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传播力是指文化通过传播方式的组合而得到彰显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谁的传播网络广阔、传播手段先进,谁的文化传播力就更强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够更好地传播。对于中国而言,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都在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传播全球化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他们操控的全球传播体系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体育文化渗透,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国体育传播应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将"文化诉求"提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发展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应对体育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已是现实。"中国元素"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和现实中中国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充分运用中国元素,重塑中国文化的魅力世界,这是历史的呼唤,更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杨欢欢  薛婷 《新闻世界》2013,(6):332-333
伴随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好莱坞梦工厂和迪斯尼挺进中国市场,将会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发展。本文以梦工厂动画为例,探讨在全球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下,本土文化传播的发展前景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趋势,并提出构建长远的文化传播意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赵莉 《新闻前哨》2008,(6):26-28
本文以“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西方媒介对中国的议程设置为例,重点考察中国媒体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效果和国际影响力现状,就中国如何有效参与全球传播竞争,在全球化语境中从边缘走向中心,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际传播能力提供舆论支持,一个国家不仅难以和平崛起,甚至维护正当利益都会非常艰难。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国际传播能力不足,将会丧失新闻话语权,导致虚假新闻横飞、国家形象受损,甚至影响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大大增强从"不敢发声"到"积极发声"的转变媒体要报道的国际新闻不仅仅包括国外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产业的产出物,异质文化产品及其传播因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的意义在当今已超过了任何其他文化形态。跨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包含了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对峙和互动。本文通过分析美、韩剧等异质文化产品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探讨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异质文化产品进行适应性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伟业 《传媒观察》2023,(2):98-103
商业化与全球化互为因果,全面而深入的商业化的结果便是全面而深入的全球化。旨在谋取文化信息与价值主导权的文化战争已悄然展开。全球化的文化艺术浪潮削弱了本土艺术的影响,隐藏其后的危险是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的消逝和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全球化时代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生产走向繁荣?应该把握符号生产的意义,重视民族、民间艺术价值,学会与数字化、全球化浪潮携手并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传播中国艺术和文化,为世界生产传播文化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0.
云德 《现代传播》2005,3(5):1-9
云德先生的《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一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与方法,高屋建瓴地观察、描述、分析、概括了“文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境地、形势,尤其是“文化传播”现实与历史进展中诸多既矛盾又统一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文化传播”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与规则。本刊将分两期予以连载。  相似文献   

11.
张昊  徐健 《新闻世界》2011,(8):322-323
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跃入人们的眼中。如今,异质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已经不能简单的等同为文化的殖民与侵略了,我们应该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待这种文化碰撞、融合。本文主要探讨在这样一个跨文化传播时代,如何做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问题.意在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简单地说,全球化是指中国对外传播的范围和行动标准,本土化则是强调中国对外传播为适应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采取的操作技巧和管理方法.即“全球性思考.本地化行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发展促使客家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转变,它需要适配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力评估方式.本文梳理新媒体时代客家文化网络传播力的评估目标、对象和范围,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维度考察和指标设置等步骤,尝试提出客家文化网络传播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本文对客家文化网络传播力评估的未来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已呈现多模态化,人类进入"读图时代".湖湘文化是湖南精神的体现,湖湘文化的传播应趋时应变,借助新媒介的传播优势,发挥多模态传播功能,提高受众的接受度,讲好湖湘故事,以提升湖湘文化的传播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新闻出版作为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承担着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的重要职责,全体新闻出版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同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无法分割,语言传播离不开文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汉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儒家文化又占据着重要地位,MR技能张力引领下的儒家文化表现形式创新研究旨在通过新技术、新媒介,探索儒家文化的新型传播方式。MR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潜力已得到证实,正视其中的挑战,并正确利用其中机遇,达到加强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孔子学院"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实体机构,逐渐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但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孔子学院的发展依然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在文化外交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的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的课题,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和谐发展,不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中国建立基础深厚、高瞻远瞩的文化传播战略与巧妙得宜的对外传播策略。搞好文化外交、提高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这对于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