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的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8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升本院校贫困生中有22.5%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贫困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贫困生普遍在支持利用度上得分偏低.结论: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贫困生日常困扰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采用自编贫困生日常困扰问卷、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WHO-5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南京三所高校大一到大四年级269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贫困大学生日常困扰较多,社会支持少,调用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但总体上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贫困大学女生的日常困扰...  相似文献   

3.
贫困高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获学校贫困补助的学生57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52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理表和自编教师评价问卷对贫困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为高中贫困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贫困生SCL-90量表测量的总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各因子分显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贫困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结论:1)高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关注;2)应提高贫困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性和对支持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升本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与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成熟应对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主效应,成熟应对不具有主效应;生活事件与不成熟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5.
大学贫困生抑郁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慧 《高教探索》2005,(5):94-96
为探讨大学贫困生的抑郁状况,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征,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本文采用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使用SDS抑郁量表、S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ES自尊量表和自编的问卷,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80名贫困生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与210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发现贫困生的抑郁倾向表现为自卑、依赖、窘迫感等特征。高校应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努力形成一个包括经济资助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综合性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任倩 《文教资料》2011,(10):218-219
贫困生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往往因为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进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消极倾向,影响正常适应和自我发展。作者对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日常生活压力和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正相关,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公认的社会焦点,而主观幸福感是反映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心理指标。通过对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成就动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显示高职贫困生支持源越广泛,支持利用度越高,幸福感程度越高;追求成功的动机越强,内驱力越大,幸福感越高;避免失败的动机越高,行动力不足,幸福感水平就越低。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成就动机对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综合影响研究,显示支持总分、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对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将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可较好地调节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贫困生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问题,因此,解决的策略应具有综合和多元化的特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心理支持机制,探讨了心理支持机制的科学内涵.总结了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而从经济资助中的心理支持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生自助和互助机制。社会认知导向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和掌握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离职倾向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自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形式,对运城市内30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对离职倾向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对离职倾向的间接影响是通过职业认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扬州职业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贫困生276人。高职贫困女学生、文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付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引导贫困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基于此,以121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知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unique and shared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on mental health indicators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896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predicte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and that cultural orientation variables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moderated this association. Conclusions and counseling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counselor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orient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4.
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对陇东学院788名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高师大学生在心理问题的表现、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获得高社会支持的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获得低社会支持的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应较低、结论: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高度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该校近3年受助贫困生毕业后心理状况展开调查,对比分析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毕业后的心理特征及成因,从学校、学生、家庭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职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其他院校贫困生,女生、文科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某种一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丧失等。维护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应从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矫正贫困生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端正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现实;培养集体,营造氛围,融洽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通过注重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鼓励他们在群体中自由交流并乐于奉献,增进积极体验,形成合理的归因风格等措施,有效地促进积极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