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发肾积水的机制与治疗。方法:常规对脊髓损伤病人行双肾B超检查,共累计病例64例,全部患者入院后予抗炎、保留导尿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22例行椎管减压手术。结果:59例患者肾积水症状消失,占92%,其余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脊髓损伤合并肾积水属功能性排尿梗阻所致,一旦梗阻得以解除,肾积水症状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 2 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病人的救治 ,掌握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并发症。方法 :对 2 4例病人进行积极救治 ,病程观察及随访评价。结果 :2 4例全部手术治疗 ,术后跛行 4例、死亡 2例 ,其余 18例恢复良好。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在诊治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借助腹穿、B超等手段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不能延误诊断、漏诊 ,对骨盆骨折病人要严密观察 ,休克纠正后出现腹部症状 ,要时刻鉴别有无腹腔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通过临床验证夹钳自锁装置在脊柱后路手术中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方法:用夹钳自锁装置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通过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及畸形角的对比,及按Flankel标准评定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骨折脱位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椎体高度得到有效的恢复;畸形角在最大限度上得以纠正.2例完全瘫神经功能无改善, 9例不完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 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对术后 1年的病例复查X片,未见畸形角纠正后丧失。结论:夹钳自锁式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对脊柱畸形角度的纠正及伤椎高度的恢复可达到近解剖复位.并且由于有使椎弓根钉及连接杆锁定的功能,故从根本上解决术后松动,从而能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临床疗效表明夹钳自锁式脊柱内固定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2年9月~2003年12月722例腹部手术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8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路感染率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比(P<0.05),大于60岁老年病人尿路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留置尿管的基础护理,从而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探索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方法。对 1995~ 2 0 0 0 .12月我院收治的 5 2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将12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心理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心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自我评定比较,结果表明:心理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焦虑症状,减轻严重躯体疾病带来的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7.
当脊柱脊髓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机械外力作用的时候,很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骨骼损伤。大部分的病人因为脊柱脊髓骨折会造成难以恢复的残疾,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基于这种情况,对于脊椎脊髓骨折的患者,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小心处理。因此,中医骨伤专业(脊柱脊髓损伤方向)的后期教育,需要更加慎重、严谨,以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中医骨伤(脊柱脊髓损伤方向)的后期教学是现阶段高等中医骨伤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将理论同实际相联系、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重要教学阶段[2]。本文着重探讨了新的教育模式,现具体叙述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将我校2009级中医骨伤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人,其中男105人,女95人。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讲授结合实验课教学。B组200人,其中男99人,女101人。运用多媒体全方位教学方法结合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有: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内血肿、及脑室出血,同时伴有脑挫裂伤等,其死亡率较高。在对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工作极为重要,不论病人伤情严重与否,是否进行手术治疗,都需要繁重复杂的护理工作。认真细致的护理观察,是提高颅脑损伤治愈率,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评价钝性胸部损伤后内乳动脉损伤的发病率,出血情况和治疗效果。创新要点:通过分析患者由于钝性胸部损伤导致内乳动脉破裂的病情发展,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并首次探讨了内乳动脉损伤后出血部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MEDLINE文献数据库共检索出49例由于钝性胸部损伤引起内乳动脉破裂的患者(1977年7月至2014年2月),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重要结论:在分析的49例患者中,男性和左内乳动脉有更高的发病率。内乳动脉破裂出血能引起纵隔血肿﹑血胸﹑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胸膜外血肿。其中20例患者给予栓塞治疗,22例选择外科手术,4例进行临床观察,3例未描述治疗情况。内乳动脉损伤的不同程度和范围、临近的静脉损伤以及胸膜的完整性决定了患者的出血类型。在患者的治疗中,推荐快速诊断、彻底止血、加强复苏和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曲张的食管静脉或胃底静脉,可因过硬的、粗糙的食物、化学刺激及腹压增高等因素而突然破裂,发生呕血便血。失血过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昏迷,甚至造成死亡。我病区从1986年1月至1988年2月,先后抢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出血病人14例;其中男12人,女2人,年龄13~67岁,死亡人数10例,好转4例。死亡明显占居首位。所以,抢救消化道出血,乃  相似文献   

11.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18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CS)评估:良好36例(45%),中残10例(12.5%),重残6例(7.5%),植物生存2例(2.5%),死亡26例(31.25%)。结论:标准大骨瓣术式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充分,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大出血 ,为了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多年来我们在探索这方面有效的药物 ,心得安和丹参既经济又常用 ,我们应用二者的配伍来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从而预防静脉的破裂出血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88例病人均为我院近 6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所有的病人均经过胃镜、B超、肝功能、病原学的检查 ,确诊为乙肝后型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 8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 64岁 ,年龄最小的2 8岁 ;其中女性 36例 ,男性 4 2例。这些病人均为首次就诊 ,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均因消化道…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我院内科从1978~1984年间共收治4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占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3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死亡率很高,所以抢救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将我们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分析42例病人,男性29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YL-1型针碎吸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YL-1型针置入出血侧脑室,进行血肿碎吸术,排除血肿.结果:YL-1型针碎吸术治疗脑室出血42例,出院36例,死亡2例,术后家属放弃4例;随访30例6月—3年,生活自理22例(包括痊愈10例),生活不能自理5例,死亡3例.结论:YL-1型针碎吸术治疗脑室出血不仅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而且具有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疗程短等诸多优点,尤其有利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使病人术后能够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门奇静脉断流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5.1~2003.2月6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门奇静脉断流术后,5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结果:65例患者再出血发生率7.7%(5/65).1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渗血;2例出血与胃及食道无关.结论: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救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已脑疝形成15例,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死亡5例,其余患颅脑损伤者治愈。颅面部骨折中上颌骨和下颌骨骨折共27例,20例行小型或微型接骨板内固定,2例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5例行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固定,效果良好,其他骨折自行愈合。结论: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需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全面系统的检查,减少漏诊率,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大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额颞顶部去大骨瓣加压手术,术后均给与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压氧等治疗措施.结果:去大骨瓣组存活38例(79.2%),其中恢复良好22例(45.8%),中度残疾9例(18.8),重度残疾5例(10.4%),植物生存2例(4.2%),死亡10例(20.8%)(其中3~5分11例中死亡6例,6~8分37例中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媛  刘苏慧  胡英 《丽水学院学报》2012,34(5):81-82,117
为了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体位护理经验,分析21例脊柱后凸畸形术中护理,并总结特点。护理结果表明手术体位摆放达到医生满意,21例患者均未发生压疮及再次出现脊柱应力性骨折和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认为手术体位合理摆放是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多采用门奇静脉断流术。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底共行此手术43例。其中女29例;男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3岁。术后近期再出血2例;血小板升高3例(PC330-1800×10S/L);围手术期并发肝功衰竭死亡1例。余均经积极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科非心脏手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521例胸部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心律失常者,通过护理干预118例康复出院,5例转内科治疗,2例术后合并并发症死亡。结论胸科非心脏手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常见,加强临床护理和监测,大大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