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是体育科学发展的主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推进着体育科学的快速发展,创新是体育科学发展的主体精神,具体表现在创新是体育科学发展的灵魂、动力源、新生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各国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标新立异,保护幼儿创新精神的萌芽;给予幼儿独立、自由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赞赏、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创新尝试,激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努力使幼儿在创新教育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改革观念与方法、营造创新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项重大的竞技体育运动盛会,是当今世界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全球性社会文化活动,其所体现出的奥运精神不断激励和带动着科技和社会向前发展。博士生创新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奥林匹克精神引领和激发着青年博士生的创新精神。青年博士生创新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完全融合之日,就是中国科技发展跻身世界前列之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认为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实施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激发联想,开发"左思右想"的潜能;鼓励学生质疑和标新立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我校在市“九五”科研课题研究中,把“创新”摆在首位,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低年级的学生要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从大处首眼,小处着手,把大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发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小、从早开始着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适宜的教学环境。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培养质疑精神和冒险精神入手;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造灵感,专注创造劳动,创造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综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特点,强调了创新精神在实现新课标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及对学生的影响,肯定了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活动,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个性、有高度的智能和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的人才的教育。班级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精心设计班级活动,让学生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创新活动之中,即在活动中创新,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家庭养育方式、快餐型社会文化和"知、考"式学校文化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制约着创新人才的成长。人本身蕴含着破解创新人才成长之环境制约的本能基因,应通过实施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兴趣教育和问题教学、理想教育和自主学习等激发人的生存发展本能、探究求知本能和自我实现本能,以促进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创新人才的成长获得持续的内在动力和实现途径,真正破解环境对创新人才成长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李喜玲 《职大学报》2004,(1):120-121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尽快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专门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工匠精神"一词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指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能够运用精湛的设计技艺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研究,并在其中体现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精神动力支撑、内在条件培养、创新思辨源泉、思政教育根本、职业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提升.在新时代培养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高校公选健美操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大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面对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体现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就必须尊重大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发展,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的作用并且重视在探索、协作、创新、展现、成功体验等各个环节中个体能力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文章在分析高校会计模拟实验室教学功能目标、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分类、特点、要求、层次、结构、方向作了归纳和拓展,并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必须体现为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服务,并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一定文化氛困、文化环境和文化力的培养和建设,使之逐步地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苏商文化精神中蕴含了爱国、创新、合作、责任等职业品质,将其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用优秀苏商文化涵养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有其必要性,江苏省内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在日常培养中厚植苏商精神中的职业品质精髓,用优秀苏商文化涵养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担当精神,为祖国培育更多优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实施创新教育必然要求教育创新,即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