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联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对数式结构进行想象,联系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可以化未知为已知.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活动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解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猜想是对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在复杂的数学情景中利用猜想往往能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  相似文献   

5.
解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可.长期的解题经验和解题教学的实践表明,完美的解题与广泛的数学联想是密切相关的.对有些问题我们通常说“想不到”,实际上应该说是“联不上”.因此,要想提高解题能力,首先要在解题中提高联想水平.“外形联想”是根据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显露的外形结构特征联想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数学模式.它不仅能达到另辟蹊径,化难为易的目的,还能丰富我们的想象能力.现举例说明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联想电脑做的广告。这句广告词大气,充盈,震撼人心。它用粘连的修辞格。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联想,这个世界将不堪设想!这里的联想,既指联想电脑,也指联想和想象,一词双意.十分值得玩味!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缺少联想和想象.将会是多么乏味!同样,如果我们的作文缺少联想和想象,也必将面目可憎!因为离开了联想和想象,所有的文字也不过是一堆文字符号而已!而有了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8.
数学猜想是指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从而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数学家波普尔说过:“我们的科学知识是经过未经证明的和不可证明的预言,通过推测,通过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通过猜想而进步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又言:“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 :“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 ,以后 ,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 ,由此而产生联想 .”在数学解题中有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对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特殊化与普遍化联想等 ,解数学题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广泛联想 ,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插上矫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联想可以发现、猜测数学规律 ,也可以用来寻求解 (证 )数学题的思维路线 .…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联想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也是人脑最高层次的心理机能,而联想正是这种心理机能的重要体现。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不同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辐合思维则在于对一个问题提出一个“正确”答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神奇的一部分,它与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类比是联想的一种基本形式.三角代换是以联想为切人点的,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本文就如何根据题给形式和条件联想到三角形式,并进行类比而后产生三角代换,以及代换后角的范围的确定等方面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与解题     
波利亚说过,在陌生的问题中寻找熟悉的东西,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的过程.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活动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将代数问题转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想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某种信息情景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种信息情景的思维过程,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巧妙解题的基础,它具有思维的跳跃性、独创性和综合性.数学活动中常用的联想有相似联想、方法联想、逆向联想、数形联想、关系联想等等.1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解题时,对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与之相似且已经解决的问题及其解法,常可以使我们茅塞顿开,是巧解题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上 ,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新颖的、独到的 ,而不是对已知方法的模仿与重复”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一个好的、新颖而有创意的设想或解题方法 ,常常来自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背景之间的联想 ,或者新旧问题之间的因形式相似或内容相关而产生的联想。一、相似联想童年时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 ,把天空中漂浮的云朵想象成各种动物的嬉戏追逐 ,这就是因形式相似而产生的丰…  相似文献   

15.
胡雪静 《小学生》2012,(12):50-50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  相似文献   

16.
数学应用问题,是对学生数学化能力考查的主要形式,现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解应用问题,首先通过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然后分析、联想、抽象、概括,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求解数学模型而得到数学结论,最后将数学结论还原成实际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猜想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波利亚指出:“你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数学猜想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联想属于想象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经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个新颖而有创意的设想或解题方法,往往来自于联想与构建.如果能根据题目里的数学特征进行联想与构建,那么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