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可以看做随机事件的两种特殊情形吗?答:不可以.事件是概率的一个基本概念,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简称事件,记作A,B,C等).随机事件A的概率满足0≤P(A)≤1.当A是必然事件时,P(A)=1.当A是不可能事件  相似文献   

2.
对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另寻他途,且不同观点各有其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让人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回归”和“生活世界”的理解不一,而且有的研究者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理想教学的建构。其实,对于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争论它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特殊生活,是“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3.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充分而必要条件”的关系,即有A必有B,有B必有A;有的是“充分条件”的关系,即有A必有B,但有B未必有A,或者说有B可能有A,也可能没有A;有的是“必要条件”的关系,即有A未必有B,但有B一定有A,也就是说A加上其他因素才有B。在自然科学里,确认这些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也很受教学的重视,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思考和判断。史学也不例外。根据史料作证明或推论,应当特别注意了解和认定史实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充分条件关系的形式化即充分条件式A→B以及塔尔斯基形式语句真的定义为基础,建立了命题逻辑充分条件推理系统Ps和NPs。它们有可靠性定理:Г,AB当且仅当ГA→B其中A→B是Г充分条件式。直观的反证法和归谬法不是充分条件推理。在NPs中它们被矛盾证法即矛盾吸收律A,A→A/A或AA→A/A所代替。NPs是容许逻辑矛盾的,但受矛盾吸收律的制约。充分条件式A→(A→B)是Ps的定理但不具重言式意义;数的次序理论可按NPs逻辑建立起来。x=y被定义为x<y且y<x。以此代替“同一关系”的循环式定义即莱布尼兹定律。逻辑矛盾是数学理论不可缺少的基石。NPs逻辑还可以证实S.M.ULAM的猜想:“确实有些命题的不可判定性也可能是不可判定的。这会引起哲学上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5.
“不A不B”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否定结构,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本文将A、B放在特定的语义场中进行考察,指出“不A不B”的否定意义主要决定地A、B的语义性质,同时,本文根据“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理论,分析了“主观性”这种事用因素对“不A不B”否定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煮鸡蛋”与“拒状元”,这个对联从语言形式上来讲,比起少年鲁迅的“独角兽”与“比目鱼”,实在太弱智,但其风马牛相及的内在联系,却非一般文字游戏所能比拟,笔者窃喜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这个古怪而别具匠心的对子。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了命题以及四种命题的关系,所涉及的命题都是简单命题。本文研究的是复合命题。一用“且”、“或”、“如果”等逻辑语言的形式连接起来的命题叫复合命题。设A、B为两个命题,则A、B可视作两个集合。显然,复合命题A且B等价于A∩B;复合命题A或B等价于A∪B;命  相似文献   

8.
模态逻辑涉及的“必然性”具有多样性,作为逻辑系统定理的逻辑规律体现了逻辑的必然性,而模态谓词逻辑中反映“从物模态”的公式中的必然算子则主要体现了事实的必然性。同时,模态系统中的模态公理,从另一个侧面对该系统中的“必然性”概念的逻辑特性作了描述。“必然性”概念的界定与“可能世界”密切相关。在分析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属性时,应限制可能世界概念的范围,摒弃现实世界的非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10.
固定格式是语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达力式之—,而“又A又B”(包括“又A又B又C……”)又是现代汉语中运用广泛的一种固定格式,但至目前为止,尚缺乏对它作多力面的研究.本文力图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能进入“又A又B”格式的词语的构成形式、特点,A和B的概念关系,“又A”和“又B”之间的语义关系,“又A又B”的句法功能、表达功能等等,作一定的探索.为了便于讨论,本文的“又A又B”格式限制在短语身份出现的范围,例如.  相似文献   

11.
真值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为了更好地把握"真"这个真值,才引入了真值"假".在数学推理中,有这两个真值就足够了:因为处理数学句子只需使用一阶逻辑中的二值语义和证明论.然而当我们获得的信息不完全准确、有部分错误甚至被扭曲时,这两个经典的真值就不足以灵活地表达和处理我们的知识.我们将首先分析卢卡西维茨的无穷值逻辑在处理Rényi-Ulam问题时所起的作用."二十问"游戏中的信息流遵守布尔逻辑的规则,相比起来,该游戏的Rényi-Ulam变异所产生的回答却可能是错误的,对同一个问题重复提问得到的两个相同的回答所产生的信息,要多于仅仅只回答一次时得到的信息:幂等律A&A=A不再成立.这个游戏中的回答遵守卢卡西维茨的无穷值逻辑.这一逻辑在处理连续事件的融贯概率估计方面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能够推广处理yes-no事件(即在任一可能世界中,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的那些事件)的菲尼蒂概率理论.假定事件集E={X1…,Xn)等于某布尔代数F上的一组元素,菲尼蒂证明了,定义在E上的映射p是"融贯的"当且仅当它可以延拓到F的概率测度上.p的融贯性意味着,如果一个赌徒A把概率度p(Xi)分配给每个事件Xi,他的对手B不可能迫使他下注,使得B确保在每个可能世界中都赌赢.菲尼蒂利用他提出的融贯性标准,得出了概率论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使用卢卡西维茨逻辑,我们把菲尼蒂理论推广到测度值为实数区间[0,1]的那些事件上.只要经过恰当的规范化,这类事件的例子就是大量地、或显或隐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打赌之中.  相似文献   

