乡并非“杜陵”,而是其籍贯“并州”.  相似文献   

11.
温词浅释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著名词人,他的词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温庭筠几首词的内容和主题提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诗中大量出现的"马"意象,展示了衰败的晚唐背景下文人志士的复杂心态:既有光鲜亮丽的宝马形象,也有边塞征战的铁马铮铮,更有命途多舛的困顿之马。诗人对马情有独钟,马是其命运的化身和人格精神的心灵寄托。其原因主要在于晚唐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温庭筠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的人生遭遇以及对于前辈李贺咏马诗的学习与继承。  相似文献   

13.
李国峰 《陕西教育》2005,(2):41-41,23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李然 《文教资料》2014,(12):1-3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是文人词的开山鼻祖。随着社会思潮的变革,晚唐文坛的风气发生较大的变化。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格调开始趋于婉约、纤细。温庭筠诗歌就是晚唐文风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在诗中抒发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以细腻和浓艳体现内心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诗歌受到了齐梁诗歌的相当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温李对六朝诗人的崇敬、对宫体诗和齐梁体诗的仿效、对六朝乐府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温李学习齐梁又不为其所限,他们合理汲取齐梁诗歌纤巧和藻丽的特点,并在其中融入了个人深挚的情思,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诗歌风格,这体现出了中国诗歌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韩白殒没,温李并起,绮丽华艳,深情绵渺,开一代诗风,光芒笼罩整个晚唐,源本伏流,影响波及宋元.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看,人们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都远不及对李商隐的研究,远达不到其诗歌应有的价值地位.本文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汲取前人今贤的研究成果,考察现存温庭筠诗集,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弄清温庭筠诗早期的结集情况和在宋元的流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温庭筠放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中考察其人生经历,展示了他的心灵轨迹及人格精神,从而指出千百年从正史到稗史关于温庭筠其人评价的偏颇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文人词的作家。历来研究者对温庭筠词的评价不一,但总体均认为温词具有浓艳密丽的特征,此文意在在此基础上探讨温词"隐"与"秀"的特征,并结合社会现实和温庭筠个人实际客观地阐释造成"隐"与"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利群 《考试周刊》2013,(13):18-19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了解温庭筠词可以蠡测唐宋词早期风格,从"民间词"到"文人词"的发展史,并由此探索唐宋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纳兰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的表现形式是:纳兰词借鉴和化用了大量的唐诗语句,在它所借鉴的前代诗歌中比例是最高的。纳兰词对唐诗的借鉴有三种方式:直接引用、改动个别词句、演绎诗歌原意。从作家个人来说,纳兰词借鉴诗句最多的唐诗作家有三位:杜甫、李商隐和温庭筠。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借鉴吸收,纳兰词分别多了几分苍凉悲壮的美感、绮艳华美的品格、深隐婉曲的风致。这些异样风格的存在,大大增添了纳兰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