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心悦 《档案》2023,(9):70-76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社交媒体在公众参与式档案服务上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在阐述美国国家档案馆基于社交媒体的公众参与式档案服务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剖析其在开展公众参与式档案服务时具有自始至终坚持战略规划的指引作用、由浅入深落实公众参与的核心目标、从“点”到“面”打造丰富多元的参与服务的演变策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档案馆基于社交媒体的公众参与式档案服务提出重视战略规划建设、拓展平台协同布局和聚焦中国特色文化三项启示。  相似文献   

2.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14,28(3):81-84
公众参与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英国"档案志愿者"到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可看出英美对群众力量的极度重视和深入挖掘,公众参与中所体现的理念上协同合作、内容上博采群智、项目化开展方式、公共教育目标导向、公益性组织保障等特点及技术上应用社交媒体的新趋势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进入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在各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法国档案界将目光投向社交媒体,应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平台创新档案服务,受到公众广泛好评.笔者以网络及文献调研为基础,分析法国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其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融合和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档案众包这种依靠公众智慧和力量开展档案开发利用的新模式逐渐兴起。但受到旁观者效应的制约,许多公众参与档案众包的积极性并不高。旁观者效应在档案众包领域体现为档案众包期待大众广泛参与和由此导致的责任分散的参与悖论,这对档案部门、公众自身以及档案资源都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可以从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两方面着手,通过迎合用户个性并进行支持性干预,建立应对档案众包中旁观者效应的激励机制,不断促进档案众包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郝伟斌 《北京档案》2015,(12):36-37
实现与社交媒体的融合是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我国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在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中的实践探索,并提出明确社交媒体在档案网站信息服务中的定位、与档案网站信息服务实现融合、建立认证机制,确保档案网站信息安全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档案社交媒体作为宣传档案工作、传播档案知识、提升档案馆形象以及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其运营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印象管理视角,对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账号运营状况进行调研,探讨当前档案社交媒体运营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明晰档案社交媒体功能定位、完善档案社交媒体信息服务、构建与用户交流互动的反馈机制和完善档案社交媒体运营机制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实践主体扩张、理念变化与技术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公众参与下的口述档案建设平台以应对这些变化,并进一步讨论依托于建设平台的口述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活动该如何完善与拓展,如何引导公众有序地参与口述档案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口述档案资源,最终实现线下、线上实践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翟楠  耿越  吴霜  周文泓 《兰台世界》2017,(11):19-23
对美国公民档案员项目的实践与模式构件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档案机构实现公众参与提供借鉴和启示.对NARA的公民档案员项目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以及组成要素的调查,分析其呈现的公众参与模式.从美国公民档案员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模式来看,我国应从公众参与意识、档案资源、信息与通信技术、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和开展公众参与项目.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都受动机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论为分析理论框架,通过对美国国家档案馆Citizen Archivist项目15位参与者的访谈,以及对参与笔者自建的档案资源开发平台“上大故事”平台资源开发的35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公众参与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项目的动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公众最初可能因为外在动机或内在动机参与,基于外在动机的参与行为也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参与成果;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动机会发生变化,造成参与动机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系统的功能可用性及参与主体所处群体的志愿者文化环境。了解公众参与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动机,对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面临"供""需"两难困境,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给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入手,分析探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和保障策略,依托档案工作"微"平台,实现档案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兰台世界》2016,(11):35-36
Web2.0时代,社交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和空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档案馆作为信息源之一,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积极融入社交媒体的世界中。本文笔者主要从档案馆、社交媒体、公众三个角度阐述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目前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档案信息的不足,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黄佳慧 《兰台世界》2017,(14):47-50
基于公众参与的视角,探讨了现阶段档案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因素,提出影响公众参与的档案志愿服务项目因素包括社会需求、项目主题与内容范围、公众诉求、人员招募与推广方式。以期更好地推出社会反响好、服务水平高、公众参与积极的档案志愿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国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经了起步、初级、发展阶段,正在向传播要求的高级阶段过渡,尤其需要注意资源建设和公众导向两方面的问题[1],即构建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吸纳公众参与档案信息传播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档案事业有利于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开展。档案信息传播领域的公众参与可以理解为以综合性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部门主动吸纳社会力量进入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各方面,实现公众关注、参与档案事业,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双方良性互动显得至关重要。从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看,存在公众参与地域不均、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档案部门回应力度不够、微信公号吸引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档案宣传教育,转变档案部门服务意识,提高公号内容质量和拓宽互动形式等建议,以期提高双方互动效率,实现档案服务质量和档案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作为档案机构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在档案信息传播和档案文化宣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立足国内档案机构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基本运营情况,选取微信公众号和抖音两个代表性平台作为调查平台,从现状和成效着手考查我国档案社交媒体发展情况,总结其运营经验和不足,并从加强品牌引领、明确核心定位、创新表现形式、借力平台优势等层面对我国档案社媒发展提出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档案社交媒体已成为档案机构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公众服务平台之一.开展档案社交媒体准备度评估,摸清家底、科学谋划,是提高档案社交媒体运营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档案社交媒体准备度评估是对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在开设社交媒体之前能力和意愿相关指标的整体评估,其关键要素包括基础保障、内容创建、内容发布和内容管理等.档案机构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开展档案社交媒体准备度评估,并以雷达图形式呈现定性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借助Web2.0平台迅速发展,并正在逐步改变包括传媒、电商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式,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和工具。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从档案文件管理行业的视角积极应对,提出了社交媒体战略,出台了《Web2.0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文件管理指南》,积极倡导社交媒体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美国国家档案馆开通多种官方社交媒体,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利用;还在档案馆网站上开辟更多社交媒体板块,创新档案工作的形式。这些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创新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是传播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平台,它能够拓宽档案宣传渠道,提升档案馆形象和公众参与度。本文依据档案机构社交媒体的应用现状,提出档案机构的社交媒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夏婷婷  王红梅 《档案》2014,(12):57-59
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扩大了档案的活动领域,扩展了人们接触档案的途径,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微博档案为例来沦述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强大的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性可促使档案部门积极地借助其主动进行广泛、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有针对性地宣传档案部门馆藏特色,创建档案品牌以及增强档案部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过社交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将是档案工作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档案部门在借助利用社交媒体时,还需积极解决档案部门社交媒体利用观念淡薄,档案信息易被社交媒体海量信息淹没以及社交媒体下档案信息碎片化、知识产权归属等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