12.
Implication is at the very heart of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s many authors have shown, pupils and students experience serious difficulties in using it in a suitable manner. In this paper, we support the thesis that these difficul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is no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is complexity,we refer to Tarski's semantic truth theory,which contributes to clarifying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implication: propositional connective, logically valid conditional, generalized conditional,inference rules. We will show that for this purpose,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d the classical definition of implication as a relation between propositions to a relation between open sentences with at least one free variable. This permits to becom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in some cases, the truth-value of a given mathematical statement is not constrained by the situation, contrary to the common standpoint that, in mathematics, a statement is either true or false.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didactic relevance of this theoretical stance will be illustrated by an analysis of two problematic situation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our research on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mplic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推理的一个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确定推理是知识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模糊命题的真值推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对模糊命题的真值推理进行研究,给出文[1]定义的不确定推理真值传播方法的严格叙述,并给出文[1]中两个定理的简单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委婉语。随着社会、经济和语言的发展,委婉语的数目之多和用途之广,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委婉语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可以调节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平衡人们的心里状态;可以掩盖事实的真相。委婉语的运用如此广泛,迫使我们对它的语义真值进行深入中肯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逻辑科学在情报学学科中几乎主要地被应用于情报检索领域,而情报检索领域中涉及推理的内容主要地散见于人工智能推理机制中。人工智能研究以正统数理逻辑为其逻辑理论工具。由于正统数理逻辑把原本能确保不循环的推理格式处理成同语反复的恒真的真值函数。因而建立在这种逻辑理论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不能真正实现从已知到新知的必然过渡。情报推理仍需要寻求一种更合适的逻辑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6.
比较逻辑学是基于各类逻辑学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比较逻辑学”理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逻辑学可分为叙述的比较逻辑学、评价的比较逻辑学与汇通的比较逻辑学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等式句与对等句是两种从形式上看上去极为相似的句式。然而如果对其进行语义分析 ,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因此 ,文章试图从句子中名词词组的指称关系、句子的客观真值性 ,句中系动词的形式及其语义功能等方面对等式句与对等句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评价问题是科学逻辑的核心。科学理性不是体现在存在科学评价的逻辑上,而是体现在科学的决策之中。科学决策机制是一个特殊的“投票体制”,它与科学理性的关系,将是科学逻辑研究的一个可能转向。“科学决策”的研究方向将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科学史学、科学社会学、逻辑学,它同时可以借鉴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里的研究成果,这将是一个富于成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凯尔森在晚期著作《规范的一般理论》中,提出了规范逻辑问题,即标准真—假逻辑中的特定原则,特别是矛盾律和推理原则是否能够适用于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问题。凯尔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规范没有真值,它们不是语句而是存在,所以规范之间的冲突不是语句真假上的矛盾,由一般规范到个别规范的过程也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矛盾律和推理原则都不能适用于规范,也就是说,逻辑是不适用于规范的。凯尔森的规范逻辑观点本身包含着概念上的混淆,他所说的"逻辑"问题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逻辑问题。但正是他后期的规范逻辑理论反映了其规范思想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他从理性的规范理论向非理性主义规范理论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康德主义原则的怀疑和背弃。  相似文献   

20.
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这是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但在特殊防卫案件中,由于特殊的立法目的以及对特殊防卫案件追究的困难程度决定了可以采用特殊的举证原则,即由被告人承担对特殊防卫案件的举证责任,如果其未能履行这种责任,可以推定其有罪。由于特殊防卫案件的司法认定以及控辩双方在诉讼中强弱相比的特殊地位,被告方只需针对公诉机关的犯罪指控,达到证明特殊防卫事实存在之可能性大于其不存在之可能性,即完成了举证责任。这不仅考虑到了而且可以弥补特殊防卫制度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疏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为人假借特殊防卫而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