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应"双重性"特征构建期刊质量管理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期刊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期刊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期刊是意识形态内容的物质载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期刊是一种物品,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2.
鞠斐 《青年记者》2005,(9):41-42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行业迟迟没有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原因在于其意识形态功能与市场经济主体属性之间的矛盾。广播电视机构具有着双重的属性。作为意识形态部门,它必须执行舆论宣传职能,不能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属性的本源出发,提出数字出版的特性理论与特征理论,分析由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和数字技术属性所构成的中国特色数字出版的基本属性体系,并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数字出版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的根本属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是其固有属性,数字技术属性是其特有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我们谈有线电视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有线电视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从它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它所传播的内容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知识,是精神产品,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它具有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属性。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它的运作方式有许多方面是经济行为。从市场角度来看,有线电视业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属性,如有线电视网络。我国的有线电视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两个属性与产业化发展樊希安张弘一、出版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点过去,我们多从出版物的文化教育功能认识出版业,强调出版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今后我们仍要坚持对其意识形态属性的认同,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的价值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为它们都要投入必要的劳动量,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同之处在于,学术理论期刊作为精神生产的成果,除了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即是说学术理论期刊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志、情操,制约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产品双重属性,相应地引发出两种不同的效益追求:第一,作为商品,学术理论期刊要重视经济效益,尽量地实现盈利;第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学术理论期刊要讲究社会效益,必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受双重性制约的两种效益之间的种种矛盾,在学术理论期刊走向市场的条件下,尤其需要人们通过改革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其调整的原则就是邓小平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此为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王卫明 《今传媒》2004,(Z1):6-7
目前,新闻媒介被普遍认为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具有信息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党报当然也如此。但党报的属性是否仅限于信息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呢?  众所周知,中国的党报与许多国家的政党报纸(如日本共产党的《赤旗报》和十九世纪美国的政  相似文献   

8.
属性的重新界定:新闻出版业分类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闻出版的公共物品属性 ,决定新闻出版具有公益性 ;新闻出版的私人物品属性 ,使其同时具有产业性。新闻出版业的外部性决定其不同于一般的产业 ,其产品即出版物具有物质与观念双重形态 ;传播的内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运作过程具有商业经营属性 ;行业既具有产业性 ,也具有公益(事业 )性。新闻出版业可以在合理划分事业产业属性的前提下 ,实行分类运营 :一部分意识形态属性明显、宣传导向性强的环节或门类 ,列为党和人民喉舌单位 ,可以纳入机关系列管理 ;一部分文化传承性明显、公益性强的环节或门类 ,可以纳入事业单位范畴 ;另一部分意识形态较弱、经营性较强的环节或门类 ,则纳入产业范畴 ,实行企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期刊从属于连续出版物,因而它具有连续性,连续性是连续出版物的本质属性,当然也是期刊的本质属性,既然连续性是期刊的本质属性.因此,期刊的各种属性都从属于连续性,或者换言之,都是连续性的具体表现.期刊的刊期(即出版频率)是期刊连续出版的必然结果:既是期刊,就意欲长期乃至无限期地连续编号出版下去,既然按期连续出版,也就有十时间间隔同题。这就是“刊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期刊分类与国外存在巨大区别,完全是两个角度.国外更多地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期刊行业,因此,一般将期刊分为消费类、商业类、学术类等类别,而我国以前更多地是从意识形态和学术传播角度来看待期刊行业,因此在分类中基本没有考虑期刊的商业属性,也没有期刊的商业分类体系.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参考国际期刊业分类体系,对我国期刊结构进行了一次重新分类,进而揭示出我国期刊业还在哪些方面存在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25):54-55
电视娱乐的意识形态性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存在。社会是由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元形式构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的无意识结构,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人类体验自身与其生存境遇的关系的方式。而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是无形或无意识的,当今电视传媒已将意识形态裹挟于生活性传播中,试图以生活般  相似文献   

12.
许丽娜 《出版广角》2019,(24):47-49
新闻出版行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新闻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期刊是意识形态理性传播的重要载体,强化期刊导向意识,做好期刊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切实需要;是坚持群众观的重要桥梁;是构建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的重要基石;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一、有线电视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二重属性我国的有线电视,从它诞生那天开始,它的位置就已确定,它同无线电视一样,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因而它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从数年前新闻传媒被时代大潮推进市场,到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开始市场化运作,逐渐形成了传媒市场。新闻传媒以具有特殊性的产业的身份参与市场运作。它既有信息产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体。对新闻传媒来说,它受到意识形态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媒市场规律共同制约。在共同制约之中,诸规律相互之间表现出某些一致性:第一,诸规律都可以统一于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传播规律是一种使新闻传播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使新闻传播的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规律。它要求传媒和传媒工作者,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5.
张慧 《编辑学刊》2003,(6):61-65
期刊,作为一种有固定名称,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的成册刊物,是具有物质产品属性和精神产品属性的统一体.但是,直至今日,期刊媒体作为物质产品的属性才被人们认可.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宣传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广播电视的进步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要求,这是广电纪检监察工作在广电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不能忽略的事关广播电视发展方向、导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是一个特殊的部门.除了具有众所周知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喉舌属性、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外,还具有明显的保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建设的独特属性。广播电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中,  相似文献   

18.
试述图书馆精神产品价值及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精神产品是物化了的思维产物,是商品属性和观念形态属性的统一,对读者思想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图书馆精神产品对于思想教育主客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期刊的品牌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作为一种定期出版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纸介质文化传媒工具.既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在愈来愈完善、愈来愈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现代期刊的品牌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战.打造强势期刊品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品牌,已成为期刊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期刊和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鲜明特征,是期刊个性和实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潮流,市场经济已经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播,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媒体,是顺应潮流,迎战市场风浪,还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是一个关系广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何改变观念,大胆创新,是广播走向市场,实行产业化运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 之一:关于在节目经营中广播的喉舌功能与意识形态属性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广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实行产业经营必然会削弱其喉舌功能。不敢苟同。广播节目经营要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强化喉舌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理由是: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